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1904年,在中國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日俄戰爭,結果以沙俄的失敗而告終。在戰爭之前,俄國已經在中國的東北取得了中東鐵路南線的築路權。戰後,根據日俄兩國所簽署的《朴茨茅斯條約》內容規定,將沙俄從中國攫取的旅順、大連及其附屬特權無償轉讓給日本。同時還將他們霸佔的長春至大連間的鐵路及附屬權益讓給日本。

一、關於“滿鐵”

由於其攫取了鐵路的經營權限,既催生了“滿鐵”。“滿鐵”全稱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みなみまんしゅうてつどう),曾被稱作“日本在中國的東印度公司”。它以公司的名義實行殖民侵略,因此也被稱為“殖民會社”。“滿鐵”具有雙重性質,它即是一個以贏利為主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企業(這可以從滿鐵成立過程、資金構成、官員產生、政府與滿鐵關係等方面證明)又是一個負有向中國東北和其他地區進行侵略擴張掠奪的殖民侵略機構(這一點可從其濃厚的軍事性質、藉助日本政府和關東軍對中國東北和華北的經濟滲透和擴張、向我國東北地區移民和支持移民、在附屬地內進行殖民統治等方面得以印證)。“滿鐵”還秉承日本政府根據《朴茨茅斯條約》之規定,取得向南滿鐵路沿線每10公里可駐兵15名的權利,因此,南滿鐵路成為日本大陸政策的據點,其先後由關東都督,關東長官、駐滿洲國大使,對滿洲事務局負責。滿鐵除經營鐵道、水運、航空等交通運輸業務之外,還經營礦業、冶金、電氣、農林畜牧、文化、教育、旅遊等業務,擁有鞍山制鐵所(昭和制鋼所)、滿洲採金、滿洲鉛礦、滿洲礦業開發、滿洲輕金屬製造、日滿鎂工業、同和汽車、滿洲電業、滿洲化學工業、滿洲鹽業、以及遍佈各主要城市的滿鐵醫院和大和旅館等多家會社和文教科研醫療機構。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滿鐵”線路圖

二、滿鐵附屬地的形成

除了擁有鐵路之外,滿鐵還在鐵路兩側擁有16.7米至3000米不等的附屬地,“滿鐵”附屬地,全稱為“南滿洲鐵道附屬地”(みなみまんしゅうてつどうふぞくち)是20世紀前半期日本在中國東北“滿鐵”的所有地,“滿鐵”對這些土地不僅擁有所有權,也有行政權。日本根據《朴茨茅斯條約》規定,獲得了沙俄東清鐵道南滿洲支線,同時也繼承了鐵道附屬地的制度,並非法行使對附屬地內各城市(滿鐵奉天附屬地、長春附屬地、鞍山、大石橋、四平街、公主嶺、遼陽、鐵嶺、海城、開原、瓦房店等以及支線上的撫順、安東、菲尼克斯、本溪湖等,1936年時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共計29處)的市政管理權。偽滿洲國成立後,滿鐵附屬地的行政權移交給偽政權,但滿鐵仍然擁有土地的所有權。附屬地初始階段,日本人很少。據《滿洲開發四十年史》載:1906年大連和滿鐵附屬地有日本僑民16000餘人。以後逐年增加,1910年為61934人,1915年為84572人,1920年為135470人,1925年為174162人,1930年為215463人。到1936年,日本人增至20萬人。人口不斷增加,面積也隨之不斷擴大,“九•一八”事變前,“滿鐵”附屬地面積大約482.9平方公里,事變後聚增到524.3平方公里。附屬地的最高行政機構就是“滿鐵”總社,社址在大連,分社址在日本。附屬地的總社設有總裁,統管整個附屬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等。總社在附屬地內又下設許多出張所、事務所。由於附屬地的鐵路支幹線貫穿長春、四平、開原、鐵嶺、瀋陽、遼陽、鞍山、營口、蓋平、瓦房店、撫順、本溪、丹東等十餘個大小城市。而這些附屬地實際成為了除關東州(大連)外,日本的半殖民地,所謂的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而此時的關東州(大連)則為完全殖民地,其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是完全受控於日本政府的地區。儼然成為日本國一部分,據日本

昭和初年出版發行的《國民百科大辭典》中,就把關東州與其本國城市列在一起。

隨著滿鐵附屬地殖民統治的確立,日本官僚政客、軍警憲特、行商坐賈紛至沓來,並伴有大量的“滿鐵”行政人員。於是,滿鐵開始逐步建立和完善附屬地內市政功能,從1909年開始,“滿鐵”先後在中國東北共建了七座旅館,作為滿鐵的連鎖賓館,關於旅館的名稱,起初,滿鐵理事田中清次郎曾提議以“滿洲旅館”命名,但遭到總裁後藤新平堅決反對,其主張用“大和旅館”名稱,因他“企圖使外國旅客對日本固有國名‘大和’留下印象”,於是將名稱皆定之為“大和旅館”。大和旅館並非純營業性質,而是帶有半情報機關的色彩,其接待的主要對象是高級別的軍政要員。這些旅館均設置在滿鐵經營的南滿洲鐵路沿線附屬地及礦山所在地,在這些大和旅館中,規模比較大的當屬設在鐵路幹線沿途的幾處,它們分別設在旅順、大連、長春、瀋陽以及後來的哈爾濱等城市。

(一)、旅順“大和旅館”

旅順大和旅館(The Yamato Hotel in Lushun

),位於旅順口區文化街30號,建於1903年,建築面積3796平方米。原樓為二層半建築,後增建為三層。該建築原是沙俄統治時期中國鉅商紀鳳台的一所私宅。樓上由主人居住,樓下則開商店。紀鳳台是山東黃縣人,賣國求榮加入俄籍,改名為“尼古拉•伊萬諾維奇•紀鳳台”。紀鳳台早年在西伯利亞開辦商號,與俄國官吏互相勾結,提供中國的邊防情報。沙俄霸佔旅大後,他是旅大地區最大的買辦商人,在旅順、大連開設了當時規模最大、生意最興隆的商店、劇場和工廠。1906年,日本人將該樓改為“大和旅館”,歸日本“滿鐵”所屬。上個世紀30年代,這裡曾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行宮”,而且是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的“產房”。1931年11月20日晨,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被日本關東軍由營口挾持到旅順,即住在該旅館, 1932年1月28日,鄭孝胥夥同日本關東軍大佐參謀板垣徵四郎,在大和旅館確定了偽滿洲國的政體。板垣奉日本關東軍本莊繁司令官之命,於1932年2月23日下午,向溥儀通報建立“新國家”、“新國家”名號為滿洲國、“國都”設在長春、將長春改名為“新京”、“新國家”的元首為“執政”等問題。當天晚上,溥儀在大和旅館的一樓專為板垣舉行了宴會。1927年女漢奸川島芳子同蒙古王爺之子甘珠兒札布的婚禮也在此舉行。1945年光復後,蘇聯紅軍進駐於此,1955年由我軍接防。1977年的一場整修,使這座建築的外部結構被嚴重破壞。儘管內部結構基本保持了原樣,然而昔日它那韻味獨特的歐式建築風格已蕩然無存。

日本侵佔時期旅順大和旅館還有一個分館,位於旅順口黃金山炮臺旁。建於1929年,建築面積207平方米。是一棟兼融東西方建築風格的二層小樓,所處位置依山傍海,環境清幽。1945年蘇軍進駐旅順後,將該處做為黃金山俄羅斯旅館,後廢棄。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旅順大和旅館

(二)、大連“大和旅館”

大連大和旅館(The Yamato Hotel in Dalian),現為大連賓館,位於大連金融、商貿、旅遊、交通中心的中山廣場,建於1909年,1914年竣工。建築面積1.14萬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日本人太田毅、吉田宗太郎設計。該建築具有濃郁的古羅馬風格,氣勢宏偉,典雅凝重,外觀正面是橫豎分段,中間二三層採用愛奧尼式扶壁柱。四面轉角和窗邊,門洞和前庭多采用曲線造型,雋秀而含蓄,與"巴洛克"建築特點相似和吻合。門廳及大廳裝飾華麗,中心入口有綠色的拱式雨蓬,造型既端莊穩重,又具浪漫情調。內部高大寬敞,大堂臺階兩側為歐式拱券廊柱,天花板上的雕刻和吊燈莊重典雅,大堂兩側木製旋轉樓梯臺階上鋪設的是防滑牛皮。在當時堪稱遼南地區最大最豪華的連鎖賓館,按當時規定是隻接待軍界、政界、商界重要人士及社會名流的場所。除此之外,“滿鐵”大連大和旅館還在星個浦(星海)公園建有兩處大和旅館分館。一處為本館,另一處為分館。其中本館由剛剛

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科進入滿鐵會社的橫井謙介設計。大連大和旅館建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連市首批重點保護建築,三星級賓館。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大連大和旅館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大連大和旅館星個浦公園本館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大連大和旅館星個浦公園分館

(三)、奉天“大和旅館”

奉天“大和旅館”(The Yamato Hotel in Mukden ),即現位於瀋陽市和平區中山廣場中山路97號的遼寧賓館,是一座典型歐式建築風格的著名酒店,威武壯觀的白色建築具有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特徵。該旅館建於1927年,由原滿鐵建築組織的最高責任者小野與其下屬橫井所開設計所設計(小野木孝治、橫井謙介和市田菊治郎一起成立的共同建築事務所)。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1929年建成,是瀋陽規模最大、最豪華的賓館,大堂臺階兩側是一座歐式拱券廊柱,天花板上的雕刻和吊燈70多年來從未做過變動,大堂兩側木製旋轉樓梯臺階上鋪設的防滑牛皮還是70多年前的樣子。餐廳的巨大木門、衣帽間裡的貝殼雕刻屏風仍散發出古樸的味道。是當時奉天城內最高檔旅館,當時規定只有“滿鐵”高官及關東軍少佐以上軍官才有資格進入。

“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關東軍中的激進分子經常以此為據點聚會,商討侵華之策。“九一八”事變當天,這裡即成為關東軍的前線指揮部,坐鎮大和旅館的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坂垣徵四郎在接到柳條湖爆破成功的電話後,立即以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的名義連下了四道命令,要求關東軍進攻北大營和瀋陽東北軍,而架設在“大和旅館”院裡的日軍240毫米大炮——賓館居然藏了大炮——炮彈直接打到了北大營。之後關東軍操縱及導演的所謂“四巨頭”會,陰謀策劃籌建傀儡政權的會議即在此舉行。1932年2月16日,由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主持,在大和旅館裡召開了“東北政務會議”,決定“迎接”溥儀為“滿洲國”執政,並對傀儡政權中的職務進行了分配。會後不久,偽滿洲國宣佈成立。當年舉行會議的地點,就在今天瀋陽賓館的第三餐廳。

1945年光復後,蔣介石等國民黨上層人士多次來到瀋陽,部署東北戰局。當時,就住在大和旅館。

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後,中共中央東北局在此成立陳雲同志領導的瀋陽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並以此為其辦公地址。

1950年3月1日,訪蘇歸來的毛澤東也曾下榻於此。

1996年7月17日由瀋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瀋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立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旅遊局、建設部評為“標誌性建築”。2007年升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奉天“大和旅館”

(四)、長春“大和旅館”

長春大和賓館(The Yamato Hotel in Changchun),座落在長春站前廣場北側,現為長春春誼賓館,是長春歷史上的第一家賓館。“滿鐵”的第一家現代化賓館不建在總部所在地大連,而建在長春,主要目的還是針對位於長春二道溝的俄國東清鐵路附屬地,因為長春是沙俄控制的中東鐵路和由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的終點,同時,也是兩個帝國主義列強對峙的分界點,為南北鐵路的咽喉要地,日本欲以此遏制沙俄。該旅館的北樓始建於1907年8月,1910年初建成並投入使用。設計者為市田菊治郎(1880-1963)。首任主任是精通俄語的藤井十四三。該建築面積為2000多平方米,造價37萬多日元,內有客房24套、備有餐廳、會議室和車庫。客房大部分有衛生間。據史料記載,“滿鐵”對長春大和旅館工程極為重視,總裁後藤新平曾指示:“要努力做好。不要模仿俄國,要採用歐美的(建築風格)。”建成時已有電力供應,並建有現代化的供暖、自來水和排水系統。1925年,還安裝了煤氣設備,是滿鐵建設的第一家設施齊全的現代化賓館。這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也稱得上最先進的,當時歐美高檔旅館也自愧不如。1910年3月9日,該館開業廣告中稱:“啟者:敝館建築房舍刻已落成,即行開張。所用廚工伕役均系熟諳此事,而飲食格外精良,照料異常周到,零食雜物隨時便飯悉聽自便。凡貴仕商賜顧者,請辱臨敝館為幸。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長春大和賓館謹白”。這座賓館建成後,中外很多要人都曾在這裡下塌。1910年初的第一批客人中就有清朝海軍大臣載洵。關東軍司令部搬來長春後,包括司令官在內的高層軍官也曾在這裡長期居住。1932年,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從瀋陽遷到長春,司令官本莊繁就住在這座旅館裡。1936年植田取代南次郎任關東軍司令官兼偽滿洲國全權大使及關東局長官。1938年,已改稱新京大和旅館的南樓又破土動工,並於1939年建成,裝潢雖不如北樓華麗,但卻使旅館的客房數量增加了一倍。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張景惠在長春大和旅館植田會談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共東北委員會書記周保中同蘇軍一起來到長春,並擔任了蘇軍長春衛戍司令部司令,此間,周保中就下榻在大和旅館。同年9月,根據東北局的指示,周保中在此主持如開了成立中共長春市委的會議。

1946年,國民黨佔領長春後,這裡成了國民黨軍政要員的主要活動場所。前不久網上流傳一張老照片,從照片上看為1946年至1948年國民黨統治長春期間,為其軍官舉行的集體婚禮場面,但不知其準確地點。我經過照片對比,以及現場考察,確定其為長春大和旅館正門無疑。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國民黨軍官舉行集體婚禮照片

1948年3月,長春解放前夕,國民黨60軍的軍部設在大和旅館。曾澤生將軍與解放軍有關起義的商談也多在這裡進行。解放後這家賓館由鐵路接管,後來交由省政府使用至今。

長春大和旅館應是整個長春有史以來第一次呼應世界建築思潮的建築作品,它那充滿曲線變化的形體與細部,使建築整體形象充滿了活力與光影的變化,也同已建成的模仿歐洲傳統建築風格的建築形成鮮明對比,成為長春站前重要的標誌性建築。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長春大和旅館

(五)、哈爾濱“大和旅館”

比起上述大和旅館,哈爾濱“大和旅館”(The Yamato Hotel in Harbin)設置時間要晚得多,但該建築的建造時間卻早於其他建築。這幢俄式建築,老哈爾濱人都稱其為“戈比旦”樂園(“戈比旦”俄語為“軍官”之意),它的建設緣於中東鐵路的修築。1898年,沙俄勢力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在中國東北地區不斷擴張。1901年,中東鐵路東線和西線相繼通車,作為這條鐵路樞紐,哈爾濱的城市發展也被提上議程,同年6月27日,中東鐵路工程局責成第九工程段段長希爾科夫組織哈爾濱的城市建設,於是該建築與外阿穆爾軍區司令部等四個大型工程項目同時開工。該建築是由中東鐵路工程局工程師留拉具體設計的,施工的總指揮為希爾科夫。1903年該賓館落成,取名為中東鐵路賓館,該建築是20世紀初哈爾濱出現的一批具有新藝術派建築風格的大型公共建築之一。由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組成,使用面積為3700平方米,磚木結構。黃色粉飾牆面,仿石粉飾的壁柱、陽臺、簷口,門窗套等帶有新藝術派建築特徵的曲線輪廓和紋樣,篷架簷部鑄鐵紋樣,鋼架彩色玻璃的入口雨棚,尤其是鑄鐵支柱頂端與蓬架連成一體的樹技形支撐,更顯見新藝術派建築處理的特色和裝飾手法。二層設有客房33間,會議室1間,浴室等其他用房8間;一層設有客房20間,餐廳1間,檯球室1間,辦公室3間,更衣室、浴室等其他用房12間,另設有花房2處;地下室設僕人宿舍1間,酒窖、食品庫等其他用房5間。該賓館內的老式木製冰箱,原為冰和鹽製冷,“大和旅館”時期與地下室冷庫連接製冷,1996年改為電動壓縮機制冷,現為全國少有的仍在使用的木製冰箱。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一度改作俄軍臨時野戰醫院。1905年為沙皇俄國護路軍司令部。1906年為沙皇俄國駐哈爾濱領事館。1907年改為沙皇俄國軍官俱樂部。1921年成為中東鐵路公司理事會辦公樓。

1926年5月,中東鐵路公司對賓館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大修擴建。門面被重新改造,模仿沙皇行宮“冬季花園”而新建。“九一八”事變前,這裡不僅是中東鐵路的最高權力機關,而且也是哈爾濱市的行政決策中心。大和旅館是當時哈爾濱市最豪華的賓館。

1935年3月23日,偽滿洲國與蘇聯就出售中東鐵路問題達成協議,蘇聯以1.7億日元將中東鐵路及一段支線賣給偽滿洲國,中東鐵路理事會宣佈解散,由“滿鐵”接管經營。1936年6月,“滿鐵”對賓館進行了歷史上第二次大修改造,此次改造將建築融進了許多日本建築“元素”,樓前設置了雨搭,面積增加到7198平方米。1937年2月1日,將賓館更名為哈爾濱“大和旅館”,與大連大和旅館、旅順大和旅館、奉天大和旅館、長春大和旅館等連鎖經營,統一歸滿鐵株式會社運輸部旅館課管轄。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解放,該建築回到人民手中。當年7月,東北鐵路總局在此成立,兼任東北鐵路總局局長的陳雲同志和副局長呂正操同志都曾在這裡辦公,接收東北鐵路的幹部大多也住在這裡。

該建築1950年5月1日始,歸屬中蘇合辦的中國長春鐵路管理局,至1952年中長鐵路移交中國,該建築又劃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蘇聯軍事顧問團專用宿舍,後為哈軍工招待所。1968年,又交由哈爾濱鐵路局,初期作為醫院,後改為鐵路局招待所。1986年,該建築成為哈爾濱市政府首批認定的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9月18日,哈爾濱鐵路局對這座建築進行了歷史上的第三次大修,在保持原有建築風格及中、俄、日習俗的基礎上,完善了包括中央空調、微機網絡、消防報警系統在內的具有中西特色的全套現代化服務設施,作為龍門大廈貴賓樓,1997年10月20日全面向社會開放。

該建築從1903年2月建成後,用途多次易換,但始終保留著賓館的食宿功能,並從中可以反映出時代的變遷,政局的交替。它的歷史沿革過程就是一部完整的哈爾濱近代史:中東鐵路賓館—俄軍野戰醫院—俄軍軍官俱樂部(“戈比旦”樂園)-—中東鐵路理事會辦公地點及指揮部—中東鐵路最高權力機關、哈爾濱市行政決策中心—哈爾濱大和旅館—東北鐵路總局—中長鐵路蘇聯專家樓—哈軍工蘇聯軍事顧問團專用宿舍—哈軍工招待所—哈爾濱鐵路局醫院—哈爾濱鐵路局招待所—龍門大廈貴賓樓。

幾處關於“滿鐵”規模較大的大和旅館

哈爾濱“大和旅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