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引巨大爭議,官方迴應來了!

今天,一則消息震驚了學術界。據媒體報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了。

報道稱,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據悉,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CRISPR/Cas9”技術。

“基因编辑婴儿”引巨大争议,官方回应来了!

△賀建奎(資料圖)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網友們在感嘆科學技術進步之餘,也提出了許多疑問。

最新的消息是該項試驗進行前並無倫理報備。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認為,基因編輯技術風險太大,可能的連鎖反應尚不清楚,類似的操作需要進行長期的動物實驗,直接應用於人身上是不合適的。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技術受質疑

相關消息發佈後,科技日報對此提出了四點疑問——

1.CCR5這個靶點是不是已經公認的會感染HIV?敲除這個靶點有沒有其他潛在威脅?會導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夠證明這對雙胞胎嬰兒能夠天然抵抗艾滋病?因為也不可能現在就讓嬰兒接觸艾滋病傳染,這是有悖倫理道德的。如果這對雙胞胎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環境或行為,又如何證明她們天然抵抗艾滋病?


3.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是否有悖倫理道德,經過什麼部門審批?一個民營醫院就能做這樣的實驗嗎?


4.此前我國有沒有過基因編輯手段用於人體的實驗?

“基因编辑婴儿”引巨大争议,官方回应来了!

此外,網上流傳的一份名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

申請書》顯示,該實驗始於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但是據報道,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否認與此事有關,並表示這件事不屬實,醫院方面沒有接受過相關信息,正在調查。

另據報道,有七人在《申請書》上簽字,簽名的七個委員中,至少有4個與深圳和美醫院的醫生同名,其他三位因為字體無法辨認,無從分辨。上述七人之中有一位委員表示,對於此事並不知情。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調查

26日晚間,深圳衛計委在微信公眾號發佈落款為“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消息稱,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疑似參與項目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佈。

“基因编辑婴儿”引巨大争议,官方回应来了!

深圳衛計委還表示,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南方科技大學回應:賀建奎已停薪留職,研究工作學校不知情

當日晚間早些時間,南方科技大學亦發佈聲明證實,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對於其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學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佈相關信息。

“基因编辑婴儿”引巨大争议,官方回应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