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等各方發聲“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科技部也表態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7日電 27日晚,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就“基因編輯嬰兒”消息發表聲明稱,高度關注此事,堅決反對任何個人、任何單位在理論不確定、技術不完善、風險不可控、倫理法規明確禁止的情況下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

聲明表示,中國科學院學部願意積極配合國家及有關部門和地區開展聯合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呼籲相關調查機構及時向社會公佈調查進展和結果。

26日有報道稱,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艾滋病。

然而 “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11月26日下午,一則由122位科學家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在微博發出,聲明直指當天公佈的“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消息,對此項研究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由科學新媒體“知識分子”牽頭進行的科學家聯合聲明正不斷增加“聯名名單”,強烈譴責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


中科院等各方發聲“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科技部也表態了!


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張珞穎持觀點認為,“一旦這個技術放開,你能改一個基因,就能改其他基因,後果就不可控了,想怎麼改就怎麼改,可能會造成人類作為生物種族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改了的這個基因是可以遺傳下去的,這會影響人類基因池。”

據央視新聞報道,27日晚,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做出回應。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佈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同日,涉事醫院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表示,從未參與此事件中的任何實驗環節。這一基因編輯嬰兒項目並不在該院進行,嬰兒也不出生在該院。該院稱“網傳的申請書上的“簽名有偽造嫌疑,且未召開醫院倫理委員會會議。”

此前一天(26日),南方科技大學也發佈聲明稱,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也於26日深夜發表聲明表示未資助該項目。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6日晚間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稱,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深圳市衛計委26日晚間回應稱,與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相關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佈。(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