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等待,只為一個時機;人窮休入眾,位卑莫勸人

村裡的老人家常說:人窮休入眾,位卑莫勸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就是講一個人暫時窮困的時候,要少到人多的地方去,避免被人嘲笑;身份地位暫時卑微的情況下,我們要懂得少管閒事。

老人的話,雖然有些片面,但是,在很多時候,還真的是這樣的,特別的當我們人微言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記住:閒事休管,無事早歸。為什麼呢?

三年等待,只為一個時機;人窮休入眾,位卑莫勸人

一個人,在奮鬥的起始階段,往往是沒啥資本,沒啥身份和地位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難免會人微言輕,說話沒有分量。而當我們說話沒有分量的時候,我們遇到一些閒雜之事,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紛爭;有的,是婆婆媽媽的家長裡短,等等,這時候,我們就要懂得正確處理。

那就是一旦抓住說話的時機,火候到了,說出來的話貼切真實,也能夠引起人們的重視。抓住時機,說出憋了三年的話,保準讓人印象深刻。不僅獨具一番人微言重的風光,還能把自己推向成功。

輕易說出口的話一般沒有經過時間沉澱,不夠謹慎,不夠有分量;學會有話藏著慢慢說,在等待說出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做到“三思而後行”。

三年等待,只為一個時機;人窮休入眾,位卑莫勸人

人腦每天接收和處理的信息太多了,智者幹慮,必有一失,事情想得不周全在所難免。那些對我們至關重要的事情,我們在等待合適時機的時候,可以反覆加以琢磨。

在琢磨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彌補當初致命的不足。在琢磨的過程中,還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表述水平,讓關鍵時候的自己表現更出色。

有一次,墨子的一個學生子禽問墨子:“老師,是不是說話多更有好處?”

墨子回答說:“你看看那些蛤蟆、青蛙、蒼蠅類的,它們不分晝夜聒噪個不停,幾乎不停歇、可是就算它們叫得口乾舌燥、疲憊不堪,又有誰在關注它們呢?人們對這些聲音早就充耳不聞了。

三年等待,只為一個時機;人窮休入眾,位卑莫勸人

現在你再來看看這司晨的雄雞,它只是在每天黎明的時候按時啼叫,然而,雄雞一唱天下白,天地都要為之震動,人們就在雄雞鳴唱之後開始新的一天的勞作。

兩相比較,你認為說話多有好處嗎?只有準確把握說話的時機和火候,努力把話說到點子上,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收到預想的效果啊。”

三年等待,只為一個時機;人窮休入眾,位卑莫勸人

鬼谷子第一句就強調說話時機的重要性,他認為:“言必時其謀慮。”意思就是,在對的時間說對的話,這是保證說話效果的關鍵所在。

俗話說:“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把好話說得恰到好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說話的時機。

中國古人認為,如果作戰,影響作戰結果的三項重要因素分別是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天時“就是講時間對戰局的重要性。

現代生活中,職場晉升時間節點的把握也很重要,跳槽也講究時間學問。甚至戀愛方面,常常也有人失戀之後總結出這樣的經驗:“在錯的時間遇到正確的人。”可見,時間對事情的成功非常關鍵。

三年等待,只為一個時機;人窮休入眾,位卑莫勸人

急匆匆、直愣愣的社會新人沒有說話要等時機的概念,被稱為愣頭青,婉轉一些叫“初生牛犢不怕虎”,雖然憑著一股拼勁,做事成功的概率卻比較低。

經過一番磨礪之後愣頭青開始變得有城府,做事穩得住節奏,說話抓得準時機,事情達成的概率越來越高,成功的路越走越順。

總結成功的因素,不同的人可以總結出不同的經驗,但是無論怎麼總結,總有一些經驗是誰都會關注到的,即“做事需要溝通,說話要看時機”。“枕頭風”之所以很厲害,就是因為“枕頭風”吹的時間非同一般的好。

三年等待,只為一個時機;人窮休入眾,位卑莫勸人

如果你留心那些成功、有魅力的人,會發現他們無論何時都特別注意時機問題。比如有些人在參加聚會或各種集會發言時,會臨場應變,把發言的內容跟當下聯繫得特別緊密,結果話語直達人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成功的銷售高手也會特別在意時間問題。即使寫一封信,也會注意發函時間。在成功的銷售高手眼裡,對方收到資料的時間跟他要達成的目的之間有很重要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