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閤家歡”動畫?

新中國早期動畫電影被叫做美術電影或美術片,它的藝術屬性和教育屬性比較突出,並且主要針對的是兒童人群。這種傾向一直影響到現在,即使新世紀之後國產動畫開始學習美日的風格,但低幼動畫依舊是動畫市場主體。

但近幾年,由於同類型動畫越來越多,競爭越發激烈,並且低幼動畫電影的市場容量本身有限。如我們看到,一系列低幼動畫遇到了市場天花板。

其實在2015年前後,已經有一大批成人向的國產動畫湧現。其中,《大聖歸來》以9.8億元打破了《功夫熊貓2》的記錄,成為了新的行業標杆,也讓人們看到了非低幼動畫片的市場潛力。同時,原來定位低幼的《熊出沒》系列,其新續集《熊出沒之奪寶熊兵》開始把目標受眾轉為“全年齡”,最終制造了“大手牽小手”的觀影效應。

如何做好“閤家歡”動畫?

《大聖歸來》《功夫熊貓2》《熊出沒之奪寶熊兵》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在突破了“成人向”動畫之後,“閤家歡”動畫將是中國電影人需要主攻的類型。

那麼如何做好“閤家歡”動畫?“閤家歡”動畫電影在受眾審美心理、母題和故事結構上都有哪些獨特之處?本文或許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閤家歡”受眾審美心理特徵

動畫電影並不是兒童電影的代名詞,在好萊塢,“閤家歡”動畫才是市場主流。從1937年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開始,近80年的好萊塢動畫電影基本上都是“閤家歡”類型。

如何做好“閤家歡”動畫?

迪士尼的創作宗旨就是:“我並非主要給孩子拍攝電影,我拍的電影是獻給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孩子,不管我們是6歲還是60歲。”

“閤家歡”簡單來說就是大人小孩都愛看,一般是由30歲左右的家長帶著14歲以下的兒童去觀看。但這裡存在的問題是,兒童的審美心理和成人的審美心理理應存在巨大差別:

  • 兒童:他們的審美心理建立在直觀具體的形象基礎上,排斥理性分析,以自我為中心,往往主客體不分,觀影嗜好偏向擬人化的童話、神話;
  • 成人:成人世界由於受到社會化的規訓,在審美趣味上更多地受到理性邏輯的支配,傾向於高文化、高哲思性的深度思考,更青睞貼近現實的真人電影。

那麼“閤家歡”動畫為什麼能同時俘獲這兩個群體的心呢?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兒童趣味都被成人排斥。兒童喜歡“過家家”遊戲,其實就是對成人生活的預演。而成人由於現實的不理想,一方面渴望衝破現實牢籠,找尋失落的童真,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在幻想中重塑自己的生活。

因此,兒童趣味中有關遊戲的衝動、對豐富情感的感性共鳴以及天馬行空的幻想力等同樣被成人喜愛。這就是兒童與成人在審美心理上的共通之處

具體來說,這種共通之處表現為:兒童想要體驗成人的生活,而成人想要重塑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瘋狂動物城》中我們看到,主角朱迪當警察的故事其實是大學畢業生融入社會的故事,只是對現實做了簡化和浪漫化,而這就滿足了兒童對未來的幻想,也讓成年人有了共鳴。

如何做好“閤家歡”動畫?

電影《瘋狂動物城》劇照

這種成人和兒童審美心理的結合,產生了“第三審美世界”,它“既非純成人世界又非純兒童世界”,而是二者的交叉地帶。

因此,營造出這樣的審美世界,是“閤家歡”動畫創作的關鍵所在。

“閤家歡”母題特徵:成長+童年+親子

成長

成長是大眾文藝作品中最常見到的母題,在兒童文藝作品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兒童有“長大成人”的渴望,而成人有從弱者變為強者的願望,所以我們看到《獅子王》講述的就是小獅子成長為森林之王的故事。

如何做好“閤家歡”動畫?

電影《獅子王》劇照

“成長”母題往往寄託於個性突出但並不完美的主人公,要麼性格上的缺陷得到完善,要麼心理上從幼稚走向成熟,要麼人生從不幸走向圓滿。但經歷一次“成長儀式”的突轉,最終都會變成強者,得到社會和族群的認可。

在具體的成長主題上,創作者可以尋找個性的角度,比如《超能陸戰隊》中的成長就是對“仇恨”心理的克服。

如何做好“閤家歡”動畫?

電影《超能陸戰隊》劇照

童年

童年情結是“閤家歡”動畫的另一個高頻母題。但必須注意的是,此刻的童年既不是成人眼中童年回憶的復現,也不是兒童的現實生活體驗,而是結合成人“重造童年”和兒童“理想童年”雙重慾望進行再創造的產物。

成人對童年的回憶往往會自動美化,這和兒童理想化的心理期待不謀而合,因而“閤家歡”動畫中的童年往往呈現出美、夢和歡樂的色彩。這種溫馨向上的基調傾向於保守型敘事,整體畫風明快歡樂,常常表現為魔、夢、幻的題材,明豔、飽滿、豐富的暖調色彩,動感十足的音樂伴奏,大團圓式的結局和一派歡樂的輕喜劇風格。

親子

親子,或者說親情,也是“閤家歡”動畫的高頻母題。電影的全年齡特徵要求以家庭為個體單位的,因此兒童和成人大多是母子、父子關係。

動畫電影中的這種關係則更多地體現為親情和親子教育話題:

  • 《熊出沒》系列電影中的森林保衛戰其實也是熊大保護“囧況百出”的弟弟熊二的親情故事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的大聖和小和尚之間“不是父子勝似父子”的感人段落
  • 《海洋奇緣》中叛逆的孩子與父親間的代際衝突等,都是動畫電影最擅長的招數

維護個體家庭的穩定性,渲染親情的溫馨感人成為“閤家歡”動畫的共同旨趣所在。

如何做好“閤家歡”動畫?

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海報

在“閤家歡”動畫電影中,成長、童年情節和親子這三個母題往往是結伴出現。

“閤家歡”故事結構特徵:寓言敘事

成人的主題如果直接表現出來,就很難讓兒童接受,所以“閤家歡”動畫往往以“寓言敘事”的形式來隱晦表達成人主題。

採用“寓言敘事”的動畫電影,其故事往往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喻體,就是所謂的童話故事,呈現出童真、娛樂。從目標受眾的角度來看,這部分的設計是針對兒童觀眾的;另一個層面是寓意,就是故事的內核,隱藏的含義、故事的主題或者能夠引發共鳴的內在表達,這部分呈現出來的是哲理,從目標受眾的角度來看,這部分的設計針對的是成人觀眾。

如何做好“閤家歡”動畫?

寓言本質上是帶有哲思意味的,重理性教化和勸誡,這種內在核心是成人文藝最常見的特性,但是寓言的外在形式又藉助於某個具體形象的小故事或者擬人化手法,能夠更好被兒童接受。

《瘋狂動物城》便是“寓言敘事”的代表:孩子可以看到可愛的兔子和會出壞主意但本性善良的狐狸,以及動物城中的各種動物;成年人可以看出故事中隱藏的種族問題、官場問題等。

並且這兩個層面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結合與統一,也不會導致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觀影障礙或負向口碑(比如孩子看不懂種族問題,但不影響他們喜歡影片的角色和幽默)。

當下國產動畫電影常因“低幼化”而被詬病,其實就在於文本故事層只有形式符號構成的表層意義系統,而缺乏深層的文化內涵。

要想做好“閤家歡”動畫,首先必須熟諳成人和兒童在審美上的共通之處,將成人主題巧妙地縫合進兒童故事中,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


-The End-


①:《動畫類型研究報告》,凡影,2018

②:《論動畫電影“閤家歡”的創作路徑》王素芳、曾慶江,載於《當代電影》,2017

③:《從“低幼”到“全年齡”:國產動畫電影的前行路徑》於水、於歌,載於《電影藝術》,2015

④:《中國動畫電影的全齡化研究》王卓敏,載於《當代電影》,2014


設計:溫小昭


關注後回覆“乾貨鋪”可領取限時免費大禮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