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辱華事件,法媒表達看法!而我們又該反思些什麼呢?

導讀: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納因一則在線廣告而被指種族歧視,隨後又因為其創始人的辱華言論而令事件持續發酵,看看法媒怎麼說?而我們又該反思什麼呢?


01 事件背景

11月21日本(專題)是意大利奢侈時裝品牌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在上海舉辦時裝秀的日子,但突如其來的一場“辱華”風波讓眾多中國明星拒絕出席,杜嘉班納隨後宣佈活動改期,並迫於壓力向中國道歉。

D&G辱華事件,法媒表達看法!而我們又該反思些什麼呢?


02 法媒報道

法國《快報》報道,卡特琳娜·歐(Catherine Ho)是一位專攻中國方面的的人類學家,也是法蘭西學院的研究員,他表示,“此次爭議事件與當下背景密切相關,如果在十年前,同樣的視頻不會讓任何人感到震驚。

卡特琳娜·歐表示,如果要了解原因,就需要回顧中國的歷史,“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國並沒有過多的關於時尚的專業知識和生活方式。直到2000 年到 2010年,西方品牌仍然認為中國有待建設,第一批購買奢侈品的中國人沒有也缺乏精英文化。中國消費者給人一種暴發戶的感覺。卡特琳娜·歐表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這個視頻,‘金光閃閃’的暴發戶們喜歡西方的產品,但卻並不一定知道如何使用它們。”

卡特琳娜·歐稱,關鍵是中國奢侈品的消費者現在已完全不同,特別是杜嘉班納的顧客。 他稱,“他們上過大學、出過國,擁有民族自豪感和批判精神。視頻之所以讓中國人感到震驚,是因為它降低了中國文化本身,反映的是早已不存在的中國人形象。”

D&G辱華事件,法媒表達看法!而我們又該反思些什麼呢?


03 筆者觀點

表面上,D&G事件,我們又一次贏得了勝利!其實,不止D&G, 近年來,國外很多汙辱中國、謾罵、攻擊華人的事件屢屢發生,當然,這其中不乏是很多西方國家、反華國家的傲慢偏見、陰謀煽動和惡意攻擊,對此,每個中國人都理應責無貸的給予反擊,堅決維護我們的國家形象和民族尊嚴。但不可否認,也有太多的過激事件,確實是外界基於長久以來國人種種不文明行為的反感和厭惡,這又是值得我們自身該反思的地方。

為什麼長久以來,國人在世界各地的不文明現象是普遍性存在,飽受各國詬病呢?筆者看來,其實就是源於國內素質教育的缺失和法制建設的滯後。

D&G辱華事件,法媒表達看法!而我們又該反思些什麼呢?

一直以來,我們的素質教育往往停留在一些口號式、表面式的教育,很少在具體的社會生活方面傳授國民該如何去做?為什麼要這樣做?

比如:我們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隱私權,但哪些行為是不尊重他人隱私?卻很少提及,這就導致很多國人在國外,隨性的對商家店鋪、路人各種拍照,卻完全未意識到這涉及他人隱私問題。

再比如:我們從小教育孩子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譁,不要插隊等等,這些都停留在表面上的教導,卻沒有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並未讓孩子懂得這些佔用公共資源,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最終會對整個社會和每一個人帶來什麼樣的損害,這些道理,其實孩子們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我們不說,在孩子眼裡,所有的教導口號僅僅是老師和父母們的日常嘮叨而已,最終形成一種無效的素質教育結果。

D&G辱華事件,法媒表達看法!而我們又該反思些什麼呢?

同樣,很多涉及公共道德和秩序的行為,我們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導致國民在違反公德,破壞秩序時,所付出成本代價很低,也就輕易造成了各類不文明現象的普遍存在。比如,新加坡對很多違反公共道德秩序的行為,處以鞭刑和經濟重罰,效果就十分顯著。

綜上所述,對於外界的惡意攻擊,我們理應正當還擊,堅決捍衛!但確實因整體國民素質低下,造成外界反感、排斥或不待見的,我們也不必惱羞成怒,惡語相向;相反,我們應該正視現實,共同努力,不斷加強國民素質教育和法制建設,有效提升國民整體道德素質水平,才能真正贏得他人骨子裡的尊重!這無關妄自菲薄,善於自我反省,才是一個自信民族內在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