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廣濟橋汪清一參燕國藥號舊址


“卒子游記”第1609篇,感謝全國網友的關注,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紹的是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廣濟橋街汪清一參燕國藥號舊址。

汪清一參燕國藥號舊址位於安慶市大觀區廣濟橋街46號。廣濟橋街,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西門外,原長江與皖河水系橫縱交融,為安慶近代商業的起始之地。

廣濟橋原為一座古橋,修建於何時不詳,但卻是安慶西門獨特風格的一座古橋,已不存。明清時期,安慶西門一度繁榮,廣濟橋一帶水鄉密佈、網系發達,形成“百船搖櫓進安慶”的格局。

清朝末期至民國時期,作為省會的安慶,創建了一批醫藥店鋪,位於安慶市大觀區廣濟橋街46號的汪清一參燕國藥號就是其中之一,汪清一在目睹戰亂中百姓病患之苦之後,萌生了學醫以濟世救人的想法。

汪清一經過名醫指點與研究,擅長治療雜病。汪清一潛心跟隨師父採藥製藥、抄方巡診、好學醫術。後來,汪清一結合西醫研究成果,為中醫內、外科病創造了多個效方驗方。

沿著長江與皖河的水系一路下來,停靠在西門外大王廟就近上岸,不遠就到了廣濟橋街。由汪清一創辦的參燕國藥號藥鋪,成為長江兩岸救死扶傷的醫療機構。

汪清一參燕國藥號後院裡現在一口百年古井,在安慶西門曾是一口名井。原井圈不存,井內的青磚上長滿青苔,清澈的井水散發出一陣陣清涼。

藥鋪井是古時所打的井。井水水質曾經非常好,夏日沁人心脾,冬日暖人肺腑。然而歲月無情,到如今的安然寂靜,一口歷經滄桑的古井,處在這漫長的人間世,看歲月之沉浮。

過去,醫療條件非常有限,百姓患病要到藥鋪抓副藥治治,參燕國藥號藥鋪就是為百姓治病的店鋪。在這幢西洋建築的二層小樓上,現在仍有當年的木製圍欄。

經過百年的風雨,過道頂部的西式石灰圓形吊頂仍然高掛在二米多高的屋頂。有著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的汪農香故居,也是廣濟橋知名店鋪。

在二樓的汪農香故居中,有清末民國初期的藥櫃,還有八角臺桌,窗臺上二根松木立柱,為百年前機械加工成口,這是安徽近代機械加工的起源產品。

國藥在安慶的歷史頗為悠長,有些頗具規模的大藥店,久想盛譽。汪清一參燕國藥號孕育在安慶,發展在安徽。

清朝晚期,太平軍與清軍激戰中,安慶眾多家庭毀於戰火,此後安慶的藥店開始萌芽。到清朝光緒年間以後,安慶湧現了一批藥鋪。

汪清一參燕國藥號在安慶西門廣濟橋街設立藥鋪,自攬經營,講求信譽,薄利多銷,店譽滿安慶六邑,生意興隆時,常有江南百姓渡船前來抓藥。

據瞭解,汪清一參燕國藥號,前店後坊,創立於清朝宣統年間。經過多年經營,在安慶可算一家頗具規模的藥店。藥材如芋肉,木瓜,前胡,半夏,龍膽草等由發展地區進貨。

汪清一參燕國藥號如今已經完全沒落,那些往日的繁榮早已煙消雲散,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人能記起那個曾經鼎盛的藥號。本文由過河卒子撰寫,百度首發。版權專利,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