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竇唯,你不是:幹嘛總是說三道四?

喜歡這裡的文字,請添加關注,歡迎留言評論互動!


曾經的《一無所有》,標誌著搖滾時代的開啟,曾經的工體,曾經的紅磡,曾經的都是曾經,過去的都是過去。曾經那些符號一般的名字和歌曲,曾經的震撼和感染,曾經的瘋狂和痴迷,用音樂堅強地表達自我,用強音抵抗著主流,如今都已“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八十年代,那個讓很多人因為年輕而激情百倍、因為執著而聲嘶力竭的年代,已經成為了一部分人的記憶,因為大多數人的記憶裡,已經沒了這道溝回,或許是丟失了,或許是被磨平了。如今,聽不到吉他的顫音,聽不到金屬的鏗鏘,滿眼滿耳的多是讀不懂的詞兒、聽不懂的曲兒、分不清男女的人兒,是物質戰勝了精神,還是富裕碾碎了思想?這個答案不好意思深究,因為跟很多人屁事兒都沒有,十幾杆子都剮蹭不著!

作為特有一種文化現象,搖滾時代,繞不過這樣幾個人:崔健、竇唯、張楚等,那些具有標誌意義的歌曲被當成一個個符號,緊緊地貼在一個年代的下巴上,偶爾還在混合著含混不清的口水被哼唱!

我是竇唯,你不是:幹嘛總是說三道四?

竇唯+不一定專場音樂會

竇唯,作為筆者同齡人,在那個年代相當的搶眼!如今,只是偶爾搶一把眼。媒體八卦消息:10月21日(昨天)在安徽某古村落偶遇竇唯,並拍下了一張竇唯“坐檯階”的照片。並描述如此:49歲的竇唯頭髮凌亂,有些毛糙,墨鏡遮面,露出鋥亮大腦門……似乎媒體八卦但凡提到竇唯,必然會提到前妻,必然有一番對比,多一點的贊一個“仙兒”,後來又逐漸豐富了內容:騎電動、吃麵、坐公交等,這是為了什麼呢?

這些無處不在的小道新消息附著消費的心態,有點可恨可惱。查了一下竇唯這些年的經歷,從1987年開始,至目下的2018年《臧公安魂》,一直都在保持著幾乎每年都有作品面世的速度。一直沒有離開自己、沒有離開音樂!自己喜愛的就是自己想要的,自己舒服的就是最好的!

至於那些非要給竇唯貼上“大叔”、“頹了”、“仙兒了”、“潦倒了”、某前夫、“某老爹”之類標籤的心態,真想替竇唯懟上一句:“我一直是竇唯,你永遠都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