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1》

時光的車輪靜靜的馳過,留下不少印記。

樹木不言,默默地在心底圈畫著年輪。

又走過了一年秋。

回首過去的歲月,滿是來時的足跡。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一步一腳印,一歲一枯榮,一葉一菩提。

做人做事,都需要穩紮穩打,步步推進。

品飲白茶也是如此,在沖泡餅茶的時候,一勞永逸的將其撬開,並不可行。

若是為貪圖省事,將餅茶全部撬開,那就無法欣賞到茶餅內外逐漸轉化的成長之美了,下面來具體細說。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2》

一次性撬開,會影響白茶餅的整體轉化。

團團圓潤的白茶餅,小而美。

若是一次性的將其都撬開,對於這種完整的美感來說,實在是一種破壞。

就像是在欣賞清泉中,平靜的水面上,一汪圓圓的月亮倒影。

這時若是不知名的地方,擲來一塊石頭,瞬間鏡花水月,化作泡影,十分的影響心情。

將白茶餅完全撬開,破壞茶餅完整美感是一方面。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做法,對於白茶的轉化來說,會有影響。

在妥善的保存下,白茶餅在遮光、密封、乾燥、無異味的環境下,悄悄的在發生轉化。

茶餅轉化速度的快慢,與先天的茶葉品質和後天的製茶工藝有關。

就拿品質好的高山壽眉餅來說吧,在精湛的製茶技術保駕護航下,再加以妥當的存放,內質物轉化速度快。

放上一兩年,就有可能轉化出現甜蜜溫馨的棗香氣息,香氣雋永。

壓餅之後的白茶,由於茶餅的內層和表面,接觸到的空氣多寡不同,轉化的發生,也是不同步的。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那麼,將茶餅一勞永逸的撬開,讓內層外層都接觸同樣分量的空氣,是不是就能讓茶餅內層也快速發生轉化了?

但實際過程中,這樣揠苗助長的操作,對茶餅內層的轉化來說,並不合適。

將茶餅完全撬開,類似於大廈傾倒,覆巢之下,安得完卵?對於整塊茶餅的風味來說,都會受到影響。

若是想直接圖方便,省去撬餅步驟,為什麼不直接選擇白茶散茶呢?

將白茶壓成餅後,圓潤的餅茶內部,已是自成一個小江湖,若是將其完全四散剝離,就失去了壓餅的意義。

對於白茶來說,壓餅不亞於一場浴火新生,白茶的壓餅工序,是需要將茶葉簡單蒸軟之後,稱重,放入布袋包揉成形後,再幹燥而來。

這個過程對於白茶來說,是有得有失的,壓餅的過程中,一部分的內質物被損失。

但同時,茶葉深層的茶多糖、果膠物質得以析出,形成天然的粘合劑,將葉片緊緊包裹,在後續的轉化中,可以出現別樣的風采。

若是將茶餅一次性完全撬開,無異於阻斷了茶餅轉化之路,將其一下子打回原形,白茶又何必辛苦的經受壓餅這一遭呢?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3》

正確的撬餅準則:喝多少,撬多少。

對於完整的茶餅,一次性都撬完並不可行。

正確的喝法是,喝多少,撬多少。

若是用110ml白瓷蓋碗沖泡品飲的情況下,每次撬出5克的量,也就夠用了。

一次性撬得太多,並無益處。

茶餅的轉化,是一個團隊的作用,多撬下來的茶餅,就像是一隻落單的鳥。

難以再跟上整體轉化的步伐,時間久了,這些多撬下來的茶餅的風味,會和完整的茶餅之間,越拉越大。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因而,品飲白茶餅的時候,需要遵守喝多少,撬多少的原則。

此外,撬餅的時候,同樣需要掌握一定的章法,從外到內,有層次的層層品飲。

在白茶壓餅的過程中,由於受到的力不同,茶餅內部呈現的是有層次的狀態分佈,就像一塊千層蛋糕似的。

在白茶餅的整體轉化過程中,由於接觸的空氣多寡不同,茶餅表層的轉化速度更快,口感滋味更醇厚甘香。

待到表層的茶餅撬飲完畢後,內層的茶餅得以有新的空間轉化,這樣一來,茶餅的內外轉化,就會更為協調一致。

在品飲這塊白茶餅的時候,將其內外的茶味細細品過之後,才算是有始有終。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4》

撬茶餅,掌握方法後很簡單。

想要將茶餅一次性全部撬開的茶友,肯定是覺得每次都要撬取白茶餅實在是太麻煩了。

其實,撬取白茶餅,就像庖丁解牛一樣,掌握技巧之後,並不困難。

無他,唯手熟爾。

下面就來說一下,撬取白茶餅,簡單易上手的一些方法。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選用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撬茶餅首要一步,就是選好工具。

直接的蠻力上手生掰,肯定是不可行的。

撬取茶餅,最適宜採用的工具是茶刀和茶針。

選好工具之後,可以開始正式撬餅。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找刺入點】

就像攻取城池,需要從防守薄弱的地方入手一樣。

撬取茶餅,同樣需要從側面尋找鬆動的縫隙,作為刺入點。

像是壽眉餅中,側面粗大的茶梗附近,就存在著不少鬆動的縫隙,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刺入點。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平行刺入】

找好刺入點之後,需要沿著平行方向,將茶刀刺入茶餅中,待到沒過茶刀2/3的位置時,輕輕上啟,撬出一片適量的薯片狀薄片。

這四大點行雲流水般操作下來,就可以完美的撬好白茶餅!

《5》

撬成薄片狀的白茶餅,有什麼好處?

撬取白茶餅,以薄片狀為最佳。

那麼撬成薄片狀的白茶餅,有什麼好處呢?

理由有三。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薄片狀不容易碎】

茶餅內部是有著層次分佈的。

順著層次將茶餅撬成薄片狀,有利於保留葉片的完整性。

若是將茶餅掰成方糖狀、塊粒狀,會產生不少碎末。

此外,品飲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滿口碎茶末的現象,十分尷尬。

【有利於茶餅的完整轉化】

上文提及到,白茶餅不適合一次性撬開,會破壞整體的轉化。

順著茶餅的層次,將茶餅層層撬取出薄片狀,更有利於茶餅的完整轉化。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薄片狀的茶餅,口感更佳】

將茶餅撬成薄片狀,葉片不容易碎。

沖泡茶餅的時候,過碎的茶沫,滋味容易過早釋放,增加沖泡難度。

稍不留神,茶湯中的滋味過多釋放,造成滋味過重過澀,影響口感。

一勞永逸的一次性撬開白茶餅,可行嗎?

《6》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天地是萬事萬物的旅舍,人生在世,不過是匆匆走一遭。

對於白茶餅來說,一次性全部撬開,看似對其轉化來說,是條捷徑之選。

但其實,卻會對其完整的轉化,造成影響。

因而,在品飲白茶的過程中,需要遵守喝多少,撬多少的原則,掌握一定的撬餅技巧,讓白茶餅可以順利的完成內外的轉化。

茶,一片葉子,一生之中,經歷不少跌宕起伏。

在壓餅之後,就讓其靜靜的走好這趟轉化之路吧。

讓其以更好的面貌,更醇厚甘和的滋味,呈現於世人面前。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們和那片茶樹葉,又有什麼不同呢?

同樣的,都需要踏實的走好腳下的路!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