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十六區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年」通州篇:百年運河綻放新光彩

通州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北京市的東南部,是北京城的東大門。轄區範圍內,河渠縱橫,池沼廣佈,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曾是北京城重要的漕運生命線。改革開放以後,通州經歷了從衛星城到重點新城,再到聚焦通州的發展歷程,最終被確定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未來,副中心將打造“一帶一軸多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打造無愧於新時代的千年之城。

「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通州篇:百年运河绽放新光彩

運河新曲 攝:王木林

“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遊,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這是清代文人王維珍筆下的通州。如今,漫步在通州運河畔,穿梭在林立的高樓大廈間,舊景依稀。

通州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北京市的東南部,是北京城的東大門。轄區範圍內,河渠縱橫,池沼廣佈,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曾是北京城重要的漕運生命線。通州半數以上不可移動文物都與大運河息息相關,是個有城、有水、有漕運、有故事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後,通州經歷了從衛星城到重點新城,再到聚焦通州的發展歷程,最終被確定為北京城市副中心。

「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通州篇:百年运河绽放新光彩

當年的運河兩岸鄉土味兒很濃 《通州時訊》 供圖

未來,副中心將打造“一帶一軸多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打造無愧於新時代的千年之城。在“一帶一軸多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中,“一帶”是以大運河為骨架形成一條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帶;“一軸”是沿六環路形成創新發展軸,其中有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環球主題公園等多個功能中心;“多組團”則是依託水網、綠網和路網形成民生共享組團,建設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城市社區。

行走在通州大地上,只見大運河森林公園水綠交融,各色水鳥翱翔天際;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工地熱火朝天,預計2020年開門迎客;昔日的“畫家村”升級成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是北京市首批正式認定的十大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選址通州區商務中心區,成為第一家將北京分行設立在通州的金融機構,通州逐漸成為吸引全球資本的新座標。

通州古城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通州篇:百年运河绽放新光彩

當年運河打漁人 《通州時訊》 供圖

故事

飛走的鳥兒回來了 沉寂的運河“活”了

1955年出生的張春喜,2歲時隨同父母一起從河北保定來到通州定居,從小就居住在運河邊,可以算得上老通州人。“我上小學那會,十歲上下,運河的水質可算相當不錯呢。河裡不光有魚,還有螃蟹,橋墩子上爬滿了螺螄。”張春喜回憶道。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後,運河邊的居民區、小工廠扎堆,高高聳立的煙囪裡沒日沒夜往外冒著黑煙,工廠和大大小小養殖場的汙水直接排入河中,讓河流漸漸失去了清亮勁兒。從2016年起,通州加快推進黑臭水體治理。目前北運河、通惠河、蕭太后河實現水清岸綠,尤其是蕭太后河綜合整治初見成效,引來大批白鷺棲息。

曾經:上游放魚下游翻肚皮

家門口的河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髒的?張春喜說,自從河邊建起了一家防腐廠,感覺水質就慢慢變差了。那時候,張春喜家門口的防腐廠主要為鐵路的枕木上刷防腐材料。“黑乎乎的也不知道刷的是油還是瀝青,汙水就直接往河裡排,大片大片的黑油漂在水面上。”張春喜用手比劃出盤子大小的一塊麵積,接著說,“後來再去游泳,水面上的黑油就往腿上糊,粘上之後洗都洗不掉。河裡還有從上游漂下來的垃圾,後來再也沒人去河裡游泳了。”就連張春喜工作的印刷廠也會產生汙染。印刷會用到油墨,汙水過去也是直接排放到河水中,那會兒通州印刷廠還不少呢。

不光河水髒了,河岸邊的環境也沒好到哪去。土生土長的通州人王明清是名出租車司機,他回憶,過去運河邊上有個駕校,教練教學員開車,就在運河邊的樹林子裡繞來繞去地轉悠著練車,汽車的轟鳴聲嚇走了林中的飛鳥和野生動物。河邊還有放牧的,成群的羊在河岸邊吃草、啃樹皮、挖樹根,把岸邊的草木啃得就像“癩子頭”,羊屎球滿地都是。

那時候通州的水和環境都不行。橡膠壩那邊一放水,張春喜用手比劃了一尺來高,“都是這麼高的白沫子,往下游漂下去了。”有人往運河裡放生,魚從上游的岸邊倒下去,到下游一看,全翻肚子了。不僅看不見魚,螺螄也幾十年沒見了。“螺螄對水質要求特別高,水不乾淨肯定沒有螺螄。後來看見有人來運河邊放生,用大的蛇皮袋子,成袋成袋往運河裡倒螺螄。我就跟他們說,你們放這個沒用,放裡頭全死了,水不行。”

治水:既防洪又兼景觀河道

大運河是整個北京城的排水河道,溫榆河、通惠河、涼水河等都匯流入河。通州區水務局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通州區的黑臭水體共有39條河流計53個河段,長度264.34公里,約佔北京市統計黑臭水體長度的36%。

對大運河的治理,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便已經開始。2004年至2009年,分兩期對大運河城市段11.4公里進行了生態治理。在河道治理基礎上,還對兩岸進行了綠化,建設了運河公園和濱河森林公園。2013年,對大運河上游城市段11.4公里進行了清淤,對下游郊野段23公里實施了淺灘疏挖整治、護村埝加固及險工護砌工程。2007年至2014年,實施了北關樞紐、榆林莊閘、楊窪閘改建工程,建成北關閘船閘,同時為榆林莊閘、楊窪閘預留了船閘。2016年,實施甘棠橡膠壩改閘工程。今年六月初,甘棠液壓鋼壩閘投入使用。

作為北運河上最大的攔河閘之一,榆林莊閘有40多年曆史。今年初春,榆林莊閘、楊窪閘近20年來首次落閘蓄水,為副中心增加了300多畝寬闊的水面,引得上千只綠頭鴨在河面流連。

治水的同時,大運河兩岸汙水直排的低端廠房、臭氣熏天的養殖小區等低端產業隨之被疏解。就拿永順鎮佔地406畝的劉莊公園來說,過去這裡曾扎堆聚集著10多個養殖戶。經過疏解,如今這裡再也見不到一點昔日的落後面貌。劉莊公園內,面積約15000平方米的雨水花園被巧妙地設計成一處下凹綠地式花園,到雨季時,雨水會順著地勢彙集於此,滋養園內的水生植物。

通州區水務局供排水科科長張秀捷表示,近些年,通過疏挖河道、截汙治汙,目前已經能夠承接中心城區96%和通州境內87%的雨水排出任務。大運河已經成為城市副中心重要的防洪、排水兼景觀河道。

傳承:運河成活的文化遺產

通州半數以上不可移動文物與大運河相關。“圍繞大運河文化帶的文物,準備採取‘一線四區多點’的保護方式,保護好老祖宗傳承給我們的這些文物。”通州區文化委黨委書記王立生表示。

“一線”就是大運河;“四區”則包括通州古城片區、張家灣古城片區、漷縣古城片區、路縣故城遺址片區;“多點”涵蓋宋莊、永樂店等地區,這些地區都有值得保護的歷史遺存。通過保護,將達到2020年通州所有文物無險情的效果。此外,還將文物的保護利用與公共文化服務相結合。利用修繕完成的文物古蹟,開闢成文化活動站、非遺展示、村史館等,融合相關產業,使運河成為“活的文化遺產”。

市規劃國土委主任張維今年初在“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中表示,今後,通州將是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住在這裡的老百姓生活會更方便,公共設施會更齊全,林蔭路會更多,走路、騎車會更舒適,生態環境會更優美。

人物

“通州拍鳥第一人”張春喜:

從大公園回到運河邊

「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通州篇:百年运河绽放新光彩

張春喜和他拍的運河鳥兒 《通州時訊》 供圖

63歲的張春喜被稱為“通州拍鳥第一人”,光是通州大運河邊上的各種鳥類,他就已經拍到了100多種。別看他就住在運河邊上,但最初,張春喜的拍鳥首選地卻是城裡的各大公園。為什麼不在運河邊上就近拍鳥呢?這還得從10年前說起。

2008年下半年,在單位負責開車的張春喜退休了。一下子閒下來,張春喜有點不適應,總得找個事兒幹啊。很快,孩子給張春喜買來了單反數碼相機,還給配了個鏡頭。“得嘞,那我就拍拍照片玩吧。”

“很多人覺得郊區樹多、水好、環境美,那是現在。要說過去,通州運河邊的生態環境遠不如城裡的公園。”於是,最開始的前四年,張春喜基本都去市裡的各大公園拍鳥。天壇去得最多,還去圓明園、頤和園、植物園、朝陽公園等公園拍,遠處還去過延慶野鴨湖。拍得多了,張春喜覺得,在公園扎堆拍鳥,沒什麼新意。

隨著通州對大運河的大力治理,張春喜漸漸發現,水清了、岸綠了,連鳥也多了起來,站在岸邊一會就能看見有魚從水裡噼裡啪啦往上跳,家門口的大運河跟過去不太一樣了。“現在,我基本重點就放在通州,別的地方都不去了。”

一早,張春喜就背上將近20斤的攝影包,騎著自行車出發了。為了找到適合的拍鳥地點,每天他都得沿著運河邊至少騎行20公里以上。找到了合適的地方,先找合適的樹,把偽裝網張開了掛在高矮差不多的地方,在偽裝網後面支上架子,然後就偷偷貓在後頭,靜靜觀察,等鳥來。

“運河邊最多的就是綠頭鴨,多的時候能有一兩萬只,一飛起來,譁,滿天都是。”在張春喜的手機相冊的照片上,一隻栗色的小鳥站在荷葉上,伸著脖子正在鳴叫。“這是我在大運河月島荷花池拍的,這種鳥的名字叫做慄葦鳽。前些年,曾經在將府公園拍著過黃葦鳽,長得和慄葦鳽有點像,在很多公園都曾經見著過。慄葦鳽在別的地方很少能看見。還有一種叫做黑翅長腳鷸的鳥,過去只有在野鴨湖才能見得著,現在咱通州運河邊上就有。”

光是運河邊的各種鳥類,張春喜就已經拍了100多個品種,去年還開了個攝影展。“我拍的照片,都不是什麼藝術片,只是對咱們大運河鳥類的一個記錄。”遇上不認識的鳥怎麼辦?張春喜說,自己特意買了一本有關鳥類的大百科書,每次拍到了不認識的鳥,就比對著圖書仔細研究。“北京有七八百種鳥,我拍得還遠遠不夠。而且現在通州被定為副中心,環境越來越美,有時候看見好風景,我也忍不住拍下來。”

這些年,張春喜不光拍鳥,還幫著一起維護生態環境。“我拍鳥去,書包裡都裝著一個治安巡邏的袖標。看見有人用磚頭砸鳥,或者用彈弓子蹦鳥,我立刻掏出袖標來戴上,我得說他們,我得管啊。”張春喜說,現在,破壞環境和傷害鳥類的情況也漸漸少了。

不僅如此,張春喜還在自己家的窗外放了個大木盤子,買來細棒子渣,每天往盤子裡倒上一小碗。冬天時候,能引來30多隻鳥到窗口吃食。坐在屋裡,不時往窗外探頭看看鳥,心裡可美了。“一個地方的生態好不好,用生物來檢驗是最靈的。”

大事記

●1995年12月27日,京通快速路建成通車。京通快速路西起朝陽區八王墳與長安街相聯,東至通州區西馬莊與京榆路相接。聯絡線自朝陽區會村至通州區北苑環島,全長18.6公里。

「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通州篇:百年运河绽放新光彩

本世紀初年通州北苑立交橋改造 《通州時訊》 供圖

●1997年4月29日,通州撤縣設區。以原通縣的行政區域為通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通州鎮。

「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通州篇:百年运河绽放新光彩

上世紀80年代位於北京通州的潞河商場 潞州商市 攝:張風

●2003年12月27日,地鐵八通線開通試運營。作為京東交通大動脈,也是北京的第一條郊區地鐵線路,八通線西起四惠站,東至土橋站,全長17.2公里。八通線開通時的單程票價2元,與1號線換乘票票價4元。

●2012年,北京首次正式提出將通州打造為城市副中心。在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聚焦通州戰略,打造功能完備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明確了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隨後在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都明確要求加快通州這一城市副中心的建設。

●2012年12月30日,地鐵六號線一期開通。二期於2014年12月28日開通。目前該線運營區段為海淀五路居站至潞城站,途經海淀區、西城區、東城區、朝陽區、通州區,運營里程42.8公里。這條貫穿京城東西的新地鐵線創造了最高時速達100公里、北京地鐵第一條實現8節編組線路等多個第一。

●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申遺成功。這是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從南到北全長1794公里的大運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市,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道。

●2016年5月277年9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工作。會議指出,建設總體規劃。明確“一核一主一副”的城市空間佈局,其中“一副”就指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不僅是調整北京空間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需要,也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模式的需要。自此,通州正式明確為“北京城市副中心”。

(原標題:運河百年沉寂 歡笑今日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