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半自動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一個班蘇軍敢和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蘇聯半自動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一個班蘇軍敢和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SVT是“託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的縮寫,由著名的蘇聯輕武器設計師託卡列夫設計,他設計的TT-33自動手槍已經是經典中的經典,被蘇聯紅軍大量裝備。SVT步槍以它的尺寸來說是非常的輕,例如SVT-40比莫辛-納甘1891-30長了約5釐米,但重量卻輕了近半公斤。雖然發射的槍彈相同,但SVT的後坐力卻比莫辛-納甘要低,射擊精度也很接近莫辛-納甘,而莫辛納甘是二戰中精度非常優秀的一種栓動步槍,可見SVT的精度多麼的好。

蘇聯半自動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一個班蘇軍敢和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SVT-38第一次露面是在入侵芬蘭的冬季戰爭(1939-40年),但由於作戰環境極其惡劣造成不少故障而被飽受軍隊批評,在SVT-38基礎上改進缺點而推出的SVT-40型參與了整個衛國戰爭,對SVT-40評價高的蘇軍部隊只有少數的精銳部隊,例如海軍步兵(即海軍陸戰隊),他們認為SVT-40的性能要比莫辛-納甘好得多,並且在實戰中大量使用SVT-40。

蘇聯半自動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一個班蘇軍敢和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但由於大量未經嚴格訓練的新兵操作不當造成各種故障頻發,所以總體評價不佳,再加上SVT的生產進度較慢,而戰時蘇聯急需提高步槍產量,最終導致SVT最終減產並提高莫辛-納甘步槍的生產速度來滿足前線需要,所以SVT未能像美國的M1伽蘭德步槍那樣成為戰爭中的主角。圖為SVT-40早期型和SVT-40後期型前端區別對比,早期型消焰器使用6氣室,後期型為雙氣室結構。

蘇聯半自動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一個班蘇軍敢和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德國軍隊也在二戰中廣泛使用繳獲的SVT步槍,還有一些繳獲的SVT步槍被後送回德國作進一步研究,為德國研製半自動步槍提供經驗幫助。大名鼎鼎的德國G43半自動步槍可以看作是參考了蘇聯SVT-40的德國版。雖然德國不像芬蘭那樣也自己生產蘇聯7.62×54槍彈,但他們繳獲的彈藥很充足,而SVT步槍射擊精度高,戰鬥射速比毛瑟Kar98k步槍高得多,如果有條件把SVT和Kar98k各打一遍,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許多德軍士兵喜歡在戰鬥中使用這種敵人的步槍並一直用到彈藥耗盡為止。

蘇聯半自動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一個班蘇軍敢和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由於SVT步槍在德國中的使用量是如此之大,以致於德軍高層要為這些蘇聯步槍制定德國型號並重新配發給前線部隊中去,其中SVT-38被重新命名為SIG.258(r),而SVT-40則為SIG.259(r),SVT-40的狙擊型為SIG.Zf260(r)。1942年4月17日,德軍裝備部門公佈了一則野戰條令,其內容就是關於“俄國自動裝填步槍的使用和瞄準”。圖為德軍黨衛軍士兵使用SVT-40射擊。


蘇聯半自動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一個班蘇軍敢和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SVT-40是根據冬季戰爭中對芬蘭作戰所取得的經驗教訓,目的是改善步槍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可靠性。SVT-40於1940年7月1日開始在圖拉(Tula)兵工廠投產。由於自動步槍的結構和工藝比莫辛-納甘複雜,所以生產速度比較慢,不過SVT-40的生產速度比原來的SVT-38要快,這主要是因為一些零部件被簡化,隨著生產的逐步穩定,熟練工人增加,SVT的產量逐年增加。

蘇聯半自動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一個班蘇軍敢和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蘇聯半自動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一個班蘇軍敢和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SVT-40的消焰器由SVT-38的6個氣室縮減為2個,但是增大了氣室容積,效果反而比6個氣室要好,所以後坐力也降低到莫辛納甘步槍之下。

蘇聯領導層很欣喜地看到這種新步槍的性能表現,斯大林更宣稱一個這種裝備這種新式步槍的士兵等於十個裝備普通步槍的士兵。整排全部裝備SVT-40半自動步槍的蘇軍精銳步兵通常能毫無壓力的把對面德軍的98K和MP-40衝鋒槍打的抬不起頭來,如果遇到德軍機槍,則兩三人一組從不同方向互相掩護連續射擊讓號稱電鋸的MG42機槍有時候也難以招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