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上不是武器的“致命武器”

兩軍交戰,武器的優劣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說,誰擁有了更先進的武器,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可是,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有一些並非武器的“致命武器”,卻在戰場上收到了常規武器無法達到的奇妙效果。

戰爭史上不是武器的“致命武器”

氣象“魔術”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第五集團軍在意大利的沃爾圖諾河北岸與對岸的意軍相持不下。一天凌晨,突然在河道上空出現了一條長5km、寬1.7km的濃霧帶,在迷茫濃霧的掩護下,早有準備的美軍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犧牲,強渡過河,取得勝利。

原來,大霧的產生是美軍氣象兵的傑作。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在河道上空播撒了造霧劑,形成了這片大迷霧。

戰爭史上不是武器的“致命武器”

20世紀70年代初,美軍在越南戰爭中,被茂密叢林掩護下的越軍打得暈頭轉向,美軍的空中優勢也無法充分施展。為了破壞叢林中越軍的交界線和軍隊集結點,他們使用脫葉劑“變戲法”似的使樹葉一下子落光了。

此外,美軍還利用西南季風的雨季環境進行人工降雨。由於夜以繼日的滂沱大雨,越軍當時最重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胡志明小道”運輸陷於癱瘓,一些地區山洪暴發,洪水氾濫成災,使越南軍民蒙受巨大損失。

“毒品”戰

1967年和1973年的兩次中東戰爭,都以埃及軍隊慘敗而告終,究其原因,在相當程度上與埃及軍隊中了以方的毒品計有關。

戰爭史上不是武器的“致命武器”

早在1960年代,黎巴嫩貝卡谷地就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麻製品源頭之一。一些對埃及實力深感憂慮的軍方操縱走私活動,使廉價的毒品大量湧入埃及,進入埃及領土的大麻製品首先被軍隊截獲,這些“送上門”的廉價品使埃及軍人嗜毒成性,如墜煙海,戰爭的結局可想而知。

電腦“病毒”戰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英等國對伊拉克作戰打得得心應手。

原先蠻有把握與美軍較量一下的伊軍,也沒想到竟會敗得如此慘重。原來,在海灣戰爭之前,美國利用伊軍為其防空系統購買電腦之機,派特工秘密地把帶有“病毒”的芯片置入電腦之中,然後通過法國賣給伊位克。

戰爭史上不是武器的“致命武器”

待戰爭爆發,美英等國對伊拉克發動空襲前,美國以無線電遙控的方法,將隱蔽潛伏的“病毒”激活。“病毒”開始發揮作用,隱蔽在地下的部隊得不到指令,失去了戰鬥力。

把華爾茲舞曲當武器

1939年3月,納粹軍隊佔領了捷克的蘇臺德區。他們一路進軍一路演奏,美妙的音樂掩蓋了德軍坦克軲轆的聲響,粉飾了戰爭的氣氛,從而減輕當地人民的反抗情緒。

1940年4月9日,德軍入侵挪威,挪威國王和政府要員被迫出走。入侵的德軍以一支由5個連隊組成的軍樂隊為先導,狂奏甜蜜的華爾茲舞曲和流行的美國小調,正當挪威人民陶醉在優美的旋律之中時,兩萬名德國士兵在“到城裡去”的歌聲中,步兵在前、炮兵居中、運輸隊最後,長驅直入開進了奧斯陸,當人們清醒過來時,挪威首府已告陷落。

“飲食心理戰”

1941年德國農業欠收,為了保證海軍過冬軍糧,德軍把千方百計收購的數千噸土豆秘密轉送到德軍駐挪威基地冷庫保存。

戰爭史上不是武器的“致命武器”

不久,歐洲多家備受民眾依賴的醫學報刊和電臺,在不斷向人們傳授保健知識的同時,陸續地向人們透露了一份流行疫病調查報告:入秋以來,在歐洲,尤其是沿海地區的漁民、船員和水兵中,發現了一種形似感冒卻類似鼠疫的怪病,此病不僅危險性大,而且傳染性強、潛伏期長。

病源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此病完全是由於人們吃了冷凍土豆所致。此後,許多報刊又陸續發表了歐美醫學權威和流行病專家的文章,論證這種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提醒人們不要食用冷凍土豆。這下子把德國士兵嚇壞了,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造成軍心混亂。而與此同時,盟軍得到良好的調整,在這場無中生有的心理戰中,盟軍大獲全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