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科技帝國的末路,下篇!


世界第一科技帝國的末路,下篇!


接上篇,若一個科研機構或者一個科技大公司完全被三哥的人壟斷會有什麼後果呢?我們先來舉個關於本土三哥的例子。

現在我國機電產品的性能和競爭力越來越強,成為對外出口中價值佔比最高的一大類,三哥和俄羅斯都是重要的出口對象。但是同一種產品,從三哥和俄羅斯人哪裡獲得的使用反饋是完全不同的。

俄方的畫風往往是這樣的:一臺機器發到俄方的用戶手裡,半年以後,客戶來電,說設備壞了!問他哪裡壞了?俄方的技術人員只是說:就是壞了!再問幾遍,還是說壞了,就是不說哪裡壞了。急的中方廠家沒辦法。過了十幾天,打國際長途過去問,設備到底哪裡壞了,我們帶配件過去修!俄方人員卻來了一句,行了!又開始轉了!我們這邊的人有點懵,不是說壞了嗎,怎麼又行了?俄方人員卻掛了電話。再過半年,又來電話說設備又壞了。但是還是不說哪裡壞了。幾天後可能又開始運轉。

中方的廠家實在忍不住,就派工程師萬里迢迢到用戶哪裡看看到底哪裡壞了。一看才知道俄方往往認為他們的技術天生比中方強,因此特別喜歡在中方的設備上擅自額外加附件,完全不按說明書規定的方法使用。自己硬加上附屬設備自然影響原廠機器的運行,俄方工程師就又自作聰明的敲敲打打,過幾天就又轉起來。轉起來再過幾天就還要壞,再敲敲打打還能轉。弄的中方原裝廠家哭笑不得。

而同樣的設備發到三哥手裡,過幾個月也會出問題。電話打到廠裡,問他們哪裡壞了,這次很好,不是和俄國人那樣一聲不吭。而是電話那頭一堆人搶著說哪裡哪裡壞了。有人說機器潤滑不行,有人說機器震動厲害,有人說機器喜歡發熱,有人甚至說機器見了女士就功率下降。我們這邊也是一聽就暈,還是要派工程師帶配件萬里迢迢去找問題,結果發現機器本身根本沒問題,只是三哥家裡常年電壓不穩讓機器很難正常工作。

沒有經過全面工業化的洗禮,反倒經過英式殖民兩百多年的三哥,普遍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是不應該去動手操作的。他們認為給機器擰螺絲上機油,天生就是賤民應該乾的工作。作為高智商、高收入的白領工程師,怎麼能夠一身油泥的下班呢。因此對中方派遣去的設備維護工程師親自拆卸機器完全不能理解。他們的傳統都是一個工程師端著咖啡杯,心安理得的看著一群沒上過學的“賤民”工人在折騰,搗鼓半天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世界第一科技帝國的末路,下篇!


這些年來,國際上一直傳說三哥搞軟件,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那麼在需要動手的機械行業中三哥存在的各種弊端,在軟件方面就都不存在了嗎?事實證明同樣存在。三哥軟件之所以在國際上比較出名,還是因為兩個因素:第一,三哥的碼農工資低,最終產品有成本優勢;第二,三哥碼農的英語水平普遍還將就,因此在英文版本的軟件出口上,比東亞各國也有優勢。這兩個優勢,成了西方國家吹捧三哥很好的著力點。

老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梔。到了美國工作的三哥,就能改變三哥國內那種無頭蒼蠅和眼高手低的做派嗎?瀚海狼山認為同樣未必!

最近波Y公司一架全新的737飛機落海,180多人全部遇難。現在對黑匣子的破解基本結束,居然發現這架飛機在起飛後自然壓低機頭20次以上,飛行員與飛機“搏鬥”了整整11分鐘最終都沒能挽救飛機,最後以接近800公里的時速一頭扎進海里!很顯然,這是飛機的飛控系統出了重大故障。在多個傳感器都沒有結冰堵塞的情況下,只可能是飛控軟件的編寫有重大問題。其實這種情況,飛行員是可以緊急斷開電傳飛控,通過液壓手動操控飛機的。

誰知道同一個航空公司的駕駛員居然在整個培訓過程中都不知道還有這項手動操作功能。這項功能似乎被人故意的寫在了厚厚的飛行手冊的後半段一處極不起眼的一句話中。是什麼樣的二把刀師傅編寫的這飛控程序?又是什麼樣的三把刀師傅編寫的這該殺的飛行手冊?答案都指向了同一群人!因此很多民航飛行員認為,現在某公司新出廠的客機,安全性能遠遠不如十幾年二十年前出廠的老飛機,因為編寫軟件和造飛機的人群和現在不同,現在用的這批人根本就是越來越不靠譜。

世界第一科技帝國的末路,下篇!


不但是新民航機的飛控有問題,現在美軍各種軍機的飛控也到處是BUGS,從去年以來,美軍莫名其妙的飛行事故率突然上升。甚至出現了C130從空中突然垂直俯衝墜地的事故,這其中原因是什麼,恐怕某些群體編寫的飛控軟件同樣貢獻不小。

不靠譜的飛控軟件直接要人命,這僅僅還是一方面。美國在高技術和大工業領域用的三哥越多。這個曾經的科技帝國撞上南牆的速度就越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