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娃捉蟲記,10張圖帶你回憶10個場景,有一種蟲別稱“新媳婦”


很多人也許都有這樣的感受,小時候坐井觀天的我們希望快快長大,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去夢想的地方闖蕩一番,去祖國各地盡情領略大好河山……可是,等我們真正長大成熟,走向衰老時,又往往喜歡回憶過去,希望能夠穿越到那無憂無慮的童年。在農家娃的童年時光裡,想必都少不了捉昆蟲的經歷。頭條號“如歌視覺”在此收錄了10種昆蟲圖,以懷念再也回不去的美好過去!圖1:捉姐猴。各地對它叫法不一。

圖2:捉蜻蜓。“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南宋詩人楊萬里所寫的《小池》,是一首意趣盎然的詩,清新自然、真切樸實。年幼的我當然捉過蜻蜓。初夏時節,每當看到翩翩飛舞的蜻蜓輕輕地落在枝葉上時,我就忍不住屏息凝神湊上前去捉。往往等我剛觸碰到它晶瑩剔透的翅膀時,早有警覺的它就振翅飛走了。當然,也有眼疾手快得手的時候,通常玩一會兒我也就把它放飛了。

圖3:捉蝗蟲。蝗蟲俗稱螞蚱,以植物葉片為食。兒時在地裡幹活時,隨處可見螞蚱敏捷的身影。它擁有短鞭狀的觸角和強有力的後腿,在遇到天敵或感覺危險來襲時,它會奮力地連續蹬腿,跳躍著溜之大吉。發現螞蚱,我經常會躡手躡腳地靠近它,慢慢蹲下身子,隨即迅速用手掌去猛撲它。運氣好的話,能一擊即中或窮追不捨後逮住它,反之它則會逃之夭夭。


圖4:短額負蝗。它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是一種害蟲。它通體綠色或褐色,其頭部削尖且向前突出,特徵明顯。短額負蝗多棲息在作物根部或雜草叢中,善於跳躍或近距離飛行。這種蟲子,估計農家娃都很熟悉,逮過它的人也是不計其數。

圖5:螳螂。不管是在野外,還是在庭院裡的櫻桃樹上,我都捉過螳螂。關於螳螂,印象深刻的是在動畫片《黑貓警長》中的一個情節:為了繁衍後代,螳螂丈夫義無反顧地寫下遺書,然後讓螳螂妻子大口吃掉自己……不管螳螂“妻食夫”可怕現象真相究竟如何,畢竟它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因此,兒時我偶爾逮到它後,都只是好奇地觀察一下,然後馬上就會將它放歸大自然。

圖6:蟋蟀。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秋蟲等。它是一種古老的昆蟲,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棲息于山坡、田野、草叢之中。自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不乏喜歡鬥蟋蟀之人。直到今天,在山東寧陽縣、寧津縣等地,每年一到蟋蟀出沒的季節,男女老幼就不約而同地奔赴田間地頭去抓蟋蟀。據悉,去年,山東寧陽縣有一隻蟋蟀成交價居然高達11萬元。兒時,我也偶爾抓過蟋蟀,不過只是覺得好玩而已。


圖7:螢火蟲。兒時炎夏的夜晚,經常帶著一張席子或搬一把椅子去家門口前的大橋上去乘涼。大橋上,聚集了很多男女老少,有的在搖著蒲扇驅暑納涼,有的在談笑風生閒話家常,有的在津津有味地聽著故事,有的在頑皮地追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到處奔跑。關於螢火蟲的兒歌,你是否還記得?

圖8:捅馬蜂窩。小時候,有的小夥伴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膽敢去捅馬蜂窩。結果可想而知,被贈送了好幾個“紅包”。大人看到孩子被馬蜂蜇了,往往一邊心疼地痛罵可惡的馬蜂,一邊責怪孩子:“長記性了吧,以後可別再撩蜂吃蜇了!”

圖9:捉七星瓢蟲。七星瓢蟲的身體像半個圓球,頭部黑乎乎翅膀為橘色,最明顯的一個特徵是,它的翅膀上有七個黑色的圓點點,故而被稱為七星瓢蟲。在我們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習慣把它叫“花大姐”。它還有一個更好聽的別名:“新媳婦”。兒時,漂亮的它自然也吸引過我的眼球。據說,七星瓢蟲還會裝死,以瞞過敵人,逃脫強敵的致命襲擊。


圖10:捉蝴蝶。小時候,懵懂的孩子對什麼都特別好奇。看到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芳香的花叢間翩翩起舞,也會忍不住輕聲輕腳地去捏它的翅膀,試圖逮住它仔細瞧瞧。不經意間,蝴蝶蹁躚著飛遠了;不經意間,我的童年時光也遠去了!唉,時光太匆匆,恍若夢一場!關於童年捉昆蟲的故事,你是否也想一吐為快?歡迎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如歌視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