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補繳稅費運動,大明星人人自危,下個遭殃的是“高新企業”

@智谷趨勢 | 吳下阿萌

“娛樂圈(quān)應該是個娛樂圈(juàn)”。

前不久,演員趙立新在一期綜藝節目裡這樣說到。聯繫起最近娛樂圈發生的事情,這句話真的是一語成箴。

娛樂圈補繳稅費運動,大明星人人自危,下個遭殃的是“高新企業”

11月29日,網上開始流傳出一個消息,橫店的影視工作室接到通知,所有的工作室需要按照2016年至2018年三年總收入的70%(最少)按個人勞務計算稅款,補繳費用和滯納金。換句話說,一個總收入100萬元的工作室,需要一次性補繳稅款19.25萬元。

娛樂圈補繳稅費運動,大明星人人自危,下個遭殃的是“高新企業”

一石激起千層浪。娛樂圈裡人人自危,彷彿都是圈(juàn)裡“待宰的羔羊”。

01

集體焦慮

最近的娛樂圈很不安生。

前有范冰冰“陰陽合同”遭天價罰款,後有趙薇夫婦“空手套白狼”被禁入市場。《還珠格格》裡的金鎖和小燕子紛紛“落難”。

雖然上文提到的《通知》,有專業人士認為可信度較低,但是對於影視行業的查稅追稅確實正在發生。

看看國家稅務局官網,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

“從2018年10月10日起,各地稅務機關通知本地區影視製作公司、經紀公司、演藝公司、明星工作室等影視行業企業和高收入影視從業人員,根據稅收徵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相關規定,對2016年以來的申報納稅情況進行自查自糾。”

這份名為《國家稅務總局部署開展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的文件,裡頭提及的三年期限則,與網傳通知中的時間竟然不謀而合。

消息一出,從業者們幾乎都炸了。有的人說,通知中是“一刀切”,會誤傷小型工作室。

娛樂圈補繳稅費運動,大明星人人自危,下個遭殃的是“高新企業”

近日有自稱圈內人的網友爆出了稅務總局正在約談部分藝人,第一批次的1人大家已經心照不宣,3天被約談的17人到底是何方神聖則成了大家議論的焦點。甚至有“好事之人”開始對著明星們的收入排行榜,開始一一推斷,對號入座。

圈外人看戲,圈內人焦慮,下一份名單裡會不會有自己的大名?

娛樂圈補繳稅費運動,大明星人人自危,下個遭殃的是“高新企業”

娛樂圈補繳稅費運動,大明星人人自危,下個遭殃的是“高新企業”

02

演藝圈的“算盤”

影視工作室有兩種徵稅方式,一種是定期定額徵稅方式,一種是查賬徵收。

在橫店,很多影視工作室規模、收入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小企業的水平,但它們還是登記為個體戶,就是鑽空子,利用二者的稅收方式的不同避稅——

比如作為個體戶,徵稅的方式是定期定額徵稅。即稅務局按相關行業平均利潤率套用標準,計算好固定的金額,個體化按月或按季度繳納,可以不用建立正規賬簿。這樣繳稅會少很多。

除了橫店,還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祖國西北角的霍爾果斯。為了吸引投資,霍爾果斯在2010年成為國家特批的企業所得稅全免的特殊經濟開發區。在這裡,企業能享受“五免五減半”的優惠政策,即企業所得稅五年內免徵,五年後減半的優惠,這份“包票”時限為10年。

此政策一出,引得眾多影視公司前來註冊,一時間人煙稀少之地成了“避稅天堂”。在“天眼查”上一查,不乏我們熟悉的人物和公司。

娛樂圈補繳稅費運動,大明星人人自危,下個遭殃的是“高新企業”

娛樂圈補繳稅費運動,大明星人人自危,下個遭殃的是“高新企業”

娛樂圈補繳稅費運動,大明星人人自危,下個遭殃的是“高新企業”

(截圖自天眼查官網)

不過近一年來,這個“避稅天堂”的優惠門檻越來越高,甚至“開不出發票”,於是引起了不小的一波公司註銷潮。

另外,在圈內還有一個灰色的“洗錢”手段,例如商人有幾千萬的財產來路不明,先投給某電影工作室,花個幾百萬的小成本胡亂拍個電影,然後再將剩下的錢以分紅利潤的形式“還”給商人,這大筆錢,瞬間洗白,“乾乾淨淨”,這麼一想,也難怪有那麼多用腳拍片的爛片出現了。

現在查稅、追稅,就是要磨刀霍霍向豬羊,伸向那些處於灰色/黑色邊緣的娛樂圈收入。

03

“凜冬將至”的不止演藝圈

“緊箍咒”一念,不僅明星和演藝圈遭殃,所謂的高新技術企業也逃不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11月30日,北京啟動史上最嚴核查,給假高新技術企業“卸妝”。此外,湖北孝感、咸寧、浙江寧波等全國多個省市均已啟動對當地高新技術企業的實地核查並將及時公佈核查情況。

根據2016年科技部等三部委印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對於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條件包括:

企業須註冊成立1年以上;

對主要產品和技術擁有知識產權所有權並且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範圍內;

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佔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

此外,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有要求:

5%——銷售收入小於5,000萬元,不低於5%;

4%——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不低於4%;

3%——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不低於3%。

60%——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於60%。

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門檻不低。但只要躋身高新技術企業,就能夠得到許多優惠政策和福利,例如稅收優惠、政府獎勵、資金扶持、人才扶持等。各個地方政府還有更多的“橄欖枝”,涉及土地、電力、排汙、節能、科研基金等。

所以這麼多年來,一直有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動了歪腦筋,通過包裝,硬生生給自己鍍上了一層高新技術企業的金,然後拿著這身份去分政策一杯羹。

現在,各地就是要“清理門戶”,那些披著高新技術企業外衣的“真騙子”可要睡不好覺了。

早在2017年,南京市國稅局第一稽查局就成功查處江蘇省首起虛假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收優惠(15%稅率)案,追回企業所得稅款1800餘萬元。企業最終放棄高新技術企業複審認定,恢復按2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5557萬元。

只要是假的,吃的都要給我吐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