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娛樂圈從來都不缺少話題和熱度,只要新聞一出,定會引來無數的吃瓜群眾圍觀。

這些天,“歌手陳羽凡吸毒被抓”成功登上熱搜,再一次將明星吸毒的話題引了出來。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不得不說,這幾年因為吸毒被曝光的明星還真不少,前有演員張默、管虎、柯震東,後有歌手宋冬野、陳羽凡。

他們曾經風光無限,卻又因此而黯然退場。

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可能會想:

都這麼有錢有名了,為什麼非要去沾上這東西?

這一輩子都毀了啊,自控力就這麼差嗎?

就不多考慮考慮後果嗎?

他們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去吸毒,只有吸毒者本人最清楚。

也許是“純粹找刺激”“工作和情場失意”,或者是“被欺騙和引誘”

那麼,什麼樣的人群容易走上吸毒這條歧途呢?

根據犯罪心理學家李伯紅1997年的研究成果,容易染上毒癮的人具有這樣的心理狀態:

1.好奇型:

本著“體會感覺”、“吸著玩玩”、“試一試”、“嘗新鮮”的心態。

2.刺激型:

不滿當前生活單調乏味,以尋求更多刺激來改變自己的當前狀態。

3.夢幻型:

這種人其實沒有完成社會化進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對現實世界極度不接納,剛好遇到毒品,帶他們走向了一個夢幻的世界。

4.逃避型:

承受不了家庭、學校、社會給予的壓力,又擺脫不了,想暫時逃避。

現在很多青少年遇到挫折都採用這樣的方式。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5.孤獨型:

缺乏關愛,強烈感覺有疏離感,感覺身邊的人不瞭解他(她)。

對自己沒信心,感覺孤獨但是又不願意去了解世界,毒品成為他們創造自己世界的一個工具。

6.報復型:

不滿父母對待或教養的方式,又不敢對他們表達內心的感受。

積壓久了,便採取激烈的方式來警告或反抗家人。

他們相信用傷害自己的方法,也一定能傷害到自己的親人。

7.失意型:

遇到挫折、困難、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成就感。

......

由此可見,似乎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的蜂擁而上。

因為一些細微的心理變化,就足能誘使他們踏上不歸路。

而對於那些缺乏自律和情緒管控的青少年來說,更是危機四伏。

也許,這樣的危機在很多家庭猶如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存在著。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2017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

近三年,全國新增吸毒人員逐年下降,但是18歲到25歲這個年齡段的新增吸毒人員卻在逐年上升。

初中生群體也成了毒品的危險區。

新型合成毒品日趨增多,青少年群體已經明顯成為易感易害的高危人群之一。

所謂新型毒品主要指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比傳統毒品純度更高,成癮性更強。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冰毒-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K粉-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笑氣-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咔哇潮飲-

以及偽裝成奶茶、跳跳糖的各式毒品: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不得不說,如今毒品花樣翻新防不勝防。

新型毒品有了新偽裝,並被包裝成我們常見的物品,出現在酒吧等娛樂場所。

缺乏抵禦能力的青少年成為主要誘吸對象。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每當給青少年講解毒品的相關知識時,我都能感覺到孩子們對毒品有一定的瞭解。

但對毒品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甚至盲目信任網上的傳聞,認為“溜冰”是一種新潮。

最讓我擔憂的是,青少年抵禦誘惑的能力不夠。

面對他人的教唆拒絕態度不堅決,心理防線建設缺乏,在“好奇心”等心理因素的影響下鋌而走險。

有一次,我和一位吸毒的少年面對面,瞭解這個高中孩子為何會走上這條不歸路。

我:為何去碰毒品?

H:那次考試沒考好,媽媽批評我,我就出去找我一個同學。

同學剛好和一個社會上的朋友在一起,那個人拿出了一包東西,對我說:

“別難過,老媽不理解你,我們理解你,來,試試這個,會讓你心情很好。”

我:你就這樣相信了?

H:其實我也感覺到那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那個人對我說:“哥們不會害你的,試試沒事。”

我有僥倖心理吧,我想應該一次不會有事。

結果,這個男生第一次服用的是一種新型毒品——冰毒,那一次後他就上癮了。

從此以後,一切都改變了。

他無法再像其他孩子正常上學,也進了戒毒所,可是又復吸了。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在這裡,我想提醒所有的青年人和家長們:

一旦染上毒癮,結果不堪設想。

別說學業荒廢,甚至會走上犯罪。

而且,戒毒不一定會成功,所以對待毒品我們唯一的態度就是“NO”!

我們都不希望孩子走上這樣一條路,但是我想說誤入歧途的孩子和長期缺乏關愛不無關係。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更需要的是關愛。

及時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放下強勢的姿態多傾聽孩子的想法。

請問,忙碌的你,有和孩子交流過關於毒品的話題嗎?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陳羽凡吸毒”事件,是我們和孩子交流的良好機會。

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會有“追星”夢,他們會效仿自己所喜歡的明星的行為。

明星,是某一領域的標杆,需要接受社會的監督,只有充滿正能量的人才配得“明星”的稱號。

家長:“你聽說這件事了嗎?”

孩子:有/沒有

家長:有→你對毒品瞭解有多少?你怎麼看待他的行為?

沒有→簡要敘述發生的事件→你對毒品瞭解有多少?你怎麼看待他的行為?

家長提問,孩子回答,通過孩子的答案,我們的耐心傾聽,正好了解孩子所瞭解的信息以及價值觀。

通過真心的交流,讓孩子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並且建立正確的態度——絕不碰,不管別人說什麼。

最後,我們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討:假如遇到這樣的危險,有什麼有效拒絕的方法。

一旦孩子有了明確的態度和足夠的能力儲備,他就能保護好自己。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需要不斷強調的是,青春期教育真的很重要。

無論是心理引導、行為示範,還是生活常識的普及,不能因為感覺話題敏感或遙遠,就避而不談。

因為危險就在我們身邊。

你所輕視的,就可能成為孩子接下來所犯的錯誤。

毒品,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