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如何预测未来中国邮票的发展趋势,

是广大集邮者投资者关注的,

因为这关系大家的切身利益。

只有全面了解集邮总公司引领下的集邮活动过去和现状后,

我们才会有清晰的思路。

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新邮的出售方式采用的原则是“总量控制,适度稀缺”。

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收藏热情。

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并没有达到提升收藏热情的目的,

反而是打折票继续蔓延,

不仅仅社会关注度逐年下降,

而且铁杆投资者的热情也在降低。

例如:2013年发行的邮票现在已经大多数品种市场价格已经低于面值,

这正是收藏新邮群体萎缩和投资热情减弱所致。

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集邮邮票的发行目的本来是在满足通信使用的基础上,适当的满足收藏者需求。

现在一切都被颠覆,集邮邮票变成了截留主力增加收入的工具,

甚至不顾收藏的需求,

更为严重的是将新邮使用功能打入“冷宫”。

违背了集邮邮票的基本原则,

才会有今天奇葩的新邮发售方式。

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新邮发售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在窗口敞开供应。

可以凭身份证,每人最多购买5套。

如果有人借用别人身份证去大量的套买,也无可厚非,

让他敞开买就是了,

提前购买了邮政服务凭证对于企业来说不是坏事吧?

2014年的马生肖邮票公开出售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遗憾的是没有坚持下去,昙花一现而已。

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有人也许觉得这种做法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

其实全国成立了上百家邮票专卖店,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其目的不是为了集邮群众服务吗?

难道只有去经营高价礼品册才是合情合理?

现在集邮总公司网站也有面值出售的新邮。看似是平价供应,实际上购买数量有限制,还有收取一定的邮费,总价加起来已经高于面值很多。

为什么不在各地的上百家专卖店平价出售呢?

为什么不在各地无数个邮局平价出售呢?

如果为了少数特权人的灰色收入,

而违背集邮的规律是得不偿失的。

不仅仅是中国集团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对于集邮产业发展也是巨大的伤害。

因为集邮产业的削弱,

最终受损害的还是中邮集团利益。

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有人认为:反正集邮是夕阳产业,现在能捞就捞,管以后呢?

其实集邮收藏正在转型,一百多年的集邮活动已经成为当代历史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号召的振兴文化产业证明,

集邮文化不是夕阳产业,

而是迎来机遇的朝阳产业。

集邮收藏与投资已经具有一百多年历史,

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没有消亡,

如今太平盛世何谈集邮不能振兴呢?

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有人说:

现在信件少了,集邮邮票由于失去了使用价值必然要走下坡路。

这种观点来源于要么幼稚,要么有私心。

我们来看实例:一、二、三版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后,其使用价值已经为零,但是收藏的热潮却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还有无数的古玩杂件,都没有多大的使用价值,

但是却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热点。

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其承担的历史积淀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使用价值。

可见,历史文化价值是巨大的,

忽视了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将是文化产业的巨大损失。

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还有人说,欧美发达国家的集邮产业也在逐年减弱,所以中国也会一样。

这种国际观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更是没有弄懂集邮产业发展规律。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

邮品价格由于经济发展而上升较快,进而集邮活动发展很快。

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已经几十年,

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就直接影响了邮品增值的速度,集邮萎缩也就在所难免。

而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发达国家几十年前所处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邮品价格快速上涨是理所应当的。

除此以外,现在中国邮票经历了世间罕见的复杂历史,

大量的邮品被人为销毁,其价值更是快速提升的优势。

还有中国人口基数巨大,世界第一,

邮品的收藏需求理应世界第一,创造出奇迹并不是不可能。

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既然邮票的价值将会集中在历史价值上,

那么新邮没有什么历史价值,是不是就该定位于捞钱上呢?

当然不是!

新邮产业的发展应该走群众路线。

一是邮票的成本很低,

只有依靠数量才能获得巨大效益。

这就要求新邮要敞开平价出售。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新邮,次有可能对收藏有兴趣。

二是为了激发投资热情,新邮出售一点时间后要坚决毁版停售。

务必杜绝出售期以后,仍低价向市场倾销未售出的新邮。

只有按照敞开平价供应,到期毁版停售两手都要硬,

才能给集邮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若这样,何愁集邮不兴旺?

黎泽重:中国集邮将走向何方?

综上,党领导下的中国集邮总公司,一定会按照集邮发展规律,

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和规则,

做好顶层设计,

引领中国集邮文化产业走向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