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社群變現三步法:建魚塘-放水養魚-賣魚

進行IP診斷的目的是進行IP規劃,而IP規劃的目的是為了IP運營的落地,這三個階段的順序是前因後果的邏輯關係,不能打亂執行的步驟,那麼IP運營的實質是什麼呢?

IP社群變現三步法:建魚塘-放水養魚-賣魚

建一個魚塘,放水養魚,然後賣魚

這就是IP運營的實質,基於IP打造的社群,就是魚塘;放水養魚的過程,就是IP社群運營的過程;最後,賣魚就是基於社群的變現行為。這三個模塊,將在後續章節進行詳盡的討論,下面先簡明扼要的對三大模塊進行定義上的明確和邏輯關係的梳理。

——第一步,挖魚塘——社群搭建

IP社群變現三步法:建魚塘-放水養魚-賣魚

魚塘挖的深淺不合適,魚會死掉;魚塘所在地如果是鹽鹼地,也不適合魚兒的生長;如果魚塘周邊的氣候很惡劣,魚兒也長不大。可見,搭建什麼樣的社群,在什麼地方搭建,絕對不是率性而為的事情。

那麼,選擇什麼方式搭建自己的IP社群呢?

首先,排除PC端。2017年4月去長春某家民營企業做諮詢項目,發現這家企業還在花重金開發自己的網站。如今已經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大部分網民都在用手機而不是PC機在上網,所以應該首先排除PC端的嘗試。

其次,排除APP開發。很多規模還很小的企業跑來談合作,一開口就是要開發一個自己的APP,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APP雖然屬於移動端,但是有2個弊端,一來開發成本高——不但是資金成本、時間生成也很高,二來呢,後期的運營推廣會非常麻煩。舉個例子,你去一家餐廳就餐,如果餐廳門口分別放2個優惠二維碼,一個下載APP,一個關注公眾號,你會掃那個二維碼進行優惠打折呢?

最後,正確的姿勢是:

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淘寶、今日頭條、快手、優酷、花椒、喜馬拉雅、KEEP、等互聯網社交平臺,以【微信】為核心,跨平臺的搭建自己立體的IP社群,多通道的進行流量整合。

—第二步,放水養魚——社群運營

IP社群變現三步法:建魚塘-放水養魚-賣魚

社群運營運營的本質是【尋找足夠多的精準粉絲】

有些公眾號粉絲很多,但是文章打開率不足1%,說明粉絲不夠精準;有些人的的朋友圈都是鐵粉,但是隻有不到100來人,這是人不夠。

如何找到足夠多的精準粉絲呢?

* 粉絲定位:一定要搞清楚2個問題:IP的粉絲是誰?在哪裡?

很多公司一上來就發福利,各種送禮,這樣做的結果是:今天吸粉10000,明天流失8000.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對粉絲進行精準定位,結果倒流

進來的都是“打醬油”的無用粉,領完紅包立即取關。因此,在吸粉活動前,對粉絲的精準定位是必須進行的環節。

* 內容生產:內容即標籤 內容即營銷

為什麼現在不管是什麼行業的企業,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開始進行內容生產?原因只有一個,只有好的內容才能像濾網一樣,把IP社群特定的精準粉絲一網打盡。好的內容彰顯了IP特有的調性,調性相投的會情投意合,調性不相符的唯恐避之不及。因此講內容即標籤,內容即營銷。

* 內容觸達:找準內容觸達的渠道

明確自己的粉絲是誰,聚集在什麼地方、什麼平臺。如果是喜歡美食的吃貨們,就去找美食達人推送內容;如果是健身小白們,就去咕咚、KEEP等開設專欄推送內容;如果是上進的企業老闆,就去找【正和島】APP和各種行業協會的社群尋求合作……

總之,不一而論。最終,精準粉絲第一步的數量多寡,只與2個因素有關,內容質量和渠道質量。

——第三步,賣魚——社群變現

IP社群變現三步法:建魚塘-放水養魚-賣魚

社群變現的效率就是社群的轉化率,提升社群轉化率最核心的KPI是什麼呢?

答案是:社群粘度

有些IP的朋友圈,發一條互動信息,兩三個人回覆;公眾號推文一篇,只有不到1%的打開率;微信群裡500個人,開展個活動,說話的不到5個人。這些都是社群粘度過低的表現。

如何提升社群的粘度,把IP和粉絲的弱連接變成強連接呢?

答案是:做好互動。因此,想要高的轉化率,就必須有一定的社群粘度,想要社群粘度,就必須做好互動。

所以,在擁有一定數量的精準粉絲後,社群變現的關鍵就是做好互動。至於如何做好互動,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進行詳細論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