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一家4代人制作美食:醃2000斤鹹菜燉白洋澱雜魚傳承半世紀


提起雄安新區雄縣瓦橋西側的玉忠飯店,上了年紀的雄縣人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飯店除了頗具白洋淀特色的自創菜系外,還有四代人歷經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雄安新區設立等個人奮鬥史。

劉玉忠的爺爺劉永貴,解放前在農村經營“流動飯店”,主要服務紅白喜事。憑著手腳勤快、為人誠信、菜品實惠味美,劉永貴當時在全縣“出桌”最多,每年有200多次,在當地小有名氣。圖為劉玉忠年輕時憑藉開飯店賺的錢蓋起的四合院,時隔幾十年依舊非常氣派。

新中國成立後,劉玉忠的父親劉錦文因為歷史原因,曾經一度想放棄餐飲這一行。後來,劉永貴和劉錦文一起參加過全縣勞模大會、生產隊春播秋收慶祝大會等活動,為活動飲食掌勺。

如今已經72歲的劉玉忠,看上去精神奕奕,他曾配合爺爺與父親參與勞模大會。年輕時,劉玉忠在家務農。1970年,他到縣招待所做廚師。從1975年8月起,在縣社土產公司工作。時間來到了1990年,因為公司效益不好,又恰逢家裡蓋房需要錢,劉玉忠開始經營餐館至今。圖為劉玉忠查看自己醃製的芥菜鹹菜。

適逢改革開放的熱潮,劉玉忠在雄縣縣城開辦了一家小飯店。憑藉祖輩父輩流傳下來的手藝,再加上自我創新,鹹菜燉小魚、菜糰子、窩頭成了一大特色。小飯店經營了五、六年後,成為當時全縣數一數二的餐館。圖為劉玉忠60多歲時生了一場大病,從此便主要待在家中幫襯。


劉玉忠的兒子劉賀進如今子承父業,打理這家小餐館。在眾多菜品中,備受顧客青睞的要數鹹菜燉小魚。圖為劉賀進製作飯店招牌菜——鹹菜燉白洋淀小魚。

鹹菜是劉家秘製,其中芥菜疙瘩全部採用綠色無公害,每年都要醃製20口大缸,將近2000斤鹹菜。這些鹹菜清脆爽口、鹹香適宜,除了用來製作菜品,很多人慕名購買,每年都被一搶而空。

製作窩頭、菜糰子、疙瘩湯所使用的的玉米麵,都是劉家人從市場上收購,自己再加工磨製成面,綠色天然,口感有保證。圖為劉賀進正在製作窩頭,上了年紀的顧客看到這一幕都忍不住上前仔細端詳。

劉賀進展示黃澄澄的窩頭。

一方水養一方魚,白洋淀野生小雜魚自帶荷之清香,水之甘醇,葦之柔韌。多種小魚燉在一起,味道更佳。

劉玉忠四代人從事餐飲行業,雖無一人受過正式的廚師職業培訓,全靠代代相傳的烹製秘方。這道鹹菜燉小魚製作工序豐富,火候掌握適中,洗乾淨的鹹菜和小魚放在鍋裡燉至20至30分鐘,一鍋香噴噴的雄安特色美食就出鍋了。

鹹菜燉小魚出鍋,香氣撲鼻。

這樣一桌雄安特色美食,雖沒有富麗堂皇的菜品,但勝在樸素與特色。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無數中國人像劉家人一樣,成為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劉賀進的願望像他所傳承與製作的雄安美食一樣樸素:希望能夠為建設好雄安新區做出自己的貢獻。#今日頭條攝影大賽##最有意思的鄉村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