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津津道|垂直細分領域的“富礦”,在線教育面臨最強監管

传媒津津道|垂直细分领域的“富矿”,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

全文共2973

閱讀大約需12分鐘

2013年起,隨著“互聯網+”和知識經濟的興起,上萬家互聯網教育企業雨後春筍般湧現,中國進入了互聯網教育的元年。經歷了5年的起起伏伏,2018年,隨著大量資本的進入,互聯網教育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巨大的市場潛力與發展空間,還在吸引著更多傳統教育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加速佈局在線教育業務。

传媒津津道|垂直细分领域的“富矿”,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

但就在近日,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應急管理部三部門辦公廳聯合發佈《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明確提出強化在線培訓監管,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同步規範線上教育培訓機構。消息一出引起多方熱議,整體行業發展備受關注。

1

智能時代的千億產業

隨著互聯網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商業模式的日漸穩定,教育用戶學習需求的深化、消費意識的覺醒和消費能力的升級,中國在線教育在現階段已經進入了學習領域垂直細分、學習方式豐富多樣、資源開放共享、教育內容變現的智能教育時代。

在線教育用戶並不再僅侷限於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職業教育、興趣培養、早教等領域用戶規模的拓寬,也使得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传媒津津道|垂直细分领域的“富矿”,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8月發佈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至今年6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72億,手機用戶佔比82.6%。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788.1億元,同比增長26%,預計2018年將超3000億元大關。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則顯示,2018年上半年,在線教育行業的各細分領域中,語言教育、 K12教育領域獲投資本金額最大,單筆最高融資額達5億美元,STEM教育融資額增速最大,尤其是編程領域未來趨勢看好。在資本的熱推下,在線教育行業已出現VIPKID、一起科技、滬江網校、VIPABC等領頭企業,局部市場呈寡頭趨勢。

2

錢燒出來的投資風口

在線教育的發展,曾經歷過慘烈的破血時刻,行業明星公司先後折戟,但從2017年年中開始,在線教育似乎又迎來了一個“死而復生”的風口。VIPKID今年6月宣佈完成了5億美元D+輪融資,除此之外,掌門1對1、作業幫、嗨學網、作業盒子等公司也先後完成了數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在VC和PE(風險投資/股權投資)機構的“錢荒”時期,在線教育卻吸引著大批投資機構不斷湧入。新東方在線、滬江教育計劃赴港上市,更是使得今年在線教育領域資本熱潮湧動。

传媒津津道|垂直细分领域的“富矿”,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

(VIPKID融資記錄表 來源: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線教育融資數量已完成182起,融資總額達152.73億元,這已經與2017年全年融資額幾乎持平。“互聯網+”模式持續噴發、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教育培訓行業,同樣使得在線教育用戶邊界不斷擴大延伸。

但在資本市場火爆的背後,在線教育行業面臨的是普遍虧損的現實。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在線教育企業大多仍處於燒錢階段,由於獲客成本高企,盈利週期較長,企業需要經歷長期的虧損考驗,甚至會出現企業規模越大虧損越多的情況。比如正走在上市路上的滬江網校,2015年至2017年三年的虧損總額超過12億。

传媒津津道|垂直细分领域的“富矿”,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

(滬江網校 來源:新京報《滬江通過港股上市聆訊 近三年虧損持續擴大》)

盈利模式仍然是國內在線教育發展的痛點。現階段其五大收費模式分別是內容收費、服務收費、軟件收費、平臺佣金和廣告,平臺主要依靠分成和廣告,而教育產品則和線下培訓一樣,按課程收費,在可持續性上都有所不足。正因為此,目前在線教育對融資的依賴性極高。

3

“灰犀牛”撞出重重危機

一邊拼命燒錢,一邊尋求融資續命,在線教育行業在矛盾中蓬勃發展,卻也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等國家三部委11月26日下發的一份通知,其中專門強調了“強化在線培訓監管”。政策一出,就有媒體以“在線教育行業遭遇‘灰犀牛[1]’”進行報道,業內人士紛紛認為,這一政策會給在線教育行業帶來不小的衝擊。

優秀師資稀缺、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健全的培訓機制……在線教育機構的資質和師資問題一直引人關注。而《通知》要求“線上培訓機構所辦學科類培訓班的名稱、培訓內容、招生對象、進度安排、上課時間等必須在機構住所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必須將教師的姓名、照片、教師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在其網站顯著位置予以公示”。

传媒津津道|垂直细分领域的“富矿”,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

據新京報報道,多位行業從業人士表示,新規對於存在大量非專業老師的一對一模式的平臺可能會有較大影響。

此外,通知要求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規範線上培訓機構。這一點,目前尚無具體實施細則。如果參照8月出臺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在線教育機構也和線下機構一樣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很可能造成相當一部分中小機構資金鍊斷裂。目前,大部分在線教育平臺在運行中都採取預付款的模式,一旦對收費時間跨度進行規定,自然可以減輕消費者的後顧之憂,但對機構而言卻是不小的衝擊。

同時,隨著新政出臺,資本的態度也會更加謹慎,在線教育在融資方面可能迎來寒冬,甚至可能由此引發行業洗牌。

[1] 美國學者米歇爾·渥克將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比喻為“灰犀牛”,以區別“黑天鵝”的小概率風險或厚尾風險。

4

在線教育發展路在何方?

儘管短期來看,在線教育行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長遠來看,依然有機會迎來春天。

根據未來網的相關報道[1],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辦公室副主任張勇認為,在線教育是教育行業的大勢所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教育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教育走向信息化和在線教育化是必然。他認為,在線教育行業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的野蠻生長時代即將過去,互聯網從業者稱霸的時代也將逐漸轉化為教育者的時代。

多家在線教育機構也在近期表態,強調“燒錢”無法換回口碑與發展,創業心態需要回歸本初。雖然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渠道與營銷模式,但只有迴歸教育初心,做好品牌、強化口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传媒津津道|垂直细分领域的“富矿”,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

事實上,近年來,在線教育行業一直在不斷摸索,試圖通過技術和模式的變化彌補短板,提升競爭力。如採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知識要點、找出薄弱環節,為每個學生創造專屬好老師;通過面部識別技術捕捉學生上課狀態,以提供更精準的教學服務;藉助語音識別與圖像識別工具增加互動性等等……

科技賦能之外,整體產業模式也在多年的發展中逐漸改變。在線教育除了日益呈現出視頻化、互動化的發展趨勢外,產品也正在擺脫“眉毛鬍子一把抓”的窘境,愈發垂直化、精細化。目前,在線教育行業已經出現了內容型、技術型、平臺型、工具型、設備型、社區型和其他類型等7種模式。授課模式也變得更加精細,一對一教學和小班授課成為新的發展方向,個性化學習的整體需求也在快速增加。

張勇就指出,未來在線教育至少有三個方向前景廣闊,首先是內容和服務質量方面,做到高於線下,做活資源,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前途;其次是創新領域,如全科規劃、在線測評等是由於教育改革帶來的新的增長點;最後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先積累一定的用戶量,當用戶量足夠大時,通過服務讓用戶滿意,利用用戶進行利潤轉化,通過增值服務走向盈利。[2]

[1] 未來網:在線教育迎最強監管 投資人:靠融資撐估值的時代過去,2018-11-28 22:31:15,

鏈接:http://edu.news.k618.cn/yc/201811/t20181128_16995880.html

[2] 未來網:在線教育迎最強監管 投資人:靠融資撐估值的時代過去,2018-11-28 22:31:15

鏈接:http://edu.news.k618.cn/yc/201811/t20181128_16995880.html

传媒津津道|垂直细分领域的“富矿”,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传媒津津道|垂直细分领域的“富矿”,在线教育面临最强监管

熱文回顧

不是科班出身的何百林連續4年獲中國新聞獎,

他是怎麼做到的

美國媒體實踐:“內容+”,激活媒體新生產力

方衛英:在融合的海浪裡奮力搏擊,全面提升融合經營競爭力

記者,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文化新聞需要“考古發掘”式地去採寫

來看看這幾張歐美報紙是怎樣擺脫“廣告依賴症”的

“財新”的數據新聞怎麼能做到”拿獎拿到手軟”

傳媒評論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聚焦傳媒大行業的創新變革

研究全媒體、全產業鏈的融合創新

打造媒體人交流經驗、探討新知的平臺

訂閱《傳媒評論》雜誌其實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郵局訂閱

郵局代號:32-229

全年定價96元

每冊定價8元

訂閱方法:發送“我要訂閱”至公號後臺

或電話 85310377 85310379

歡迎訂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