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採購6品種流標,藥品降價大趨勢下藥企如何博弈

12月7日,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正式公示。同一天,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部署會在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孫春蘭出席並講話,強調穩妥推進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確保群眾用上質優價廉的藥品。

雖然不止一個藥企感嘆降價幅度超出預期,證券市場也用連續兩天的下跌表示對藥企盈利的擔憂,從4+7採購試點初步結果來看,讓一致性評價藥品替代昂貴的過專利期的原研藥,從而降低藥價的目的正在逐步實現。

降價開啟

根據上海聯合採購辦公室的公告,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採購文件編號:GY-YD2018-1)擬中選結果為25個品類,公示時間為2018年12月7日至2018年12月14日,在公示期間如有異議,請於公示截止日前向聯合採購辦公室提出申訴並提供書面材料,逾期不再受理。

此次降價遠超過預期的40%左右的幅度,比如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韋以每片0.62元的價格預入選,降價幅度達91.9%。北京嘉林的阿託伐他汀降價幅度為83.3%,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易瑞沙)降價幅度也達到了75%。

石藥集團的三個品種包括阿莫西林、阿奇黴素口服片劑、曲馬多,海南普利製藥的阿奇黴素注射劑,重慶藥友的阿法骨化醇以及常州製藥的卡託普利流標,其中石藥歐意阿奇黴素250mg規格和500mg規格報價分別比原最低招標價高了61.5%和172.1%,曲馬多口服常釋液報價高出121.12%,常州製藥的卡託普利口服常釋劑型報價甚至高出580%。

以上產品本身價格不高,每單位規格都在幾元甚至幾毛錢,其中卡託普利原價是0.1/25mg,不排除本身價格過低,不得不提價。

但從落選的結果來看,為了“確保群眾用上質優價廉的藥品”,帶量採購肯定是要執行的。

降價減負是醫藥行業特別是今年以來一直強調的問題。國外原研藥專利到期後,面對多家仿製藥的競爭也只得大幅降價。國際慣例,普通仿製藥價格通常為原研藥的5-6%。

而在中國,部分已經過了專利起的原研藥因為以高於其他地區的價格銷售,很大原因在於中國仿製藥水平的差距。

如頭孢曲松,國產仿製藥大約2塊錢一支,而進口的56塊錢一支,卻佔了中國93%的市場,目前立普妥、絡活喜、布洛芬等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每個品種每年消化醫保費都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

全面展開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目的就是提升國產仿製藥質量,讓國產仿製藥替代進口原研藥,讓有限的醫保基金起到最大效益。此次試點採購,從入選目錄的政策上就給予了一致性評價藥品一定優先權。

試點採購是11個省市,根據銀河證券的推算,採購總量佔對應品種試點城市用量的30-50%,佔全國的不到15%,而之前網傳採購總量佔對應品種試點城市用量將達到60%~70%。

但考慮到聯動效應,其他省份的藥價也會傾向於向帶量採購靠攏,否則會出現患者跨省買藥的現象,這意味著集採談判的模式也將會在全國普及,全面降價即將展開。

跨國藥企參不參加?

早在上海進博會期間,賽諾菲中國區總裁彭振科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明確表達了對於帶量採購政策的疑慮,並表示“我們認為此舉動不妥”。他認為該政策尚處於初期階段,RDPAC和跨國公司目前正在遊說中國政府重新考慮此項政策。

此前擁有大量舊產品線的外資藥企仍然能以較高的價格銷售專利期外的原研藥,隨著國產仿製品完成一致性評價,按照帶量採購最低價中標,而且是獨家中標的規則,堅持不降價的結果可能是失去帶量採購覆蓋的11個主流城市的市場份額。

跨國藥企的策略可能因此做出調整。

此前公佈的31個品種共涉及輝瑞、GSK等8家外企。預中選結果顯示,跨國藥企中,僅有2家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入圍。其中,吉非替尼口服由阿斯利康中標,降幅為76%;福辛普利由百時美施貴寶中標,降幅為68.9%。

易瑞沙於2005年在中國上市,用於治療攜帶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此後納入了國家醫保經過談判,此次帶量採購之前,從最初15000元一盒,到現在是5000左右一盒。

阿斯利康的第三代靶向藥泰瑞莎已於去年在國內上市,與此同時,易瑞沙的仿製藥已經有三家獲批上市,同時根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查詢系統顯示,有50家左右易瑞沙的仿製藥在申請。

因此業內分析,易瑞沙降價是在本土仿製藥和自身第三代產品上市的共同因素下的選擇,易瑞沙與國產品牌爭奪市場,而新產品負責利潤。

而福辛普利,按照《健康點》的報道,該藥品的銷售投入不大,本身的低營銷成本換得此次大幅降價。

多數跨國藥企可能一方面借創新藥、獨家品種來確保不可替代性從而規避降價,一方面通過營銷模式變革來降低成本,比如比利時藥企優時比就表示撤銷了醫藥代表這個職位。

本土藥企等待轉型

而對於選擇降價的本土藥企來說,高達90%的降幅下,企業能否保證利潤,低價入選的規則下,藥品質量如何保證,會不會出現藥品短缺也成了關注的話題。

此前低價藥短缺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中標後企業求廢標的現象也經常發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有利潤,企業無法維繫正常的生產經營。

對此,國泰君安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最高達90%的降價幅度,對企業當期利潤的影響顯然會大於以前每年螺旋式降價的5%~10%。

如果真的能夠“帶量”,考慮市場準入費用和銷售費用的減少,最終對企業的影響還需具體分析其“量、價”博弈。

此次備受關注的降價藥之一當屬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韋,其以每片0.62元的價格預入選,降價幅度達91.9%。

12月7日,正大天晴電話會議上作出解釋,要確保天晴在肝病領域的戰略地位,要確保中標,4+7代表了中國的富裕省份和學術核心地帶。“我們判斷了自己的成本和競爭對手的成本,還是能賺錢的。”

這說明在量、價博弈中,藥企的報價都是經過精心計算的。

wind醫療保健行業290家醫療保健類上市公司數據統計,2017年銷售費用高達1772億元,而這290家公司同期的研發費用僅為319億元,不足銷售費用的五分之一。

公開數據稱上市公司很多營銷成本達到了60%以上,這個比例就是醫保局大幅度壓價的依據。

而帶量採購下,也會促使企業主動從高銷售費用向高研發投入的模式轉變。

當然這個過程中,優勝劣汰,市場會很快集中到少數優質企業手中。中國目前5千餘家藥企,90%以上是仿製藥企業,有的企業因為規模小,甚至不願意參與一致性評價,未來肯定面臨淘汰。

正大天晴董事會秘書表示,將在研發策略上持續調整,對創新藥,高壁壘仿製藥加大投入。首仿藥,至少要有2-3年的時間等後續品種上市。

根據醫藥信息諮詢公司IQVIA數據,國內主體還是過期專利藥、仿製藥和中成藥,創新藥的市場佔比小於15%。而引導醫藥行業進一步轉向創新,才是解決藥價高問題的根本。

中泰證券認為,仿製藥降價是長期趨勢,縮短了產品的生命週期,但是上量速度加快也使得產品峰值更早達到,政策會驅使行業加大新仿製藥開發、創新藥領域的投入,加速產業升級。

當然,看帶量採購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還要看後續執行力度。

鼎臣醫藥諮詢史立臣指出,以往政府組織談判採購一直就存在,但是往往談判後,不管採購量和付款,導致的結果是醫院或者不願使用,或者不付款。

部分醫院醫生不願意使用低價藥,一方面是無利可圖,一方面也因為部分觀點認為原研藥比仿製藥質量好。實際上,已經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與原研藥應該是相同質量的。沒有量,也就無法實現所謂的以價換量。

藥品降價了,醫院不按期支付應收藥款,藥企會揹負沉重的財務成本,導致降價後的藥品僅有的一點利潤也被侵蝕。

因此,無論量還是支付,都應該有明確的規定和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