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家庭影院”,感受一下不一樣的德國工藝
下面我們慢慢的欣賞。
先來看看旋鈕,從左到右分別是:音量、高低音和音源選擇
當年這個東東是拿來放電影的,要是家裡有一套那是多麼NB呀。下面這個就是電影放映機。
接下來看看背面:右邊的是喇叭接口,左邊的是麥克風輸入。 中間那個螺絲扭開是個小門,隨時可以換管,非常方便的設計,透過柵欄可以隱隱約約看到管子。
配上黑色原裝喇叭線和麥克風接線就變成這個樣子
頂部有個接口是跟電影播放機的電源與音頻接口。
接上線就是這樣的
看看60年前的工藝,有鼻子有眼兒,看著就喜歡。難以描述的美,非要說出來就一個字來形容,就是一個“贊”
裡面就兩個管子,一個推動,一個功放
瞅瞅一代名“燈泡”推動管到底長啥樣:西門子EF40。這個管座、這個燈泡,咋就這麼的好捏。口水不自覺的……
整臺機器好聲的靈魂:西門子EL84,大家看看細節工藝,每一處都很細緻。
最後看電源部分:右邊是電容,中間是火牛。繼續看細節,每一處的標註都很清晰,接地的處理、扎線的工藝,這種扎線方式以前和師傅學的時候叫“扎掃把”
這麼大一個傢伙的功率是多少呢?“5w”?這樣的指標簡直是那個什麼嗎……不得不說,以前的喇叭效率真太高了!
閱讀更多 山與山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