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在看一些電視劇時不可避免的去探尋劇中歷史劇情的合理性,久而久之,就會發現一些電視劇中會出現一些歷史BUG,當然有點雞蛋裡挑骨頭之嫌。

如果完全的架空歷史,比如《琅琊榜》,就不需要讓讀者去挑歷史毛病了。

《康熙王朝》---“我孝莊”

2001年拍攝的《康熙王朝》中有一個比較有趣的點,就是斯琴高娃飾演的孝莊太后總是會說自己“我孝莊”。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康熙王朝》

這個,不得不說,有點超前的。所謂的“孝莊皇太后”乃是其去世之後由其孫子康熙帝所上的諡號,康熙帝對於這位敬愛的祖母所上的諡號極其尊崇: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

所以,在皇太后還在世時,她是不可能知道自己這個諡號的。

《三國演義》---“蜀”字旗

老版的《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小細節,有點值得玩味,那就是劉備所建立的“漢”,在征戰時出現了“蜀”字旗。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三國演義》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國號為“漢”,以表示續漢家江山之意。史學上稱為“蜀”或“蜀漢”只是為了便於史書上區分,三國時期蜀國在領軍作戰時只可能懸掛“漢”字國旗或將軍姓氏旗,唯獨這個“蜀”字旗不合規矩。如果,劉備知道他的國號被改成了“蜀”,想必他也不必再“興復漢室”了。

《獨孤天下》---確定兄弟們的年齡沒問題嗎?

2018年大火的《獨孤天下》很好的普及了下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歷史,這一點還是值得稱讚的。但是,有一點還是不吐不快。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獨孤天下》

就是,劇中人物的年齡設定。從劇照上可以看出,宇文護、宇文邕、楊堅三個人年齡基本相近,所以這樣才能在愛情戲上增加戲份,這一點也能理解。

歷史上這三個人的年齡到底如何呢?

宇文護,北周權臣,(513年-572年);

宇文邕,北周第三位皇帝,(543年-578年);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541年-604年);

從年齡上看,宇文護整整比堂弟宇文邕大了30歲,比楊堅大了28歲。所以,如果宇文邕和楊堅風華正茂20歲時,宇文護已經是五十知天命的年紀了。

相比之下,還是電視劇《蘭陵王》中宇文護的設定更為靠譜些: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蘭陵王》中的宇文護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後漢”

雖然現代人學歷史,都知道五代十國時期的五個國家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但是這個“後”字也是後世為了區分歷史所加的國號修飾。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劉承祐

劉承佑,是皇帝不假。但是,他作為皇帝,他也不能隨便把國號改了: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後漢??嗯??

劉承祐自己說成“後漢”,他也是超前的給自己國號定了個修飾詞,避免了後世史學家難以區分眾多以“漢”為國號的政權。

《情深深雨濛濛》---何書桓的旁白

《情深深雨濛濛》第41集,大家集體上街貼尋人啟事尋找如萍,何書桓有一段旁白: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情深深雨濛濛》第41集

“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雖然,這段旁白是何書桓的回憶,但是放在這裡還是有些突兀。

《龍珠傳奇》---完全的胡扯八道

這部劇被網友集體聲討,因為它完全的歪曲歷史:

劇中設定明末抗清名將李定國,親手殺妻殺女,更剃髮易服,留起金錢鼠尾,片方甚至還惡意到用同一個演員,去同時扮演一個和他相貌相同、據說是他兄弟的清宮太監。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龍珠傳奇》

由於對李定國的肆意抹黑,電視劇在播出後遭到了網友們的集體聲討,令該劇口碑一路直下,收視率節節下滑,日最低收視率甚至僅達0.11%,就這麼不死不活拖到播完了事,大結局收視也只有可憐的0.258%。

《陸貞傳奇》---歷史上的高湛:感謝現代人幫我洗白

這也是一部大火劇,但是火不代表精。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陸貞傳奇》

劇中陳曉飾演的北齊皇帝高湛重情重義,堪比一代仁君。但是,真實歷史上的高湛可謂惡貫滿盈:殺兄弟、誅侄子、逼奸皇嫂,北齊在其任上國力急轉直下,最終在32歲時因酒色過度而死。

《大明王朝1566》---一點小瑕疵

作為豆瓣評分高達9.7分的歷史大劇,《大明王朝1566》以其完美的演繹為國人呈現了歷史大劇的魅力。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大明王朝1566》

在這裡無意於吹毛求疵,只是看劇過程中發現一點小疑惑:這部劇中出現了“江蘇”以及“江蘇巡撫---趙貞吉”。

第9集中浙直總督胡宗憲向“江蘇巡撫”趙吉貞借糧食,趙吉貞有也不肯借。實際上明朝是沒有江蘇省的,當時所謂的“江蘇”也是胡宗憲的轄地。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胡宗憲問趙貞吉借糧

江蘇作為省份名稱出現於清朝,清政府有感於南方賦稅重地江南省過於龐大,因此將其拆分為江蘇和安徽,江蘇取自“江寧”和“蘇州”兩座城市首字合成,這才有了江蘇之說。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清朝的江蘇和安徽

這部劇中還出現了“湖南”之名稱,同樣的在明朝時期只有“湖廣佈政使司”,到了清朝時才開始湖廣行省南北分治,也才有了湖南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