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幻想到認知——月球探測(下)

上次講到了美蘇太空競賽掀起世界第一次探月浪潮,獲得了豐富寶貴的數據與資料。但由於美蘇冷戰局勢的緩和與蘇聯解體,加之月球探測耗資巨大,所以在1977—1990年間月球探測處於沉寂階段。

經過十幾年的沉寂,人類在90年代又掀起了第二次探月浪潮。而打破這片沉寂的正是日本。1990年1月,日本成功發射了“繆斯A號”近月科學衛星,標誌著日本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探測月球的國家。

美國:重整旗鼓

1994年1月25日,美國“克萊門汀”探測器發射成功,後進入環月軌道對整個月球進行測繪。時隔22年美國強勢迴歸,又一次把目光集中到月球。探測器共發回了180萬幅圖片,繪製了詳細的月球全球地形圖。探測數據表明,月球的南極環行山中可能有大量的固態冰存在。

從幻想到認知——月球探測(下)

▲“克萊門汀”探測器


從幻想到認知——月球探測(下)

▲克萊門汀拍攝的月球元素分佈和地形圖


1998年美國又成功發射了“月球勘探者”探測器,攜帶伽瑪射線儀、α粒子光譜儀、中子光譜儀等。對月球的地質結構、礦產資源、水冰等進行探測,尋找月球存在水的證據,為人類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打下基礎。

從幻想到認知——月球探測(下)

▲“月球勘探者”探測器


隨著“克萊門汀”號和“月球勘探者”號的發射成功和新的科學發現,世界航天大國紛紛推出了探月計劃,掀起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新浪潮。

歐洲:奮起直追

2003年9月27日,歐洲航天局成功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智慧1號(SMART-1),標誌著歐洲探月活動正式開始。探測器於2004年11月15日抵達月球上空的近月軌道,經過精確的位置調整和運作後,智慧一號進入到距離月球表面470公里到2900公里的最終軌道,並在這一軌道上進行大量科學試驗。最後在2006年9月3日,對月球表面進行了撞擊,完成其最終使命。


日本:雄心勃勃

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包括一個主軌道器和兩顆小衛星(一顆是中繼子衛星,一顆是“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無線電”子衛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對月球進行全面觀測。主要任務是觀測月球表面地形、研究元素分佈、分析月球化學成分構成等。日本研究人員稱,這是日本2025年建立載人太空站第一步。

從幻想到認知——月球探測(下)

▲“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


中國:壯志凌雲

2003年3月1日,中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

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枚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並獲取了"全月面三維影像" 。成功探測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分析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與月球物質類型的分佈特點、評估月壤厚度分析。

從幻想到認知——月球探測(下)

▲“嫦娥一號”衛星


2010年10月1日,“嫦娥一號”的姐妹星“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此次衛星上搭載的CCD照相機的分辨率更高,達到十米左右,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對“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進行高分辨率成像。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拓展試驗展開,完成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環繞軌道進行深空探測等試驗。此後“嫦娥二號”飛越“戰神”小行星圖塔蒂斯,成功進行再拓展試驗,“嫦娥二號”任務隨之收官。

2013年12月2日,肩負著“落月”重任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探月工程二期啟動。12月14日“嫦娥三號”成功著陸月球表面,並釋放月球車玉兔號。

從幻想到認知——月球探測(下)

▲嫦娥三號著陸器在月球


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四號”將於明天發射。雖然“嫦娥四號”的基本架構繼承了“嫦娥三號”,但科學載荷會有很大變化。“嫦娥四號”將開展對月球背面的地質探測,同時釋放一個月球車,這將是人類第一次嘗試月球背面軟著陸。由於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擋,著陸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無法直接實現與地球的測控通信和數據傳輸。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國已於今年5月成功發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號”,該中繼星將運行在地月引力平衡點L2點,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搭建地月信息聯通的“天橋”。

從幻想到認知——月球探測(下)

▲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外觀設計構型


印度:緊追慢趕

2008年10月22日,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一號(Chandrayaan-1)成功發射。主要對月球表面礦物質、化學和地形等特徵進行全面深入的探測。

從幻想到認知——月球探測(下)

▲月船一號


截止到現在,航天大國對月球探索的熱度只增不減,各國合作與競爭並存。國際上重返月球的計劃正一步步推進,月球基地建設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搜狐新聞、中國太空網、科普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