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365-12月10日:德國人的拉丁風:Marquess的《Besame Mucho》

都知道德國人比較枯燥乏味,不過今天帶大家欣賞一首四個德國鬼子帶來的歡快拉丁風歌曲《Besame Mucho》。

天籟365-12月10日:德國人的拉丁風:Marquess的《Besame Mucho》

德國四人組Marquess(硬派拉丁風格),主唱 Sascha Pierro是半個意大利後裔,其他三人是Dominik Decker(吉他),Marco Heggen(貝斯兼鍵盤)和Christian Fleps(鍵盤)。雖然Marquess這個組合2006年才得以冒頭,他們其實已在德國音樂圈子裡混了不少年頭了。有意思的是,他們都來自德國漢諾威,不過唱的卻是西班牙語,而且是十分地道的拉丁曲風。

天籟365-12月10日:德國人的拉丁風:Marquess的《Besame Mucho》

《Besame Mucho》是一首非常懷舊的老歌。這首歌曲的作者墨西哥女作曲家(也是著名的鋼琴演奏家)Consuelo Velazquez,1941年在一次探視了病重的親友後,忽然感觸到人生短暫,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和愛人,於是創作了《Beseme Mucho 》 這首歌曲 。

天籟365-12月10日:德國人的拉丁風:Marquess的《Besame Mucho》

很難用中文來準確表達"Besame Mucho"的意思,在西班牙語中"Besame"的意思是"吻",而"Mucho"則是"多"的意思,有的人將它翻譯為《熱情相吻》或《吻吧,熱烈的吻吧》,也有翻成《深深的吻》的,還可以找到一些其它中文名字,但似乎都不確切而都有道理。

天籟365-12月10日:德國人的拉丁風:Marquess的《Besame Mucho》

1944年它一躍成為美國10大流行歌曲的榜首,幾經歲月的磨礪《Besame mucho》不僅成為拉丁美洲家喻戶曉的經典愛情歌曲,而且幾乎成了愛情與忠貞不逾的同名詞。在全世界廣為流傳,被稱為是拉美世界的”世紀之歌”。

當你聆聽這首歌時,哪怕是你一句歌詞也聽不懂,也能被這首歌曲小調式旋律本身所帶來的,那種淡淡的憂傷和悽美而感染,你能強烈地感受到旋律中深深地眷戀和無比的惆悵的情緒。你能深深體會到它是在用最純樸,最真摯的情感來歌唱----為愛而生的。所以,不論在那個國度,這首生命的讚歌都能產生巨大的共鳴。

天籟365-12月10日:德國人的拉丁風:Marquess的《Besame Mucho》

半個多世紀以來,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歌唱家和演奏家演繹過它。臺灣歌手鄭智化在2009年6月19日北京演唱會曲目也有此歌。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的主題曲採用了它,鋼琴家克萊德曼、喬瓦尼、巴爾德斯、恩裡克嘉.......在彈奏它,曼託瓦尼、詹姆斯·拉斯特、保羅·莫里哀等世界三大輕音樂團在演奏它,流行、爵士、拉丁、搖滾等等世界各大流派的不同時代的歌皇和歌后們在演唱它,安德烈.波伽利、多明戈和帕洛瑪聖巴西利奧也在演唱它.....還曾經有100名意大利小提琴手在威尼斯聖馬克廣場演奏《Besame mucho》, 那是多麼的優美而震撼人心的場景啊!

天籟365-12月10日:德國人的拉丁風:Marquess的《Besame Mucho》

很喜歡《Besame Mucho》其中簡單卻撩人的旋律,每一次迴旋都唱出心底對愛深深的渴望。《Besame Mucho》經過歲月的打磨 ,幾乎成了愛情的代名詞。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首歌曲已經擁有了自己獨立的生命。

這首經典的歌曲被很多著名歌唱家演繹成不同風情的感覺和版本。有擅爵士風的lisaono,也有Lena valaitis等,後者的拉丁風情更為濃郁,當然,各有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