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的“潛規則”有多少?各種坑你們都跳了麼?

旅遊中的“潛規則”有多少?各種坑你們都跳了麼?

在許多人印象中,大部分導遊都是靠著帶遊客去商場購物,或者特定地點吃東西,從而獲取提成,這也是所謂的“潛規則”!

旅遊中的“潛規則”有多少?各種坑你們都跳了麼?

網上最近流行的一句話,所謂的旅遊就是在自己生活膩歪的地方,去別人生活膩歪的地方玩兩天,然後把錢花光,再回到自己生活膩歪的地方繼續工作掙錢,聽了這樣的話,想想自己旅遊是一件很心酸很不值得的事情。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我想出去旅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去了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是被騙來的。

旅遊中的“潛規則”有多少?各種坑你們都跳了麼?

在很多旅遊團內就有些暗語,比如簽字:導遊當著遊客在景點買票,再找個機會一個人到售票處,由售票處出具買票總額的條子,到財務處領回扣。

扎店:到有回扣的旅遊定點商店購物。

水單:記載流水的憑證,定點商店憑水單返傭,部分導遊拿水單向社裡交賬。

加點兒:旅行途中臨時增加收費的旅遊項目。

踩幾腳:是指紮了幾個店。

旅遊中的“潛規則”有多少?各種坑你們都跳了麼?

還有旅遊團對於消費人群能力所制定的詞彙。

苦餅:指消費能力普遍不高的遊客。

鹹餅:指團隊遊客不穩定,有特別好的,也有特別差的。

甜餅:指廣東、港澳的遊客,因為比較容易“冒大泡”,也就是高額購物。

大餅團:購物能力特別好的團隊

旅遊中的“潛規則”有多少?各種坑你們都跳了麼?

報團出遊圖的就是省心方便,但旅遊團也一直是旅遊消費投訴的“重災區”。《旅遊法》出臺後,市場環境正逐漸轉好,但您仍需擦亮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