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另一派系,雖只有13個人,但連宋江也不敢輕視

梁山的另一派系,雖只有13個人,但連宋江都不敢輕視

古時候要想成就一番大業,必須得有自己的根基和大本營,比如說當初朱元璋盤踞在南京,並且此後在當地成功擊敗了陳友諒。而在小說水滸中,水泊梁山就是眾好漢的大本營。在山上,眾英雄如親兄弟一般,關係甚為和睦,論稱分金銀,每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日子好不快哉,這也是小說吸引人的地方。

梁山的另一派系,雖只有13個人,但連宋江也不敢輕視

但大家儘管關係不錯,內部卻也有派系之分。今天筆者和大家聊聊水滸中的第二大派系,儘管只有區區13人,但各個身手不凡,在水泊梁山上影響力非常大,就連宋江也對其側面。

早些時候,梁山原本是王倫的地盤,但他這個人能力沒多大,而且心胸狹窄,所以梁山勢力並不大,經營許久不見什麼起色,官府也沒將其放在眼裡。而等到晁蓋等人上山以後,情況卻發生了轉變。先是林沖除掉了王倫,晁天王得以坐上第一把交椅,而他當上頭領以後,梁山也迎來了大發展的機會,眾好漢都紛紛前往投靠,實力也是水漲船高。

王倫留下的一幫兄弟就是幫烏合之眾,實力一般,此後在排名上也較為靠後,所以在實力上,晁蓋等人算得上是梁山的第一代,這裡面有吳用、林沖、阮氏三兄弟等人。而在派系上,他們也在此後隨著宋江的上位,就此成為了梁山中人數最多勢力最大的派系。

梁山的另一派系,雖只有13個人,但連宋江也不敢輕視

而這第二大派系實際上指的是中期加入梁山的這13個人,他們分別是魯智深、武松、楊志、史進、李忠等人。

這幾人在此前身上都備有官司,因此早早便落草為寇了,比如說李忠、周通二人,原本就在桃花山落草為寇,期間魯智深還和他們大戰過一場。而魯智深此後也和武松、楊志等人在二龍山當起了山大王。至於史進他們,原本也在少華山一帶有著很強的影響力。

因此這13個人,實際上原本就是各山寨的頭領精英,他們的加入,使得梁山實力又上了一層樓。而這13人原本就認識,比如說,魯智深在打死鎮關西之前就結識了史進、李忠,因此他們加入梁山以後,關係上也更加親近。既然這13人是一個派系,那麼肯定得有一個領導人,而魯智深就是眾人的領導人。

梁山的另一派系,雖只有13個人,但連宋江也不敢輕視

說起魯智深,很多人對他並不陌生,小說中他佔的篇幅也比較多。早先的時候,魯達原本和林沖等人一樣都是吃官家飯的,為人仗義,性格好爽,喜歡結交朋友。而他此後因為幫金翠蘭父女兩出氣,打死了當地惡霸鎮關西。

為此他丟了官職,還差點兒成了階下囚,無奈之下只能跑到廟裡去當和尚,並且在此後和武松等人在二龍山當起了山大王。

而話又說回來,魯智深他們在各自的山頭劫富濟貧,和官府作對,日子雖然快哉,但終究只是小打小鬧。此後隨著梁山的勢力日益壯大,而且其中還有他們的好友,比如說林沖等人,他們自然也隨大流加入了梁山。而這13人上了梁山以後,隨即便得到重用,魯智深、楊志、武松等人皆擔任了大頭領,而且排名靠前。

再來說說他們和宋江的關係,小說中說雙方關係都較為和睦,似親兄弟一般,魯智深等人對宋江十分敬佩,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

梁山的另一派系,雖只有13個人,但連宋江也不敢輕視

在梁山,儘管大家明面上關係和睦,但在私底下其實非常微妙。晁蓋死後,宋江在眾人的推舉下坐上了頭把交椅。而這13人在梁山中影響力頗大,宋江當上山寨頭領以後自然不敢輕視他們。

而此後雙方還因為一件事產生了矛盾嫌隙,這件事就是招安。我們知道宋江和晁蓋不同,他當上頭領以後主張的就是招安。當然這不是說他想要當官,而是忠君思想所致,所以就是鬧得再大,還是認同大宋朝的統治。還有一點是他當了頭領以後,需要考慮山寨的未來,如果朝廷真心招安,倒也是一個理想歸宿,因此他才會不顧眾兄弟反對而推行此事。而剛好此後朝廷吃了幾場敗仗,於是便準備招安他們。

梁山的另一派系,雖只有13個人,但連宋江也不敢輕視

然而在梁山內部,關於招安一事卻有很大分歧。梁山中不少人此前就遭受過奸臣迫害,比如說林沖等人,他們對朝廷恨之入骨,根本就不相信統治者會真心招安他們。所以當宋江提出招安一事時,他們自然是極力反對。而這裡的“他們”指的是也包括魯智深和武松等人。這13人中其實很大一部分都反對招安,因此第一派系和第二派系也因此產生了嫌隙。

事實上林沖和魯智深他們有著過命的交情,因此在反對招安一事上,大家都站在統一戰線上。既然站出來反對自己,宋江自然不會喜歡這些人,只不過大家沒有撕破臉皮罷了。而最後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朝廷只不過是想借招安一事來削弱梁山實力罷了。梁山在接受招安以後出兵替朝廷去平亂,很多弟兄死在了戰亂之中,導致梁山勢力大打折扣。

梁山的另一派系,雖只有13個人,但連宋江也不敢輕視

而最後這13人不少都死在了平亂途中,比如說楊志、李忠、周通等人,武松也在最後一戰失去了手臂。而班師回朝以後,活下來的人實際上並沒有接受朝廷招安,比如說魯智深、武松等人回到寺廟中燒香拜佛,前者不久便圓寂了,留下了一句“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令人感慨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