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關於製造業,我們該向美國學習什麼

(東音社按)在今天中國製造業一片唱衰之中,我們需要去理性思考:中國製造業現狀如何?製造業強國強在哪裡?中美製造業的差距在哪裡?我們美國是如何營造出強悍的製造業的?這些問題,郎鹹平教授在其新書《財經郎眼11:中國製造下一步,從中國製造到中國營造》中,均有所論述。我們整理出部分內容,供各位參考,希望在喧囂的聲音中給出理性的聲音。

郎鹹平:關於製造業,我們該向美國學習什麼

一、中國製造業獨有的特徵:大而全

我們過去經常談到中國製造業目前下行壓力很大,那麼今天我想換個角度談.中國製造業擁有著全世界其它國家所沒有的一個重大優勢叫做大而全。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0年中國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到了2011年,我們的工業增加值是美國的1.2倍,是日本的2.35倍。到了2012年,我們超過歐盟所有國家的加總,這個體量是驚人的。我再給各位舉個比較微觀的例子,以產品而言的話,有220種工業產品,中國的產量是全世界排第一的。我給各位隨便舉個例子:我們就挑幾個排第一的工業產品,比如說空調,全世界80%是中國的。還有手機70%;化纖70%;鋼琴也是70%;還有電冰箱也65%;生鐵 ,水泥 ,電解鋁等等。

你看到沒有,就是我們不止大,而且我們還很齊全。我們用數據說話,聯合國發佈了39個工業大類,191個工業的中型分類,還有525個工業的小類。根據聯合國的報告顯示,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個國家擁有所有的分類工業。傳統中的工業強國德國 、美國、 日本都沒有。所以中國這個數量 是全世界最龐大,而且這個工業種類也是全世界最齊全的。

二、工業強國製造業的優勢:小而精

所以我給中國的工業取了個名字叫做大而全。那你可能要反問我了:郎教授,既然如此的話我們心目中的工業強國美國 、德國 、日本是什麼情況呢?那我現在給各位取個名字叫做小而精。高端製造業它們擁有優勢。我們挑了14個大家經常談到的高端製造業:

包括衛星導航 、民航客機 、通訊設備 、無人機 、互聯網、 航空發動機、 芯片 、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 、航天工業 液晶面板 、高鐵、 鋰電池 民用造船,挑了14個。

郎鹹平:關於製造業,我們該向美國學習什麼

我們看一下,先看美國是否擁有14個高端製造業。

郎鹹平:關於製造業,我們該向美國學習什麼


紅色是美國的短板:美國沒有液晶面板、沒有高鐵、沒有鋰電池、沒有民用造船,也不是完全沒有,基本沒有。

德國的短板:

郎鹹平:關於製造業,我們該向美國學習什麼

沒有衛星導航,沒有互聯網,沒有航空發動機,沒有芯片產業,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筆記本電腦,沒有航天工業,沒有液晶面板,這是德國的短板。

再看下一個,日本的短板:

郎鹹平:關於製造業,我們該向美國學習什麼

沒有衛星導航,沒有民航客機,沒有通訊設備,沒有無人機,沒有互聯網,沒有航空發動機,沒有芯片,沒有航天工業。美國 、德國 、日本,都有相當程度的短板。

再看看中國,全部都有,甚至高鐵高達70%,接近70%,民用造船49%,鋰電池46%,智能手機42%,連這個通信設備30%,互聯網30%。我們最短板是哪個呢?是民航客機和航空發動機,芯片技術。可是各位不要氣餒,從2017年開始民航客機這個比例大幅攀升。為什麼我們2017年C919大型客機投入運營同時我們國家透過五大力量成立了航空發動機的製造工業。所以不出幾年時間,我相信這兩個比例比較低的高端製造業也會急起直追。看到沒有連高端製造業,我們都是全部都有。我可以做個結論,中國工業產品裡面任何行業,高端也好,中端也好, 低端也好,我們什麼都有。

三、中國製造業的機會在哪裡?

那我們的機會在哪裡?今天給我們有關業者提供一個指導性的方向,那就是學習一下美國。毫無疑問的,美國是今天工業的領頭羊。美國過去和我們是一樣的。1860年,它也是大而全,那麼這個大而全的國家,是怎麼走到了今天這種強的地步?我覺得我們需要做進一步的分析,請你看這個圖:

郎鹹平:關於製造業,我們該向美國學習什麼

這個圖非常非常有意思,這個圖是製造業的份額。紅色的是美國,黃色的是中國。

1860年美國製造業的比例是佔全世界1.8%,排名全世界第四名。那麼,我找相對應的中國2000年我們佔比6%,我們也是排名全世界第四名。所以中國的2000年和美國的1860年是一樣的。

1890年,美國成為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而全的工業國。它的比重高達15.8%,好極了,他們花了30年的時間,中國呢?到了2010年,花了10年的時間成為全世界大而全的工業國。

所謂這個製造業佔全世界比例呢,高達19.8%。美國人花了30年,從世界排名第四到排名第一。中國花了10年,從排名第四到排名第一,我們比美國快3倍。

下面我告訴各位,美國從1890年開始一直到了這一年1920年,又花了30年的時間從大而全走入了工業第一強國。那麼未來呢,我們是不是可以花10年進入工業強國呢?還是我們需要花30年呢?

四、美國為什麼成為製造業強國?

我今天給各位做一個前所未有的分析:美國從1860年開始到底做了什麼事,能夠讓它從大而全變成強。我分析的結果是美國政府的四大政策:

1、打造工業強國的關鍵之一: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第一個政策:知識產權保護。1790年美國推出最嚴格的產權保護法,侵權之後,除了你實際損失要求賠償之外還會給予實際損失的十倍、百倍、千倍的懲罰性賠償。這麼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真正遏制抄襲,保護創新。

2、打造工業強國的關鍵之二:接納高端移民。

第二個政策:歡迎移民。從1860年到1920年間,是美國移民的高峰期,總共移入了2895萬人到美國。這些移民不是簡單的勞工,雖然這個移民給美國製造業帶來3倍的成長。可是這不是問題,問題是什麼,這些都是高質量的移民。從1860年到1930年間,這些移民給美國帶來了17萬個專利.舉例:聽過貝爾沒有,發明了電話跟留聲機對不對,他就是蘇格蘭移民,他帶來了電話跟留聲機的專利。卡內基,鋼鐵大王,也是移民。

3、打造工業強國的關鍵之三:打破壟斷。

大量的高端移民進入美國,第三個政策又出來了,就是美國政府推動的打破美國的壟斷。

根據統計,1890年美國1%的公司控制了44%的產品。這個壟斷是可怕的,而且美國1%的有錢人(的財富)是後面87%的總和。壟斷帶來可怕的貧富懸殊,美國政府從1890年開始到1920年30年間出臺了諸多法律。幹嘛呢?打破各種形式的壟斷,包括價格歧視,包括利用優勢地位進行不公平競爭。包括惡意的兼併收購消滅競爭。因此這30年間的法律出臺,就是消滅各種各樣形式你能想象到的妨礙競爭的各種壟斷。一個有創意的年輕人有機會了他只要憑自己的努力在一個沒有壟斷的沃土之上創建自己的輝煌事業。

4、打造工業強國的關鍵之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接著第四個政策出來了,最好的營商環境。我給各位舉個例子,那就是1861年之前美國企業是沒有稅的,什麼稅都沒有,它們只有關稅,平均20%,但是民生必需品的進口零關稅。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從1861年開始美國加了銷售稅,平均15%,那是銷售稅。工業呢,工業工廠的老闆不要交稅,一直到了1913年才引入了所得稅,稅率從15%到35%的累進稅率。什麼叫所得稅,不賺錢不交稅,賺錢才交稅。

我以稅為例子的話,你發現那個是前所未有的優越的營商環境。美國人透過創新將整個工業大國轉化為工業強國。全世界各國的投資都湧來美國,1860年美國的海外投資只有3億美金,到了1908年的數據顯示增加了21倍,到達了64億美金。因此這四大政策終於將美國從一個大而全的製造業大國變成一個製造業強國。

因此今天我們走在這個十字路口上,我們花了10年時間就到達了美國30年的水平,但是未來何去何從?10年?30年?要看我們這四大政策能不能夠落實。第一: 強而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第二 :一定要注重人才,用各種方法吸引人才,包括移民。第三 絕對打破壟斷。要強調什麼,自由競爭,而且是公平的自由競爭。第四 一定要改善工業的投資營商環境。如果做到這四點的話呢,我相信我們透過未來的10年我們有機會從製造業大國,大而全的國家,轉變成我們都所希望的製造業強國!

郎鹹平:關於製造業,我們該向美國學習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