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害怕什麼?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人心中的掛礙,影響我們的清淨根性,也影響了我們的修行。通常所說的“由愛生怖”就是這個道理。

掛礙和恐懼其實都是由於我們心中的“愛”才生起的。

如果不那麼執著於自己的色身,怎麼會害怕死亡?如果不那麼希望與自己的至親、所愛在一起,怎麼會害怕離別?

你在害怕什麼?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這裡有一點需要弄清。愛引起掛礙,並不是教人要冷漠,不要有感情;而是要人們看清五蘊皆空、生住異滅的根本規律,不要執著於和規律相背反的表象之中追求不可得的永恆。

那麼,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對於生命應當具有怎樣的態度呢?我認為應當像一句偈語所說的:“隨流去”。

我們看見鮮花開放,流水濺濺,當然會感到欣悅,但是同時也應當明白,正是因為水不斷流去,鮮花不斷凋零重放,才有眼前所現的美麗世界。

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永生而沒有死亡,那麼世界就如同一潭死水,無法更新,也無法前進了。

認清這個規律的人,應該以達觀的態度來面對生死問題。畢竟,沒有死亡,也就無所謂生存了。

因為沒有人能夠告訴你,死亡是一件怎樣的事情。

談論死亡的人還沒有死,已經死了的人無法談論死亡。沒有人能夠告訴你另一個世界的真相,那麼你又在害怕些什麼呢?

有一個老師父,帶著一個小徒弟從一家做喪事的人家門前走過。

你在害怕什麼?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小徒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不斷地追問師父:“ 死是什麼呢?死了以後人會去哪裡?那邊的世界怎樣呢?有靈魂嗎?有鬼神嗎?”

師父什麼也沒說,只用手在棺材板上敲了三下。

小徒弟感到很困惑。又過了幾十年,原來的老師父已經不在了,小徒弟也變成了老師父。

這時,他對於生死已經有了一些領悟。一天,他又帶著一個小徒弟路過一家正在辦喪事的人家門口。

那個新的小徒弟就像當年的他一樣,跟在他屁股後面問各種問題。而他在那個瞬間明白了他師父在幾十年以前的開示。

於是也用手去敲擊了三下棺材。他是在通過叩問已死者的方式,來暗示自己的徒弟,原來死亡這件事情是有生者永遠不會明白的。

而對於已經經歷過死亡的人而言,死亡除了沉默,又有什麼別的答案呢?

這個問題是我們永遠無法追問的。既然無法追問,又害怕些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