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黑龍江省位於我國東北邊陲,是我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四季分明、文化厚重、物產豐富,旅遊資源特色鮮明。

黑龍江省有總長3045公里的邊境線,處於東北亞的地理中心,是東北亞地區文化經貿交流的中心地帶;中國的“北極”和“東極”都在黑龍江省境內。特別是北部、東部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相望,因而邊境口岸最多,成為我國乃至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黑龍江省獲得了令大多數內地旅遊區域豔羨不已的旅遊開發條件的同時,也決定了其在東北乃至全國旅遊區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為集冰雪體驗、避暑度假、商務會展、旅遊集散功能於一體的國際知名綜合旅遊目的地。

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寸土皆風情

因貝加爾湖冷空氣與日本海暖溼氣流在此頻繁交匯,以及山高林密的小氣候影響造就了這裡“夏無三日晴,冬雪漫林間”的奇特小氣候,每年十月開始降雪至次年四月,雪期長達7個月,積雪厚度可達2米左右積雪隨物具形,千姿百態,造就了這個童話般的世界,這個世界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旅遊景區。

地理

北國的四季是四幅油彩畫,冬日裡冰清雪潔,玉樹銀花,一派北國風光;春夏時節萬物競生,色彩斑斕,勝似江南景色;收穫的秋季遍地稻菽,鋪金千里,盡顯塞北原野風韻。北國的四季個性分明,更多姿多彩。與南國精製含蓄的陰柔之美相比,更顯得斑斕瑰麗,有一種粗獷大氣的陽剛之美。

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哈爾濱

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哈爾濱

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哈爾濱

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齊齊哈爾


風光

黑龍江的美景不勝枚舉,冰城夏都—哈爾濱、百湖之城—大慶、鶴之故鄉—齊齊哈爾、華夏東極—佳木斯、中俄之窗—黑河…等等。在黑龍江,不僅能觀賞到各種獨特的美麗風光,更能感受不同的暢爽體驗!

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大慶

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佳木斯

黑龍江:我在中國最北方(最全的介紹,看過它才算瞭解黑龍江)

黑河


文化

黑龍江的土地,是遼闊廣袤的;黑龍江的人,是熱情豪爽的;黑龍江的文化,更是豐富多元的。大到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龍江文化,小到流傳在民間人民喜好的獨特樂趣。這些都是黑龍江無法遺忘且閃閃發亮的瑰寶。

美食

提起黑龍江的美食,從鍋包肉、酸菜白肉、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這些肉食者的最愛,到馬迭爾冰棍、哈爾濱紅腸、大列巴、格瓦斯這些討人喜歡的小吃。來到了大東北,地大物博的黑龍江,怎能不痛快的吃一番?

北國藝術

這裡有火山熔岩伴著水草的質感與綺麗、有肥沃的北大荒和知青的青蔥歲月、有林海盪漾,紅葉斑斕,白樺依依。從火山溼地到曾經的北大荒,從森林深處到俄羅斯風情小鎮,五大連池、原始森林、聖菲索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教堂

始建於1907年3月,原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同年,由俄國茶商出資,在隨軍教堂的基礎上重新修建成全木製結構教堂。1932年重建,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築藝術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享譽中外。教堂巍峨壯美,具有濃郁的異國情調,成為哈爾濱市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她歷盡風雨,飽經風霜,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重要遺蹟。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北緯四十五度,美麗的冰城哈爾濱獨有的北國風光打造了“冰雪大世界”這場冰雪旅遊的饕餮盛宴。當天幕垂下銀色珠簾,冰雪覆蓋的大地悄然甦醒,將這裡變成集冰雕展覽、冰上樂園、冰雪演出等項目為一體的冰雪大世界,帶領人們進入科技化、藝術化、人文化完美融合的夢幻世界。

聖誕城堡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北極村旁邊新建的一座聖誕村。為了建設好聖誕村,主辦方請來了芬蘭的專家。因為在芬蘭的拉普蘭地區已經有一座類似的聖誕村。主辦方甚至請到了來自芬蘭的聖誕老人參加聖誕村的開村禮……

闖關東民俗風情園

朱家大院是電視劇《闖關東》的拍攝外景地,其佔地2萬平方餘米,內建有倉房、庫房、馬廄及朱開山夫婦的居室,其子傳武新房,傳文、傳傑的居室,那文書房。韓老海夫婦居室,閨女秀兒的閨房等。自影視劇播出後,“朱家大院”現已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被評為“黑龍江省10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

新生鄂倫春族風情

鄂倫春民族近古以前即遊獵於黑龍江上游左岸(今俄羅斯境內),17世紀中葉,沙俄東侵黑龍江流域時,鄂倫春人為避難遷徙至大、小興安嶺一帶。長期的遊獵生涯,造就了他們勇敢強悍、不屈不撓的性格。 1953年9 月,在黨的關懷下,鄂倫春人實現了定居生活,並由原始社會一步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圓通講寺

寺院從五次租房到選擇如法寺址,從無一磚一瓦到建設成2800平方米,從一分一文到日前為止建寺集資460萬元,寺院建設逐步走向規範化、標準化、現代化叢林,圓通講寺以連續兩年被評為省級“五好寺院”。那麼,在這背後釋融光法師是怎樣默默行菩薩道和無私奉獻的呢?

卜奎清真寺

卜奎清真寺,原稱清真東寺和清真西寺,坐落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繁華商業區。兩寺並立,僅一牆之隔,且有門廊相通,既是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群,又可彼此單獨成立,合稱 卜奎清真寺。始建於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早於卜奎建城七年,故有“先有清真寺,後有卜奎城”之說。

歷史

黑龍江省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代肅慎、東胡、穢貊三大族系的部分先民,就已定居在黑龍江地區。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就有夫餘政權建立,地跨今黑龍江省南部。

秦以後,在黑龍江地區生息活動的先後有挹婁人、夫餘人、鮮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

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渤海國,最盛時轄5京15府62州,地跨今黑龍江東部和南部。定都上京(今寧安)。唐代設忽汗州、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室韋都督府(黑龍江西部)。

遼時歸東京道管轄。

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定都會寧府(今阿城),直至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金時屬上京道管轄,下轄三路,即恤品路、胡裡改路、蒲峪路;在兩個地區設泰州和肇州。

元設開元路、水達達路,隸屬遼陽行省。

清設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管轄黑龍江地區。

1652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駐守寧古塔(今海林、寧安境內)地方,翌年升為昂邦章京。東北地區被劃分為兩大軍事駐防區域。

1671年,清朝沿黑龍江岸築城,名黑龍江城,清朝後期後改為黑龍江省。

1683年12月,清廷決定,劃出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所轄之西北地區,增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簡稱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將軍轄區。

1691年建齊齊哈爾城,1699年黑龍江衙門由墨爾根遷到齊齊哈爾,從此,齊齊哈爾成為黑龍江的首府,是黑龍江近300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形成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共同守衛東北。這是黑龍江成一個軍事、行政區域並以“黑龍江”命名的開端。

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通過不平等的《中俄璦琿和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強行割佔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使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行政區域大為縮小。

1862年(同治元年)開始,黑龍江將軍轄區內取消副都統,相繼設立道、府、廳、州、縣等地方行政建置。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4月,清廷對東北地區行政體制進行改革,從本來設置的將軍改設巡撫,為一省之長。實行省、府、縣三級體制。在省之下、府之上設立道以為監察區域。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黑龍江省沿襲清代省、道、縣三級體制,共轄龍江、綏蘭、黑河3道,省會齊齊哈爾。後增設呼倫道,共為4道,21縣,6設治局。當時為吉林省所轄而今在黑龍江省境內的有濱江、依蘭2道,18縣。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中國政府逐步收回中東路“附屬地”的行政主權。1920年將該區域定為“東省特別區”。1922年東北當局設立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以統一監督節制該區域內的軍警、外交、司法各機關。

1924年5月,北京政府批准東省特別區獨立於黑龍江、吉林兩省區域之外,成為與省並列的特別行政區。 1930年黑龍江省轄42縣,11設治局。當時隸屬於吉林省今屬黑龍江省的有22縣。

東北淪陷時期,日偽政權實行省、縣(市)二級體制。從1934年開始對東北地區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省的數量增多,區域劃小。偽滿洲國覆亡前夕,東北地區劃分為15省1特別市,其中在今黑龍江省內設有龍江、濱江、三江、黑河、北安、東安6省,下轄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東安5市,74縣,3旗。

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黑龍江省境內先後成立了5省1直轄市民主政府,即黑龍江、嫩江、合江、綏寧、松江5個省政府和哈爾濱市政府。

1946年8月,東北各省市行政聯合辦事處在哈爾濱成立,是東北地區最高行政機關,哈爾濱在東北所處的位置稱之為北滿。後改稱東北行政委員會。在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下,實行省(特別市)、縣(市)二級行政制度。

1946年10月,綏寧省改設為牡丹江專區,直屬於東北行政委員會。同年11月,哈爾濱市改稱特別市。

1947年2月至9月,黑龍江、嫩江2省曾合併為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省會齊齊哈爾。同年8月,牡丹江專區撤銷,設立牡丹江省,1947年7月該省撤銷,所轄區域分別併入合江、松江2省。

1949年5月,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成立新的黑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合江省與松江省合併成立新的松江省,省會哈爾濱。同時,將哈爾濱市改為松江省轄市。黑龍江、松江兩省共轄5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佳木斯、牡丹江、興山),71縣,2礦區(雞西、雙鴨山),2旗。解放戰爭時期,在黑龍江省境內曾設立專區一級的行政區域,除黑河專區外,存在時間均不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省、市(地)、縣3級體制。黑龍江地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仍設松江、黑龍江兩省,所轄市(地)、縣(旗)不變。

1950年10月,黑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市設立了市轄區行政建置。松江省省會哈爾濱市也開始設立相當於縣一級的市轄區,兩省共有14個市轄區。

1953年8月,哈爾濱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管。

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併為新的黑龍江省,省會由齊齊哈爾市遷往哈爾濱市,哈爾濱市改為黑龍江省省轄市,為黑龍江省省會。同時,將原黑龍江省所轄白城地區的7縣劃歸吉林省管轄。此後,黑龍江省的行政區域再沒有大的變化。合省後的黑龍江省轄98個縣級以上行政建置單位,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市、佳木斯、鶴崗5市,黑河、嫩江、合江3專區,66縣、旗,2個兼有行政職能的縣級礦區(雞西、雙鴨山),22個市轄區。

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民函[2015]361號)批覆同意撤銷東寧縣,設立縣級東寧市,以原東寧縣的行政區域為東寧市的行政區域,東寧市人民政府駐東寧鎮通政路1號。東寧市由黑龍江省直轄,牡丹江市代管。

2016年01月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覆同意,撫遠撤縣設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