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雲創持續虧損 被上市公司剝離

最近,永輝超市進行業務調整,將其新零售板塊永輝雲創20%股權轉讓給創始人張軒寧,後者將成為永輝雲創第一大股東。永輝雲創業績並不理想,近3年累計虧損近10億元。此外,其2017年提出的開店計劃在執行中也遇到了一定困難。

業內人士認為,永輝雲創虧損嚴重是其被剝離永輝超市的主要原因,但獨立後的永輝雲創也將有更多自主權。其未來探索能否成功,關鍵在於運營和供應鏈能力。

雲創被移出永輝超市報表

12月4日,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擬將旗下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20%股權轉讓給永輝超市副董事長張軒寧,交易價格為3.94億元。轉讓完成後,永輝超市對永輝雲創的持股比例由 46.6%降為26.6%,永輝雲創及其控股子公司將不再納入永輝超市並表範圍。此後,永輝雲創第一大股東變更為張軒寧,持有29.6%股權。

永輝超市解釋稱,永輝雲創業務虧損較大,而調整控制權既能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與經營風險,又可以激勵雲創團隊。就此後的發展,永輝雲創公關部程浩12月9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雲創將繼續探索新零售業務,做深做強“到店”業務,強化和提升“到家”能力。

永輝超市還在12月4日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張軒松和副董事長張軒寧兄弟協議解除了一致行動關係。此前有報道稱,今年4月張軒松曾在股東交流大會上表示其與張軒寧對超級物種有分歧,認為重心應該做“到家”。

對於這一說法,永輝方面予以否認。程浩說,超級物種的方向一直比較明確,是線上大於線下,零售大於餐飲,始終是零售業態而不是餐飲業態。獨立後的雲創在發展方向上不會改變,永輝超市、超級物種和到家業務將協同發展。

3年累計虧損近1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永輝超市旗下業務包含“雲超”、“雲創”、“雲商”、“雲金”4個板塊。“雲創”作為新零售業務板塊,包含永輝生活店、超級物種、app永輝到家等業務,曾先後獲得今日資本、騰訊、創新工場等多方投資。其中,永輝生活主打社區生鮮便利店,超級物種則是“零售+餐飲”的融合業態,對標盒馬鮮生。

永輝超市財務數據顯示,永輝雲創自創立以來持續虧損,3年累計虧損近10億元,嚴重影響永輝超市業績。2016年、2017年,永輝雲創分別虧損1.16億元、2.6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永輝超市淨利潤10.18億元,同比下滑26.9%,其中雲創業務虧損達6.17億元。就雲創業務的虧損,永輝超市曾在2018半年報中解釋為“新業務需要培育”。

連鎖和君諮詢合夥人文志宏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永輝雲創各業務擴張速度快、投入大,虧損已拖累上市公司業績,繼續擴張將對永輝超市影響更大。但他也表示,把雲創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是永輝超市的權衡之舉,未來永輝雲創擁有更多自主權,可以更專注新零售業務。

“千店計劃”遇阻重新調整

根據永輝超市公佈的數據,雲創2017年新開永輝生活店172家,超級物種店27家;2018上半年新增永輝生活96家、超級物種19家。隨後,永輝雲創加速其擴張步伐,僅今年第三季度新增門店數量就多達147家,其中永輝生活137家、超級物種10家。

儘管永輝生活、超級物種在加速開店,但門店規模距預期目標仍有較大差距。永輝超市在2017年報中提到,2018年計劃新增超級物種100家、永輝生活店1000家,而實際上2018年前三季度超級物種僅新增29家,永輝生活店新增233家,完成比例均不足30%。

就開店計劃能否完成,今年11月初永輝方面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目前看完成永輝生活店的開店計劃比較困難,公司需要根據大環境動態調整”。永輝公關部工作人員則表示,雲創獨立運營後會更好地控制節奏,但並未透露具體開店計劃。

文志宏表示,開店計劃放緩是門店持續虧損、選址、人員配備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實際情況與原有設想差別較大,因此需要調整計劃。在文志宏看來,在原有上市體系下,持續虧損的雲創業務影響了上市公司業績,公司高層和股東對其發展可能也存在一定分歧,從而制約其擴張。

北京暉邑零售商管理諮詢公司首席諮詢師劉暉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永輝雲創調整開店計劃主要是由於利潤下降、虧損過多,基礎的運營成本和產出嚴重不匹配。

考慮到門店選址,永輝超市12月4日與萬達商業達成合作,擬受讓大連一方集團持有的萬達商管1.5%股權,交易價格約35.31億元。據報道,截至2018年底,萬達商業將在全國開業285座萬達廣場,2019年底將達到330座。

就雲創的未來擴張,文志宏認為從投資方騰訊及其他私募來看,雲創的資金問題不大,因此應儘可能提升盈利能力,強化門店的運營和管理。同時,還要從商品組合、庫存量、配送頻次等方面提升供應鏈能力。

永辉云创持续亏损 被上市公司剥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