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個信託怎麼樣?國家剛兌,收益率10%

買個信託怎麼樣?國家剛兌,收益率10%


老家親戚最近剛收到了老房拆遷的補貼金,足足一百萬有餘,正在糾結不知道放哪裡去好。要是在幾年前,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放進樓市裡,一年至少漲個20%,幸運的能漲50%,至少沒見有虧本的。今年的行情可不一樣了,不少地方出現了房子降價,業主讓開發商退錢的報道。樓市發展到今天,已不適合拿來投資。

但是我們普通國人熟知的投資渠道其實並不多,你不讓他買房他也不知道放去哪裡了。放銀行嗎?銀行理財收益只有5%左右,還比不過7.5%的通脹率,越放越貶值。我那個親戚想,既然有100萬,聽說也夠得著信託的門檻了。要不咱們也買一個?

買不買,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信託和它的優劣。

信託是什麼?

信託是一種委託人把財產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進行管理和處分的行為。用大白話講,就是“

受人之託,為人管業,代人理財”。

我們平時聽到信託,總把它和高淨值人群綁定在一起。為什麼有錢人都親睞信託呢?因為它是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之餘,還是有效的資產傳承和避稅工具。

舉個例子,樂視的賈躍亭逃到美國的時候,就被爆出他為女兒留下了價值7500萬美金的資產。委託人是賈躍亭,受託人是信託公司,受益人是賈躍亭的女兒。即使賈躍亭在國內被人起訴、追債,申請破產,這筆錢都不可能用來還債。

信託的門檻有多高?

買信託的人,必須符合下面三者其一:

(一) 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

(二)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在其認購時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財產證明的自然人;

(三)個人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收入證明的自然人。

近年,在拆遷戶、生意人,甚至只是普通工薪族中,手中擁有100萬的人越來越常見。老家親戚對號入座,也滿足了這個門檻要求。

和銀行理財比,信託的優劣在哪裡?

首先,從投資方向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資金會配置到各種金融產品上,除了低風險低收益的存款、債券、貨幣類投資上,還會有部會購買信託理財。

信託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資金通常是直接投入到基礎設施、上市公司、房地產和工商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

一般信託的收益率在8%到10%之間,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只有4%到5%。二者收益率的差別往往會在3個百分點以上,主要是因為銀行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渠道優勢擠佔了理財客戶的理財收益。這就意味著我們獨自承擔該金融產品所對應風險的同時,卻要與銀行一起分享該金融產品對應的收益。

誰讓普通人不夠錢夠得上信託門檻呢,只能搭銀行的順風車,給銀行交車費了。

要不要買信託產品呢?


總體來看,信託的優勢在於收益高,投資方向更靈活,可實現跨資產(外幣)、跨週期(代際)的配置。而且信託產品自發售至今十幾年來都是剛性兌付的。雖然年年都在說要去剛兌,但怕實踐上短期難以實現。

它的缺點就在於100萬起步,門檻較高。其次信託理財產品的期限通常都在一年以上,且由於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統一有效的產品流通平臺,如果在信託產品運營期間想轉讓信託產品,通常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這一兩年中資金的流動性較差,變現能力差。

而且信託不是有100萬就一定能買,多數時候信託是針對特定投資者的非公開募集,還有的會受“單個信託計劃的自然人人數不得超過50人”規定的限制,對規模比較大的信託產品來說,實際投資門檻往往會比100萬更高。

如果你手頭有100萬餘錢,像有非剛需房拆遷這種情況,的確可以有意多瞭解一下信託投資渠道和信息。最後要注意的是這筆錢應該被歸類到長期儲蓄類配置中,而不應該被當成日常流動性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