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31種藥品將迎來降價 仿製藥將通過一致性評價佔據最大優勢

近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方案》正式通過,確定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廣州、深圳、西安、大連、成都、廈門7個副省級城市進行帶量採購,涉及31個指定規格的採購品種。

根據業內人士表示,以價換量、帶量採購在藥品品質確定的背景下,有利於藥價下降。一方面真正實現“招採合一”,消除醫院的“二次議價”空間,避免企業“二次公關”帶來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該11地用藥市場價格確定後,對其他地區具有參考作用,將進一步降低其他地區的用藥價格水平。

自從1997年10月抗生素首次降價以來,各方圍繞如何降低藥價做了長期且大量的探索,但至今尚未找出一種為各方所接受的、行之有效的降價方式,2018年9月11號流出的國家版“帶量採購”網絡版令業界充滿了期待。

所謂國家版的帶量採購,即拿出11個城市的60~70%的市場份額,用已經通過了一致性評價(以下簡稱“過評”)的33個品種來招標,用保證銷量來促使企業把藥價降下來,以量換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帶量採購。

這11個城市包含4個直轄市和7個區域中心城市,都是經濟較發達地區,也是原研藥用量較大的地區,選這些城市對33個過評品種進行招標有一定的代表性。這11個城市醫藥規模佔全國的29.2%左右,其中京津滬渝4個直轄市就佔了全國的23.47%

11個城市醫藥市場規模佔全國之比

11地31種藥品將迎來降價 仿製藥將通過一致性評價佔據最大優勢

參考中國報告網發佈《2018年中國創新與優質仿製藥市場分析報告-行業運營態勢與發展前景預測》

11地31種藥品將迎來降價 仿製藥將通過一致性評價佔據最大優勢

遼寧2018年帶量採購方案中對於過評的7個品種(10個品規)採用議價採購,其採用現行市場招標價最低的3個省份均價作為參考限價,但並不帶量而是直接掛網採購,因此在參考價基礎上降幅有限,平均降幅只有6.03%,最大的降幅也才24.96%。

由於原研藥的定價已明顯高於國產的,與其大幅降價來搶佔60~70%的分額,還不如堅持價格不降而退守剩餘的30~40%的份額划算。所以,入圍過評藥估計降價15%左右就有可能中標,與遼寧的招標情況類似。

2018年遼寧集中採購一致性評價品種情況

11地31種藥品將迎來降價 仿製藥將通過一致性評價佔據最大優勢

隨著仿製藥質量的標準化(通過一致性評價),研發將專注於如何提高臨床價值,而原先以獨家劑型、首仿等為追求享受質量分層的研發將失去價值,隨著仿製藥替代的加速,新品種的生命週期也將大幅縮短,這就迫使企業將更多的資源投向新藥研發。

且中國醫藥研發的投入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也可謂中國藥企提升的潛力,如中國醫藥研發的投入佔營銷收入之比遠低於發達國家

各國藥企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之比

11地31種藥品將迎來降價 仿製藥將通過一致性評價佔據最大優勢

過去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流程一般使用“招採分離”的制度,招標辦只負責對價格招標,不涉及藥品數量和資金支付,醫院負責最終採購並支付貨款。醫院在招投標後依然有選擇權,給醫院留下了“二次議價”的空間。“這次帶量採購,購銷合同一次性確認,真正實現‘招採合一’。”上述人士表示,“招採合一”的背景下,醫院“二次議價”空間被消除,也避免了企業“二次公關”帶來的交易成本,有利降低藥價。

“患者用藥質量將得到大幅提升。”上海人社局醫保處副處長龔波表示,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對供應商設置了較高的門檻,投標藥品必須是原研藥和通過國家藥監局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確保治療效果。

根據本次公佈的採購量以及歷史平均中標價,涉及藥品市場規模總計70餘億元,“4+7城市”加起來大概佔到全國1/3的市場,會對藥企產生強大的吸引力,通過企業間市場化競價,充分起到以量換價的作用。此外,有業內人士坦言,上述藥品採購價格很有可能放大到全國,形成全國價格聯動。

原研藥及國家藥監局發佈的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參比製劑、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品、按化學藥品新註冊分類批准的仿製藥品均可申報。帶量採購的方式除了將有效推動藥價下降,還將通過高品質的仿製藥替代原研藥,改變過去過期專利藥品超國民待遇現象。在同等採購條件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將具有極大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