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傑克,什麼才是神聖的愛?

因為我的頭

倚在枕上,

因為我哭泣

在墳墓般的公寓套房

因為我的心緒

低落迷惘

因為我有

一個耽於幻想的肚子

充滿輕輕的

嘆息而且記得

胸部因悲哀而

抽泣——甚至

一隻手的輕撫

頓感愜意舒適

因為我膽戰心驚——

因為我高聲

歌唱對著

我親愛的自我

因為我實在愛你,

我親愛的,我的

另一個,我的真正的

新娘

我的朋友,可愛的

十年歲月中的上帝——

因為我正值

生命盛年而且

別無選擇,除了

屈服於感情

因為我確實不由自主

著了迷

追尋一直在追尋

那激情——甜蜜的歡悅

湧流從

心臟肚子恥骨區

以及大腿

別拒絕這個

三十八歲重一百四十五英鎊

頭手腳健全的身軀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1955 年秋,艾倫·金斯伯格與威廉·巴勒斯、傑克·凱魯亞克和格雷戈裡·柯爾索等人會集於舊金山藝術館,反對美國詩歌界的學院派傳統,並組織了一次詩歌朗誦會。在會上,他朗誦了自己的詩作《嚎叫》,獲得轟動性成功,成為“垮掉一代”的精神領袖。著有詩集《卡第緒及其他》《現實三明治》《美國的衰弱》等。1974年獲美國全國圖書獎,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1995年獲美國普利策詩歌獎最後提名。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垮掉一代”合影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於美國的一群鬆散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和作家的集合體。他們蔑視社會的法紀秩序,反對一切世俗陳規和壟斷資本統治,討厭機器文明,追求絕對自由,通過縱慾、吸毒、沉淪等極端方式向傳統的價值標準和文化秩序進行挑戰。主要成員包括傑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伯格、威廉·巴勒斯和格雷戈裡·柯爾索等。

嚎叫

致卡爾·所羅門(節選)

卡爾·所羅門!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

你在那兒比我更瘋狂

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

你在那兒一定感到不同尋常

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

你在那兒模仿我母親的身影

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

你在那兒謀殺了你的十二位秘書

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

你在那兒嘲笑原本就無從感知的幽默

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

你在那兒在同樣糟糕透頂的打字機上我們 都成了偉大的作家

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

你在那兒的病情每況愈下而且被收音機廣 播出來

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

頭顱這架裝置不再接觸感知的蛀蟲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長詩《嚎叫》以現實與超現實的交錯手法呈現了美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的生存狀況,抨擊了美國社會的物質至上主義,描寫了美國青年理想幻滅而沉迷於酒精、毒品和性變態的頹廢生活方式。在形式上模仿沃爾特·惠特曼的長行自由詩,作為一首詩和一部文獻,《嚎叫》可以同艾略特的《荒原》相提並論,它成為金斯伯格和他的同時代人的里程碑。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嚎叫》(2010)電影海報

該片是艾倫·金斯伯格(詹姆斯·弗蘭科 James Franco 飾)的傳記片,片名《嚎叫》沿用了金斯伯格的同名長詩。主要以法庭審判長詩《嚎叫》、金斯伯格剖白自己、金斯伯格在眾人面前朗誦長詩這三個場景,來表現傳主金斯伯格50年代的生平經歷以及他的思想。金斯伯格的合作者、漫畫家埃裡克·杜克還以動畫形式展示了詩歌《嚎叫》的內容。

仿葉芝

此刻空氣中芬芳四溢

歡悅在心頭湧動喜不自禁

在鋪了地毯的房間安閒地享用一頓晚餐

東方音樂傳入我的耳際悠揚舒緩;

老朋友們在色彩鮮亮的褥墊上靜息

古香古色的油畫掛在四壁古老的詩

新的思緒,看著白色條桌上奇妙的玩具

塗金塑像,還有茶點不禁發出朗朗笑聲。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1984年10月,金斯伯格同美國作家代表團到他嚮往已久的中國大陸訪問。他在中國若干大學朗誦、講授威廉斯、凱魯亞克、奧洛夫斯基以及他本人的作品。一路上興致勃勃,寫下了十多首詩,如《一天早晨,我在中國漫步》《讀白居易抒懷》《北京即興》等。

讀白居易抒懷

頭痛,躺下頭倚著枕

仍然在讀有關唐代古道的詩篇

白居易敘述的這些事使我把手指

捂住雙眼哭泣——也許這是因為他對

一個詩人老朋友的情意,而我的

臉頰上和頭上的毛髮也已花白

一個務農的詩人這一週住進了精神病院

一封電報告訴我,多麼具有歷史感

自大而淘氣的人或許是悲劇性的,或許是可笑的

遊歷世界回到家我要了解這一切。

可此刻儘管心情沉重而且頭痛,我仍然捧讀書頁,

突然間從花園傳來的叫聲讓我想起了

一隻雞,從活動套結中間已被砍下,頸部

噴著血在農場院壩的塵土中,那時我才十一歲,

也想到一隻兔子狂喜般的尖叫——放下書

我靜聽著那聲音正漸漸消失

被汽車和警報器金屬般的聲響所淹沒

——是一隻鳥兒

正在放生諦鳴,悠揚清脆

歡快的鳥語急切地暫息

轉瞬間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繼而

鳴聲又起響亮分明。自然,這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歌聲,

是來自我靈魂之外的聲音,同我疼痛的額頭毫無關係。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金斯伯格與詩人北島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如果從墳墓外

看人生,時光一瞬

其實就是全部光陰。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艾倫·金斯伯格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艾倫·金斯伯格(1926-1997)

美國詩人,“垮掉一代”代表人物

艾倫·金斯伯格(也譯作艾倫·金斯堡)生於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一個猶太家庭。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做過多種短工,更多是“在路上”流浪,後到舊金山,最後到紐約定居。作為社會活動家,批評家,“嬉皮士”先驅,“反叛”青年一代的思想代表,足跡遍及世界各地。1984年,曾到中國訪問。其詩作明顯受益於布萊克、龐德、W.C.威廉斯等,尤其是惠特曼的影響,衝破了二戰後以艾略特為首一直雄踞美國詩壇的學院派藩籬,主張“一切都可以入詩”,“詩語言應來自口語,能吟唱、朗讀”,對美國當代詩歌藉助於音樂朗誦走向大眾化有深遠影響。

「選讀·國外」一切都可以入詩


本文來源:內容和圖片整理自網絡。文中金斯伯格的詩選自《金斯伯格詩選》,艾倫·金斯伯格著,文楚安譯,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若有侵權,望告知,我們將及時刪改。感謝!


讓閱讀有質量 讓思考有靈魂

--------投稿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