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進進出出交通銀行辦理業務,或搭乘火車南來北往之時,大都不會想到這些跟一位三水人——梁士詒有什麼聯繫。梁士詒是清末民初中國政壇上重要人物,交通銀行和“交通系”的創始人和領導者。
梁士詒也是三水歷史上最有名的鄉賢。梁士詒與其父梁知鑑、其弟梁士訏等形成了三水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家族,也對家鄉貢獻巨大。梁士詒雖位高權重,但成名後不忘桑梓,關心家鄉教育、水利、農耕事業,崇文務實的精神也深深影響著三水。
將相聯輝 梁氏一門多傳奇
三水白坭,緊鄰南海西樵,受西樵文化和嶺南大儒的影響,明清時期文教昌盛,成為三水首善之鄉。崗頭村位於白坭南部,在文教方面更是佼佼者,從這裡走出來的梁士詒將榮譽推向了頂峰。
梁士詒,1869年出生在白坭崗頭村海天坊。1894年,年僅25歲的梁士詒考中進士,入翰林院。1903年,清政府舉辦了一場經濟特科考試,梁士詒獲評為經濟特科一等第一名。但這個名次卻被慈禧太后一筆勾銷了,原因是梁士詒是廣東人,與“亂黨”康有為、梁啟超是同鄉,而且“梁頭康尾”(與梁啟超同姓,康有為名祖詒,梁士詒與其共有“詒”字),慈禧一看,大為光火,於是取消了其名次。
但是梁士詒的經邦濟世之才卻為人賞識。梁士詒權勢最隆時被稱為“梁財神”與“二總統”,是當時影響時局的重要人物,名滿天下。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吉奎認為,“如果不提樑士詒,清民之際的歷史便無法寫好,‘交通系’ 的歷史更無從談起”,可見其重要性。
“‘梁財神’ 並不是說梁士詒家財萬貫,而是說他善於理財,在金融財政方面是當時少有的專家和能人。”李吉奎說,當時清朝為了籌建京漢鐵路,由梁士詒等人籌辦交通銀行,這是當時兩大發鈔行之一。梁士詒運用“交通+金融”的方式,解決清朝的不少財政困難,便有了“梁財神”之名。
後來,梁士詒受袁世凱的器重,袁氏當政後,梁士詒也就任總統府秘書長。這個職位權力甚至大於國務總理,一些重要事情經由梁士詒處理,然後向袁世凱報告即可,“二總統”之名由此而來。
梁氏一門多傳奇,梁士詒的父親梁知鑑是三水白坭有名的鄉賢。梁知鑑曾考中舉人,講學30年,及門弟子上千。在鄉舉平糶、聯保甲、開水利、繕堤防,禁菸、賭、械鬥。曾任廉州等地商董,調節金融,恤商惠民,內對州郡,外對領事,商民事若父兄。
梁氏兄弟,將相聯輝。梁士詒曾入相,擔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其弟梁士訏畢業於武備學堂,官至陸軍中將。曾任交通銀行分行經理,廣九鐵路總辦。
梁士詒共生育五兒五女,其中兩個兒子幼殤。成年的三個兒子定薊、定蜀、定閩均留學海外,畢業後回國報效國家。梁定薊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曾任交通銀行監察人,廣州市銀行公會常務委員。梁定蜀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農村經濟學院,曾任鐵道部專員。梁定閩畢業於倫敦大學,曾任職上海美商亞洲電氣公司工程司。
梁士詒女兒藏生嫁給了“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的兒子容顯勳。藏生和顯勳的兒子容永道續寫了家族傳奇——他是全球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創始人之一,也成為內地會計師業發展的推手;他還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之一。
“梁士詒奉親教子,兄弟和睦,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家族。”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賈熟村認為,梁士詒家族歷時近百年,複雜多變,涉及方面很多,是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很值得深入、細緻地加以研究。
崇文務實 遺風深深影響三水
崇文務實是嶺南的優良傳統。這種精神在梁士詒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李吉奎說,梁士詒獲得經濟特科一等第一,也學習了當時的許多先進理論,是個很有頭腦的人,崇文特質明顯。“他在金融、交通等方面頗多建樹,這些知識都不是通過科舉的四書五經可以學來的,這說明梁士詒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吸收新知識的人。”李吉奎說,他了解國內外最新動向,眼界也非常開闊。
梁士詒身上也有著廣東人特有的實幹,實在而不空談,是那個時代少見的經濟幹才。他在當政期間所辦的教育、鐵路、銀行等都是很務實的舉動,也切實推動了當時中國這些方面的進步。
1924年,梁士詒遊歷歐美,他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談到,改造中國的根本方針應以教育與實業為根本。“教育者,所以充其精神,實業者,所以裕其物質。”關於實業方針有三條:一、多設庶民興業銀行,及仿用信用組合,以裕金融;二、偏重農業,以增進原料,補助外國之缺乏為目的;三、由地方官商興辦輕便鐵路及馬路,以便農產物之運輸。”
梁士詒認為,這些方針,不是理想,而是已開始實踐而確見其效的東西。他半生從政之餘,已辦了多項實業,又在鄉村辦初級職業學校,在城市辦專門工讀會、平民中學、通才商業學校等,成效亦很可觀。
在英國倫敦出席留英學生歡迎會,他發表演講,結合自己30年從事的金融交通事業,對留學生談到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深知學問之有無深淺、與事業之成敗利鈍,皆有直接因果,絕無幸運之可言。”他鼓勵留學生一方面要留學,學習西洋科學文化,另一方面要留教,向西方傳播中華文化,使西方人瞭解中國文化,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梁士詒也善於用人,他辦理的事情涉及鐵路、銀行、輪船、煤礦、教育、稅務等,這麼多事情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去完成。”李吉奎說,他提拔任用了許多有用之人,形成了名噪一時的“交通系”,成為民國時期最重要的官僚集團之一,推進了當時中國的交通和其他多項事業發展。他崇文務實的精神至今仍影響著三水人。
生活節儉 “梁財神”一生不蓄產
梁士詒位高權重,作為交通銀行和“交通系”的創始人和領導者,他曾掌控著國家的經濟命脈。但梁士詒生平不貪汙,不拿回扣。1927年,他曾對時任鐵道部司長的俞誠之說:“執事提倡勵行廉潔,乃吾輩數十年來,所兢兢自持者。”
據梁士詒八妾譚玉櫻記載,梁士詒生活簡單,決不奢靡,積蓄也不多,所以涉及家中財務分配時,梁總是極為細緻,生怕浪費。“所用必寫支票,又書用途票本上。銀行往來存摺,不見鉅款出入,俱夫馬費而已。”
梁士詒一生為人謹慎,如履薄冰。他長期主政交通銀行及全國鐵路,自然會成為眾矢之的。但政敵們查來查去,也沒有查出什麼經濟問題,這也是梁士詒的過人之處。梁士詒曾告誡弟子:做事只憑良心、憑才學、憑知識、而秉之以毅力,把定方針,其成敗利鈍不必計較也。
舊時官員富商,有錢之後常常買田置地。梁士詒卻不熱衷此道,一生不蓄產。他常對人說,園林苟足安居,人我初無分別。又告訴後人,五十歲後方可置業,大丈夫四海為家,國事方殷,謀生無定所。
“梁士詒居住在天津、上海、廣州等地,都沒有自己的住宅,要麼租住,要麼住在朋友家中。”白坭崗頭人梁建宏說,在家鄉崗頭建設的勳爵府,其實是他父親梁知鑑所建造。“以梁士詒當時的地位,勳爵府完全可以建得更豪華。”梁建宏說,房子除了地板來自意大利,比較奢華,其它都是意在節儉,“房屋有一面牆還是借用隔壁鄰居的。”後才在香港買了一套房屋,給他父親居住。
《梁士詒史料集》收錄了《回憶先父梁士詒》一文,作者是梁士詒女兒梁好音。梁好音寫道,梁士詒要求全家不準吸鴉片,不準蓄婢,也不喜歡書畫古玩。梁士詒喜歡吃肉,但並不講究烹調方法。有一天,廚房的人不小心將裝有肉的盤子打碎在地,梁士詒看到了並沒有發怒,而是問他有沒有燙傷。梁士詒不講究穿著,剛入翰林院時,曾購買了一件貂褂,此後再也沒有買過。
1930年,梁知鑑去世,當時客人送的輓聯布太多了,梁士詒問大家,怎麼處置比較好?有人建議:染成黑布贈送給鄉親,立即得到梁士詒的首肯。梁士詒還告訴家裡人,要多帶些舊衣服回鄉送給貧苦人。
梁士詒雖然家境優越,但子女並無紈絝習氣,這與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梁士詒對子女要求極其嚴格。女兒出國求學時,他告誡道:“命汝等往外肄業,欲汝廣見聞,習家政女紅及烹飪,歸以補吾國之不足,勿只學得幾句外國語言,歸以驕人也。慎之慎之。”長子梁定薊海外留學歸來,投身父親所創的交通銀行,銀行高層許以月薪百元,梁氏父子均表示拒絕,表示只願接受月薪二十元的練習生職位。
關心桑梓 興辦教育改進生產
自從高中進士後,30多年間,梁士詒主要在外辦洋務、興銀行、建鐵路。但他仍然心繫桑梓,體現出一名鄉賢的家鄉情懷。
梁士詒對家鄉教育事業很重視。1895年和1901年,他兩次受聘在鳳岡書院講學。他還將鳳岡書院改為三水高等小學堂,制定章程,籌措款項,成為三水縣第一所新式學校。1908年,梁知鑑任三水勸學所所長。1910年,梁士詒又返回家鄉,創辦岡頭職業學校。梁士詒還通過教育提攜後學,同鄉人梁萼聯就是梁士詒的入門弟子,官至陸軍中將。
修建水利設施,耗費巨大,梁士詒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全力募資。1914年,廣東發生大水災,梁士詒在北京聯合同鄉募集善款,並請政府劃撥鉅額稅款,得資百萬,修築基圍。1915年,乙卯大水,南海、三水兩縣基圍多被洪水沖垮。梁知鑑命梁士詒倡募巨資供給鄉人,修建基圍,造福鄉民。
為家鄉改進生產,梁士詒手書《為三水岡頭鄉提請農林局改進生產計劃》,提交給省農林局。他主張由岡頭先行倡導,改進生產。當時崗頭有6000餘人,沙洲25頃,有基圍稻田18頃,沙洲種植桑、竹蔗、蔓青、冬豆、白薯等。因沒有人指導改良生產,農桑日益衰落。於是,召集鄉人決議,創立農事實驗室,以實驗指導農民,用水利灌溉貧瘠的土地,把優良的種子贈送給佃戶,把旱地改種水稻,並每月定期召集農民將農林局頒佈書冊教育人民。其辦法包括:機器抽水灌田;試辦綠肥;試驗種竹蔗二十畝;試驗種桑二十畝;試驗改種水稻;試驗種竹、種豆、種麥。
這份計劃中,他還提出兩個請求:求請農林局時常教誨指導,頒發淺說書冊或年中指技正技士親臨指示一二次;求請農林局每年發銀二千元以津貼之不給。
“從這個手稿中可以看到,梁士詒力求通過現有力量,改良生產,提高民眾智識與耕種現代化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李吉奎說,由此看出,他並沒有忘記家鄉民眾,雖然有了地位,愛鄉的赤子之心未泯。
梁士詒的行為還影響了他身邊人。79歲的梁啟釗曾目睹梁士詒八姨太譚玉櫻親自在三水白坭教授學生。“我那個時候10歲左右,梁士詒的八姨太經常返回三水,身穿旗袍在創辦的學校中收留窮人的孩子並親自授課。”梁啟釗說,八姨太知書達理,頗受鄉親們愛戴。“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梁士詒八姨太還計劃在家鄉建一所學校,後來因為她身體不太好,沒有建成。”梁建宏說,她還出資建橋、資助水利建設等,鄉民無不為之歌頌。
正因為梁士詒的善行善舉,獲得了民眾的認可,他的故居“海天書屋”以及墓地“梁氏佳城”被村民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梁士詒,這位鄉賢已長眠桑梓。時至今日,他的傳奇仍在家鄉傳頌;他崇文務實的精神,仍激勵著家鄉人幹事創業;他關心桑梓,他和他家人募資修建的堤圍仍抵擋著洪水,橋樑仍可供家鄉人行走。
閱讀更多 看三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