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區“一二三四”工作法 全面推進“無違建區”創建

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通訊員 韓翔)今年以來,吳興區按照省、市“三改一拆”決策部署,緊扣“美麗吳興”建設目標,創新實施“一二三四”工作法,切實推動城鎮環境面貌“騰籠換鳥”,取得顯著改觀。截至目前,吳興區全區“三改”累計完成908.87萬平方米,佔全年計劃的282%,提前超額完成計劃目標。

圍繞“一個主題”,創出“吳興速度”

在吹響創建“無違建區”這一衝鋒號之初,吳興區便成立百日攻堅領導小組。同時,組織召開全區動員大會,與高新區、各鄉鎮街道簽訂創建目標責任狀。通過統一領導,提升創建速度,保證創建時效性。在具體創建工作中,吳興區做到針對新增違法建築“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拆除”的“兩個第一”;針對存量違法建築做到“衛片執法監督檢查到位率100%,臨時用地處置到位率100%”的“兩個百分百”。

制定“兩張清單”,創出“吳興進度”

吳興區制定責任清單與問題清單,使得創建工作形成一個完整暢通、責任到位的機制“閉環”,確保各項行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一方面,吳興區上下眾志成城,從區級部門到村民小組,層層壓實責任,紮緊織密責任網,做到源頭參與、帶頭研究,拆違工作精細精準。全區內各鄉鎮街道始終堅持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負責、專職人員包乾的三級責任制。目前,吳興區已梳理責任清單十三大項,累計開展“兩違”日常巡查10921次。另一方面,根據《吳興區違法建設防控工作督查和問責辦法》,吳興區對高新區、各鄉鎮街道組織開展了多途徑、大範圍、深層次的自查互查,確保問題發現在一線、解決在一線,累計整理出六大類問題清單,排查各類問題190個。

開展“三大戰役”,創出“吳興力度”

近年來,吳興區打好組合拳,鐵腕治理,通過全力開展“三大戰役”,對關鍵難點予以重點突破,擘畫新時代發展座標。

過去,位於織裡鎮的嘉業皮革廠違法佔地1萬畝,留下了一筆生態賬。而誰曾想,經織裡鎮政府採取措施及時整治,目前2000畝土地已成功轉變成生態環保的新能源充電站,一次可容納5輛公交車同時充電,周邊8000畝土地正在復墾,真正做到了拆違還綠、拆違還路、拆違還民,實現從“整容”再到“美容”的轉變。這一巨大轉變,正是依靠吳興區強勢發力,打響存量拆違的“陣地戰”。

科技創新是拆違工作的一大支撐,吳興區還依託新技術,攻堅有力,打贏新增違建“清零戰”。8月份,吳興區引進省測繪大隊無人機航拍影像技術對全區新增違建進行督查,成功鎖定2013年以來變化圖斑,徹底核查遺漏隱性違建並開展“清零”戰役,做到以人為本、還路於民、為民謀利。2019年全區新增違建將再次形成現行性局面,責任界定更加清晰。吳興區將長期通過落實防控違長效機制,全面實現防控違網格管理信息化。

在“去存量”“零新增”兩大前置環節之上,吳興區凝心聚力,通過打好違法建築“殲滅戰”,完成“無違建區”創建工作上的最後一塊拼圖。按照管轄區域和職能範圍,吳興區在對違法建築進行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堅持每月推進一批,集中做好重點區域、重點村莊的拆違工作,從大區塊、大面積到微小違法建築,在細枝末節處打磨工作質量,實現全方位覆蓋。例如,依託“三級網格化”和智慧城管APP構建控違防違平臺,飛英街道及時發現並糾正違法建設行為16起,拆除違法建築約1000平米,拆除違規廣告200餘處。

展開“四項督查”,創出“吳興高度”

為了保證創建工作實效,確保區域綜合整治實現有策略、有計劃、有反饋的長效發展,吳興區科學決策、審慎管理,堅持開展“四項督查”。

首先,是堅持目標導向,做好定期督查。區“三改一拆”辦對高新區、各鄉鎮街道及時跟蹤檢查,定期通報結果並予以實時公佈。其次,是堅持民生導向,做好過程督查。區“三改一拆”辦與高新區、各鄉鎮街道實地對接,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引導群眾參與。再者,是堅持問題導向,做好專項督查。吳興區牢牢把控制新增違建項目、消除存量違建作為“無違建區”創建的底線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三級”巡查網絡體系。最後,是堅持效果導向,做好隨機督查。吳興區不斷完善“日記錄、周彙報、月交流”制度,並加大查訪力度。區“三改一拆”辦督查組聯合高新區、各鄉鎮街道對轄區內違章建築進行隨機抽查確認,共開展檢查20餘次。

撫今憶昔,兩相對比,隨著城鎮環境面貌的煥然新生,吳興區以更加美麗昂揚的姿態綻放在之江大地上,為浙江“大花園”再添水鄉秀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