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頭|一家三代梨園世家,紅極一時

【聚焦學習】

河北梆子演員李永泰和女兒金素梅(藝名)、金素芬(藝名)、金素珍(藝名)、外孫女金娃、筱銀娃一家三代梨園世家,曾在老包頭劇院薈萃一堂,紅極一時,在包頭戲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老包頭|一家三代梨園世家,紅極一時

-----

老包頭|一家三代梨園世家,紅極一時

-----

李永泰(1892年-1952年)河北武清縣人,河北梆子演員,工醜行兼演彩旦。1916年,李永泰帶領戲班“走西口”至歸綏(呼和浩特)、包頭、五原、陝壩(杭錦後旗)等地演出,同來演出的有女兒金素梅(青衣)、金素芬(鬚生)等22人,演出劇目有《錯中錯》《小寡婦上墳》《瞎子逛燈》《下河南》《殺子報》等。

1918年,李永泰來包頭定居。包頭雲壽街原是內蒙古族巴氏家族狄計的“戶口地”,早在嘉慶年間“走西口”人租押狄計的“戶口地”,建成院落形成雲壽街,道光年間雲壽街有張生富院、白有富院、呂廠福院等。李永泰購得雲壽街通順醬園李掌櫃的一處院,有正房8間、東房4間、西房5間,南房5間,與其兄李永勝同住一院,即是居室也是排練場。

老包頭|一家三代梨園世家,紅極一時

1915年,皮毛行天義成經理張汝猷、私塾先生白瑛等投資購買智家永合成地70畝,仿北京“八大胡同”建成平康公司。

1923年,京綏鐵路延伸至包頭,大量東路人(京、津、翼、魯、豫)“走兩口”落戶包頭,為適應東路人娛樂的需求,演出京劇、河北梆子,李永泰、李永勝租平康公司地段籌建魁華舞臺,為集資採用“送大票”的辦法,即印製紅紙大戲票,票面五元、十元不等,由李永勝任班主(經理),班主領上坤角分別送往錢莊、銀行、飯莊、貨店等大商戶,大戲票不限日期,可常年使用,集資3000餘元。李永泰購置戲箱一付,有固定的戲箱和演員“班底”,從而能使多個劇團來包頭演出。

魁華舞臺正池分男女分座,還設東西包廂,全園可容400餘人,晚間點燃汽燈開戲。由於老包頭山西人居多,喜歡晉劇。因此,魁華舞臺採用“兩下鍋”的辦法,即晉劇與京劇或河北梆子、評劇同臺前後演出,亦請來不同劇種名角專場演出。

李永泰(醜行)、筱桂鈴(旦角)、韓月樵(女武生)等演出河北梆子。蓋連仲(紅淨)、李桐來(老牛、花臉)等演出京劇。張玉璽(獅子黑)、李子健(青衣刀馬)、筱桂桃(青衣刀馬)、劉明山(五月鮮、青衣)、劉寶山(十二紅)、十六紅等演出中路梆子。金靈芝(青衣花旦)、劉金霞(青衣)、劉彩霞(小旦)等演出評劇。後由於老包頭山西人居多,李永勝邀來很多晉劇名角來包頭演出,使晉劇逐漸成為包頭的主要劇種。

老包頭|一家三代梨園世家,紅極一時

魁華舞臺建成後,李永泰粉墨登場,演出拿手好戲《小寡婦上墳》《瞎子逛燈》《十八扯》《殺子報》等。李永勝亦是淨角演員,領戲是他的內行,他演戲不及李永泰,但他能做京、晉、評等劇的“底包”,即下手演員,偶爾舞臺缺個配角他就粉墨登臺。魁華舞臺建成請來各地名伶,一時營業興旺,李氏兄弟成為包頭戲劇界的頭面人物。

1935年,平康公司(白映廋、白映樞、樊君山)增資5000元,李永泰兄弟增資3000元,由大德森木店承攬翻修魁華舞臺成木板樓座,改建為西北劇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