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關於災難的電視劇或電影在影視產品中一直佔有一定的份額,但是近幾年隨著熱門小說改編電視劇的盛行,仙俠劇、古裝宮鬥劇、穿越劇等風靡。現在僅在特殊的紀念日或者偶然間才能看到災難題材的影視劇作品。當然,

人們打開影視劇作品首要的目的還是娛樂至上,而災難,本身帶有的痛苦性和憂鬱性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但是《這座城那家人》這部以地震為背景的電視劇不同,細膩地拍出了災難的痛苦的同時,也將生命的頑強和人間溫暖淋漓盡致地表達,讓觀眾看到在災難面前人類愈激愈強大的生存欲。這部電視劇不僅是當下眾多電視題材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電視劇中迸發的正能量更是難能可貴、不可多得的。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這座城那家人》是改編自唐山籍作家李焱的長篇小說《平安扣》,講述了1976年,一場7.8級地震,礦場工人王大鳴失去身懷六甲的妻子,而陶瓷廠的女工楊艾也失去父母,大姐家留下一個震成啞巴的小兒子。王大鳴和楊艾做了半路夫妻。除了老媽馮蘭芝、老丈人林兆瑞、小舅子林智誠、小妹王衛東,王大鳴還收養了隔壁劉家兩個兒子。九口人、六個姓,這個非血緣組合的一家子,經過地震、非典、情感糾葛及癌症折磨,在改革開放時代變遷中,掙脫震後的困厄,最終重建家園的故事。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真實是對歷史的致敬

這部作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獻禮的劇目,優秀的製作團隊和演員陣容保證了本劇的質量。導演邵警輝作為臺灣著名導演,攝影師出身,有著臺灣重量級攝影導演之稱。從他的代表作品《幻城》《孤芳不自賞》來看,畫面呈現的美感和質感是導演格外重視的。在《這座城那家人》中就表現的格外明顯。故事發生在1976年,導演對於那個時代的還原是煞費苦心。在電視劇開篇我們就能看到紅磚砌的矮房子裡,黑白照片裝在老相框裡掛滿牆壁;身穿白色背心、淺藍色短袖外套的工人服裝的演員騎著自行車在塵土飛揚的街道上經過;晚上納涼時,每人手持一把蒲扇坐在巷口……

時代感溢於言表,這不是花多少錢搭建拍攝場景可以計量的,導演還原了一個時代,為年輕觀眾重塑一個時代。小到買包子的糧票、盛飯的碗,大到震後現場的一片狼藉、隨時代不斷更新的街道佈景,點點滴滴的真實裡都融合了導演對作品的尊重、對歷史的致敬。這一點是當下許多隻為快速講故事而忘記畫面的精緻程度,或者是隻為畫面的美感卻丟失時代背景的真實性的影視劇作品沒有做到的。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演員陣容不奢華卻大氣,李建義和薩日娜這兩位老戲骨舉手投足間的穩重感讓人心悅、踏實,馬元、童蕾作為實力派也是用真摯演技全力塑造角色。其他演員雖不是當下的流量擔當,但是對角色的拿捏把握也是恰到好處,想必在這部電視劇綻放的演技定能為日後的演員道路做鋪墊。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除了演員和導演的付出之外,總製片人孟凡耀也是整部劇的靈魂導向,這位手持《激情燃燒的歲月》《喬家大院》等優質電視劇作品的製作人在電視劇的發佈會上對劇組工作人員說:“你們給自己做的同時所貢獻的就是給廣大電視觀眾一個交代!”還有編劇三次下唐山,用兩年時間改編劇本;演員為了貼合角色,閱讀相關資料、做筆記、分析人物心理……沒有所謂的天生優質,所有人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締造出精品。而他們的堅持付出都只為真實還原歷史,讓觀眾在真實感中感受故事的精神。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傳播正能量始終是傳媒行業的義務

溫暖人心的從來都是閃著光亮的細節。而在《這座城那家人》這部電視劇中,溫暖人心的細節比比皆是,而且細膩、感人至深。

在電視劇開篇,為觀眾呈現的是其樂融融的一個大家庭、充實滿足的一個時代氛圍。老頭為了讓老伴安心,來不及洗去臉上的汙垢騎著自行車飛奔只為讓老伴看到自己安全而安心。老伴也是幾句臺詞裡滲透著對老伴工作的擔心,但面對老頭的“報平安”,欣喜露在臉上,沒有任何責備和怨言。王大鳴在帶領小分隊在挖煤產量比拼中獲勝後,立馬換裝準點去接懷孕的妻子,妻子後座上包裹的軟墊、一隻手穩穩地握住自行車,一隻手緊緊握住妻子的手,幸福和滿足侵染在空氣中。這兩對夫妻在生活中的細節呈現出的相濡以沫、相互體諒是他們對愛情的最好詮釋,也折射那個簡單、奮進的年代人心的真摯和單純。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除了小家裡對愛情的解讀,還有大家庭對災難的應對。當眾多美滿的家庭突遭地震的偷襲,死裡逃生滿身泥濘的倖存者蹲在廢墟邊放聲哭泣,但是殘忍的地震好像失聰,對於人們的哀嚎沒聽進去絲毫,餘震一波接一波。薩日娜飾演的主心骨馮蘭芝面對一波又一波噩耗,對天長嘯:“我要長長久久的活著,我要活出個樣給你看!”就在這沒有回應的吶喊聲中,喊出了人類最頑強的生存欲,即使面對錐心之痛,也要堅持活下去,為了逝去的人而活下去。就像一句臺詞:死多容易,活著才困難。就在她吶喊時,在她身後站立著節後倖存的人,從低頭喪氣到仰望天空,隨著她的吶喊,默默完成心理的轉變,靜靜埋葬痛苦,抬頭開啟接下來的生活。在馮蘭芝的提議下,王大鳴收養鄰居留下的兩個兒子,也為王大鳴點燃活下去的希望。後來女工楊艾出現,自己為自己提親,為的不是愛情,是生存。她對王大鳴說,你心裡只有你的妻子,我的心裡也只有我的愛人,但是我們可以搭夥過日子。而後衍生出的愛情暫不說,但在大災面前對於生存下去的共同目標抱團取暖的意念值得被人尊重。 一個家庭血緣親情是紐帶,而在《這座城那家人》裡,生存、感恩是紐帶。這是人們面對天災做出的絕地反擊。


《這座城那家人》九口人,六個姓看這部燃心熱劇如何溫暖整個冬天


不管是小家庭還是大家子,人與人之間最普通的愛情、親情、友情、恩情被一一放大,這是這部劇最具有傳播魅力的地方。而在當下眾多被消費的電視作品中,鮮有作品的思想境界有如此高。其實,傳播正能量一直都是傳媒行業堅守的一份責任,只是市場經濟的風向標不斷波動起伏的時候,有時容易迷失自己。在風浪中堅守自己的本心,既是這部電視劇大放異彩的原因,也是電視劇乃至整個傳媒行業必須做到的。

鋒頭

鋒頭:做有態度的文娛評論平臺

文娛評說 | 收視輿情 | 影視圈論 | 藝考編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