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一扶贫干部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

在塔拉布拉格流域的中下游,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层层叠叠的绿色覆盖下雄奇壮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北房身村就坐落于豁子梁的东南。随着巴林左旗扶贫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这个静谧而贫穷的山村,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赤峰市一扶贫干部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

刘凤明,2016年由巴林左旗旗委组织部选派到哈拉哈达镇北房身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吃住到村里,走遍了全村494户,以脚步丈量帮扶路,俯下身子带头干,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场面,受到了当地干群的一致赞誉。

赤峰市一扶贫干部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

刘凤明被选派到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北房身村任第一书记。面对这由原四个行政村合并的人口较多、班子成员年龄较大、村级事务繁多的行政村,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按着组织有关要求和所肩负的使命常期驻村工作。经过近三年来的扎实工作,北房身村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和基层组织建设都起到了明显变化,他本人也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

赤峰市一扶贫干部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

面对原来的班子涣散,扶贫工作基础差,工作不细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较多,他利用工作之余,经常入户走访老党员、群众代表和本村的种养殖能手,不断掌握本村的实情。特别是利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大排查大整治和扶贫攻坚集中会战有利时机,对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走访,对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完善了全部扶贫档案,贫困户扶贫项目达到了全覆盖,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因工作扎实,以村为家,与村民打成一片,得到了全村百姓的认可。

赤峰市一扶贫干部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

特别是在精准帮扶上,他主动联系五户较困难的贫困户,对各户逐一掌握致贫原因,因户研究帮扶措施,激发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帮扶的刘玉国这户,四口之家,家属身体不好,儿子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女儿又在上学,家境十分不好。面对这种情况,刘凤明同志采取了很多的帮扶办法都不是很有效,这让帮扶人十分着急。在去年的一次入户走访中,他无意间发现老实忠厚的刘玉国画画很好,手艺比较巧,这让帮扶人立刻找到了该户的发展方向。

于是,在镇政府组织的笤帚苗加工培训班时,刘凤明主动给他报了名。通过培训,刘玉国同志很快掌握了笤帚捆绑初加工技术。回到家里,他就利用旧自行车改装成简单的加工设备,在家开起了手工笤帚加工作坊。家属党桂梅身体不好,看到这绑笤帚不费体力,也跟着老公学起了这项技术,家庭作坊也越干越好。后来,夫妇二人又参加了精品笤帚培训班,去先进笤帚加工厂学习,两人很快掌握了精品笤帚加工技术,开始从事精品笤帚加工。通过帮扶人帮扶和贫困户自身努力,去冬今春利用农闲时间,刘玉国家庭作坊收入1万多元。因这贫困户帮扶措施精准,成效显著,得到了市旗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并多次到刘玉国家视察和指导工作。近日,在帮扶人的争取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刘玉国家又得到社会扶贫资金捐助,为其新建100平米笤帚苗贮存库,为其后续发展打好了基础,现此户已达到脱贫标准,实现脱贫。联系的李凤民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家庭收入年年提高,在今年的6月份动态调整中,此户已稳定脱贫。另外联系的三户贫困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今年年底全部实现了脱贫。

在刘凤明的示范引领下,北房身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在原引进笤帚苗加工厂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一处笤帚苗加工厂、村里新建的粮油加工厂也投入使用,本村主导产业笤帚苗种植、加工链条得到延伸,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贫困户由原来的202户,调整识别为现在的172户,其中45户未脱贫,127户已脱贫,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因工作扎实、业绩突出,他本人也在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的表奖会上被评为全旗脱贫攻坚优秀帮扶责任人。

通过几年的驻村工作,刘凤明利用住在村里的便利条件,通过走访常住户、接待来访户,积极宣传相关政策,了解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反映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就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与村两委、村民进行研究和探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有效加快了工作进度,推进了工作落实。

刘凤明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普通第一书记,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在致富路上帮助群众描绘致富的希望,他用耐心细心恒心塑造了基层扶贫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中他从不止步,更不自满,正如他所说的“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攻坚在路上!”(盛文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