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敏腔”創始人——李正敏

秦腔“敏腔”創始人——李正敏

秦腔“敏腔”創始人——李正敏

李正敏於一九一五年出生在長安縣狄寨原上一貧寒農民家裡。一九二六年,十一歲的李正敏難以度日,隨父到西安謀生,入正俗社學戲。在著名教練黨甘亭(人稱胎裡紅)和高登嶽等的教授下,李正敏勤學苦練,發奮鑽研,技藝進展很快,但他的天資並不過人,曾因唱錯戲而受到教練責打。第一次登臺演出摺子戲《審餘寬》,緊張過度爛了戲,為此教練對全科學生“打通堂”,當然他是被打得最重的。從此以後,他更加勤奮,不到三個月這出戏正式公演時,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真可以說是一鳴驚人了。他的才華和好學由此受到老師們的重視。隨後他又演出了《斷橋》、《祭江》等傳統劇目,進一步獲得戲劇界和觀眾的好評。他演出的《五典坡》、《玉堂春》和《白蛇傳》被人譽為“李氏三部曲”,流傳至今,家喻戶曉,譽滿三秦。難怪當時有一石龍者,在報端寫文贊李正敏“五六年來,夜無虛席,每出一新戲,更為轟動西安,蜚聲秦隴,此雖比之梅氏(蘭芳)亦無遜色。”著名戲劇家封至模在《陝西四年來之戲劇》一文申說:“蓋李之長在唱,彼時正嗓音完整,精神飽滿,兼善運用,每唱一曲,雖大段亦一氣呵成,耳音為之一快。”

秦腔“敏腔”創始人——李正敏

李正敏《五典坡》劇照

一九三五年,李正敏應上海“百代公司”邀請,赴滬錄製《探窯》、《趕坡》、《二度梅》、《斷橋》、《走雪》、《遊園》、《黛玉葬花》等唱片,從此,“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之大名,譽滿秦隴,併為國人所知曉。一九三六年,李正敏先生脫離正俗社,自己搭班組成正藝社,開始由一個演員而成了領班的。然而光憑會演戲而沒有靠山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他的正藝社在西安無法長期演出,只能轉於外縣鄉鎮和隴地山城,飄泊江湖,賣藝度日。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班社實在難於維持正常演出,他自己又貧病交加,只好含著淚水,把一班學生轉交他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正敏被吸收到西北戲曲研究院工作,先後擔任該院秦腔劇團團長和演員訓練班主任,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秦腔藝術的改革和發展,為《遊西湖》、《趙氏孤兒》等戲的演出,為秦腔表演藝術培養接班人等,都做了大量工作。就是這樣的一代藝術大師李正敏先生,在十年浩劫中也末能倖免,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舊班主”,從肉體到精神受到嚴重摧殘,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二口含冤辭世,終年五十八歲。

秦腔“敏腔”創始人——李正敏

李正敏《黑叮本》劇照

李正敏先生從藝四十六年,但他的舞臺生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就終止了。在二十多年的舞臺實踐中,他創造了眾多典型藝術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他在《五典坡》裡,塑造的王寶釧,更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難怪人們提起李正敏就想到王寶釧,簡直把王寶釧與李正敏分不開了。

秦腔“敏腔”創始人——李正敏

李正敏《五典坡》劇照

《五典坡》是秦腔一出優秀傳統劇目,經過李正敏先生的演唱,更是得以廣泛流傳。他在表演上,把王寶釧善良、忠厚、純樸、剛毅的性格和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維妙維肖。在唱腔藝術和秦腔音樂的改革上,他是做過一番努力的。他博採眾長,認真學習秦腔前輩藝術家的唱腔藝術,不論生、旦,只要有長處,他都細心地琢磨,推敲、探索,溶化在自己的唱腔之中。黨甘亭、王文鵬、陳雨農,楊金聲,和家彥等老藝人。不但向前輩學習,還經常觀摩同輩蘇哲民,蘇育民、李正華、區藝華、張正榮等名家的演出,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以豐富自己的唱腔。結合自己實際,經過追求和探索,創造出新腔來,這就是獨樹一幟,自成一派的聲腔藝術——“敏腔”。

秦腔“敏腔”創始人——李正敏

李正敏《探窯》彩繪

在《五典坡》的《探窯》這出戏裡,他的聲腔藝術得到充分的展示。關於“老孃不必淚紛紛”這一板戲的唱腔藝術,可以說是一代之絕唱,直止目前,還沒有第二個人所能達到。他唱腔的藝術特色是:情中帶悲,悲中有柔,含蓄樸實,情真意切。行腔演唱抑揚頓挫,四聲分明,擊節有聲,剛柔兼備。“單丟下苦命命苦寶釧女”這句唱詞最具有“敏腔”的代表性,他在唱時,把“苦命命苦”四個字用拉腔的方法顛開,著重突出兩個同時出現的“苦”字,託 音與絲絃交織在一起,哀苦有聲,婉約動人。然後大口換氣,稍有停頓,隨即運足底氣,“寶釧女”三個字是噴唱而出,簡直有雷霆之力既收到了強烈的感人的藝術效果,又把王寶釧一十八載的積憤、委屈、苦節表露無遺。這出戏不知打動多少觀眾的心啊!難怪在李正敏先生逝世的當天,一位老工人沉痛地說:“唉,今後再也看不到李正敏先生的《五典坡》了”!

秦腔“敏腔”創始人——李正敏

李正敏先生塑像

李正敏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湧現出來的影響頗大的秦腔表演藝術家,被譽為“秦腔四大名旦之一”,又稱“秦腔正宗”。王紹猷先生他所著《秦腔記聞》一書裡,對李正敏高度讚揚說:“歌唱極其動人。餘音嫋嫋,迴腸蕩氣;歌喉婉轉,耐人尋味。”

推薦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收看李正敏先生演唱的秦腔《探窯》選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