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非遗传承人揭开大方漆器的神秘面纱


贵州省大方县不仅有着“古彝圣地”的称号,也被誉为“国漆之乡”。大方漆器早在1700年前的蜀汉时期,就已经和金银成为财富的象征。

大方漆器具有图案幽雅逼真、质地坚实、造型古朴、漆色光亮、经久耐用等特质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大方栽培漆树的历史,距今已1000多年,作为贵州三大宝之一的大方漆器,曾名噪一时,几百年来创造了无数辉煌,它是贵州最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

“彝族是首先将漆器运用到生活中的。从历史上可追溯到东汉年间,彝族同胞发现这个漆干透以后,有其它任何涂料没法达到的功能,比如耐酸、耐碱、耐盐、耐高温、防腐等这些特性。” 贵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彝族匠人逐渐将漆器工艺完善,不仅考虑它的防腐性,做一般的涂层用,还把它用于工艺品。大方民间髹漆艺人不断在革器基础上进行改良,形成了一套更能体现器皿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的皮胎漆器制作工艺。明洪武年间此制作技艺已基本成熟,距今已有600年的厚重历史。

大方漆器选料精良,采用皮胎和布胎,需经过五十多道工序、八十二道生产环节才得以完成。

“朱红推光似珊瑚,黑漆推光如墨玉”。漆器是漆的艺术,漆器的设计要求材料、造型、装饰三者的统一。

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大方漆器既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不少坎坷。清道光年间,大方漆器曾达到繁盛,各类漆器作坊达数十家,从南到北形成了“漆器一条街”。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营漆器厂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浪潮,渐渐失去了生产和发展的动力。

2013年,为了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光友带领儿子与徒弟们成立了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工艺制品厂,这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但漆器的传承和发展不只是需要物理上的空间,更需要新生代力量的延续。

高光友说:“现在大方最缺就是漆器人,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来吸引年轻人,特别是热爱传统工艺的年轻人。”

“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荡起虎斑色,担起钓鱼钩。”这四句描述的就是中国传统漆器中,贵州大方漆器的神韵。

时间在高光友这里仿佛停滞不前,在孤独的漆器世界里,唯一使他停驻目光的也只有手上那支镌刻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