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人總是到失去了才懂的珍惜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去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

阿米爾,如果上天給你一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你願意走下去嗎?

這是小說《追風箏的人》給我們提出的人生命題。

《追風箏的人》:人總是到失去了才懂的珍惜

這是一個有關友誼,親情,心靈,愛和救贖的故事。這本書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讀過,即使沒有讀過,一定也被身邊的朋友安利過。

初讀這個故事是在我18歲的時候,那時的我還很懵懂,只覺得令人驚歎和感動;如今6年過去,再次拜讀,依然熱淚盈眶,或許是經歷過社會的蹂躪,我從這本書看到了更多的東西。有了更深的見解。

《追風箏的人》是卡德勒胡塞尼的處女作,豆瓣評分8.9,常年高居豆瓣top250榜首,文青或者偽文青的必讀書目之一。在新世紀的暢銷書中歷經大浪淘沙,躋身經典之列。說經典或許有點過譽了,但是,這絕對是一個值得一讀的故事。

拋開這本書的民族和戰爭的宏大背景不談,我把眼光對準了個人和內心。


讀過小說的人,一定會喜歡哈桑。在本書中,哈桑是完美的存在。

哈桑是主人公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弟弟,同時也是個哈扎拉人,奴隸的身份奪走了他本該享有的一切。但哈桑並不知情,他永遠活在他純潔的世界裡。

他寧願為阿米爾承擔了一切罪責,只因為他把你當做最好的朋友。

《追風箏的人》:人總是到失去了才懂的珍惜

阿米爾教唆他用彈弓射狗,在大人面前他從來不說出阿米爾的主意;他聰明無比,懂的阿米爾的所思所想,是阿米爾故事的忠誠聽眾;當阿米爾受到大齡孩子的威脅時,他挺身而出,保護他不受傷害;風箏大賽中,他是阿米爾的得力助手,也是那個為阿米爾追風箏的人。

他幫他爭取所有的榮耀,他幫他承擔一切的罪責。

直到有一次,在追風箏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阿塞夫尋釁報復,哈桑受到了這一生最沉重的傷害,而他視為最好朋友的阿米爾,卻選擇了懦弱逃避退縮,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好朋友受傷害而不伸出援手。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阿米爾內心收到愧疚自責的折磨,然而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哈桑強忍著身體和精神的傷害,當做此事沒有發生過,依然笑臉相迎盡力接近阿米爾,但是飽受內心折磨的阿米爾選擇了自欺欺人的方式來緩解內心的痛苦,哈桑的存在就是不停提示著自己所做出的愧對良心之事。

於是,阿米爾設計誣陷哈桑偷竊。在父親的觀念中,偷竊是最不可原諒的罪行。偷竊是一切罪行的原型。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事情了。

於是哈桑和養父阿里離開了。

不久以後,戰亂席捲了阿富汗,阿米爾跟隨父親前往美國謀生。往事也逐漸淡忘在回憶中,阿米爾在美國娶妻生子,過安穩日子。

直到20年後,阿米爾童年的知己兼領路人拉辛汗打來了一通電話:這兒有一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再次踏入了阿富汗的國土。

回到故土,卻得知最好的朋友哈桑死了,為了保護阿米爾的家園而被塔利班殺害。

為你,千千萬萬遍。當年在追風箏之前對自己做出這個承諾的人永遠離開了……

《追風箏的人》:人總是到失去了才懂的珍惜

後悔嗎?愧疚嗎?早幹嘛去了!

人就是這樣,擁有的時候不覺得,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有些東西,失去了還可以找回。但是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再也不會回來!

生活不是小說,沒有那麼多一次一次贖罪的機會給你。

就算真的得到了被原諒的機會,但是,原諒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有些事,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

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當前,珍惜那個能夠為你付出一切的人。因為,生活不是小說,所有的感情,身邊的人,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哈桑那樣,不論發生什麼,都永遠能夠做到為你,千千萬萬遍。

如果你是付出的那個人,我也要奉勸一句:不要太在乎一些人,越在乎,越卑微。並不是所有人都懂的珍惜,這個世界有壞人,有時壞人壞得很徹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