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著名的量子天體物理學家惠勒(John Wheeler)和林德(Andrei Linde)回答:首先是意識的,然後才變成物質的。一切物質都是被意識過的。沒有經過觀察者的意識處理,就沒有觀察到的現實。那麼,誰是觀察者呢?生物學家蘭扎(Robert Lanza)在他的“生物中心論”中指出:生物,特別是人,是宇宙的觀察者,並直接參與了宇宙的創造過程。
如果宇宙是意識現象,企業、市場、管理活動也應該有對應的特徵。
在這一假設下,筆者建議未來管理的三大軸心是意願、場有和信號。
簡單地說:①組織內外的意願是最關鍵的資源,匯聚意願是管理的核心活動。②組織的存在是一個“場有”現象,組織因場而聚,因場而散。③一切產品都是價值信號的媒介,信號是包含意圖的信息,產品是傳播價值意圖的媒介。
1.意願系統和信號能力
商業組織是意願系統。信號能力是組織的超級競爭力。
半個世紀前, 邱吉曼(C. West Churchman) 和阿科夫(Russell Ackoff)就用意願系統(Purposeful System)解釋能動的社會組織。今天,他們的“意願系統”的概念先進性更加凸顯。
如圖一,辨別機械、有機和意願系統的方式有下面三項:
(1)系統目的(objective)和目標(goal)的特徵。對於機械系統,例如手錶,它沒有目的,只有“準時運行”的目標,而且在設計製造完成後,就已經內置。手錶沒有目的,它可以是計時裝置,也可以是禮品,隨主人而定。有機系統有目的,也有目標。不過,目的單一,例如花草、動物的目的就是“活下去”。為了單一目的,有機系統的目標可以調整改變。例如,為求生存,熊可以找野果,或捕食小動物,甚至冬眠。意願系統是人的社會組織系統。社會組織的人可以隨著意願變化而改變系統的目標和目的。例如,走戈壁是威脅生命的活動。如今,它成為EMBA學生宣揚生命力的活動。
(2)手段和目的/目標之間的關係特徵。機械系統實現目標的手段單一,一旦設定,不能改變。有機系統實現目標/目的的手段多樣,但在進化中被固化,不會在系統生命期內創造新手段。意願系統有學習和創造的能力,可以不斷製造新手段,改造舊方法,甚至改變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係。例如,有人用自我犧牲的方式表達信仰和信念。對生命而言,本來生存是目的。現在為了一個新目的(表達信念),不生存(自我犧牲)成為手段。
(3)信息的來源和使用特徵。對機械系統,如手錶計時方法,信息是外部輸入並內置不變的。對有機系統,信息是內外對應的。例如,動物與食物源之間刺激和反應關係。對意願系統,一切信息加工(處理、提純、溝通)的過程也就是信號生產和消費的過程。信號是包含意圖的信息, 例如,狼煙烽火是敵人進犯的信號,情人節玫瑰是愛的信號。對於社會組織,“信號能力”集中體現了意願系統實現目的/目標的能力、創造手段方法的能力和資源管理的能力。它代表一種利用信息溝通意願的能力,它能改變資源的性質和數量。
美聯儲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作證時說道:“假如您認為您完全理解了我(關於市場)的講話,您一定是聽錯了。”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格林斯潘必須通過發送微妙的信號來調動市場意願。微妙在於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強調信號能力的意願系統一般都突破和超越了因果關係思維,因為:① 目的和目標不僅多元,而且變化;② 實現手段在不斷創新;③ 手段與目的之間可以互換;④ 資源/能量形式都不是單獨存在,都附有表達意願信號的功能。而且,資源形式既是信號的媒介,也是信號的一部分,不適合做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分離;⑤ 信號可以是悖論的、辯證的、共時的、學習的,甚至隨機的。2018年最生動的案例莫過於朝鮮半島的局勢變化。只有從意願、場有、信號能力的角度去分析,我們才能看得懂各國紛繁複雜的招數。
管理學的一般世界觀還停留在牛頓力學階段,即只相信和接受客觀實體(objective reality)。而適配意願系統和“ 信號能力” 理論的世界觀必須是互動中的實相(intersubjective being)。
西方一些學者提出的“場”概念比較適合解釋意願系統的能動性,但他們沒有講透。相比之下,哲學家唐力權的“場有論”為意願系統管理提供了配套的東方世界觀。
2.場有論、時間空間化、空間時間化
首先,場有論沒有實體的概念。“一切現實都是關係”,“一切均衡只是準均衡”,“一切事物都在成、住、壞、空的流轉歷程中”(懷特海)。所以,場有論的世界觀是一元的:一切都是活動作用和歷程。實體其實為“實相”,有暫時物理特徵的顯現。資源/能量(以下簡稱能量)在形式上疊加,信號在特定時空匯聚,於是產生實相效果。它不久就被替代。
現代電子產品和網絡服務是場有實相最直白的例子。
從BB機到智能手機,從雅虎到谷歌,一切因場而生,因場而滅。打開儲藏間,撥弄一下滿紙箱的過期的電子產品。它們幫你理解什麼是因場而生,因場而滅。這裡,場即是市場綜合條件的互動作用。互動作用凝聚在一起,於是有了市場機會和對應的產品。消散了,產品便成為回收品和廢品。
能量疊加為凝,信號匯合為聚。到了下一個時空,因為活動作用,信號和能量的凝聚又產生不同的實相。所以,實相存在於活動作用中。活動作用的綜合形成場效應。存在(有)也就是場效應的實相表現,是場有(唐力權)。
工業革命以來的技術產品,看似是工程效率競爭的結果,其實都是科學技術、社會文化、政治政策、集體心理等力量縱橫交錯而形成的場效應。
內燃機、交流電、精益管理、互聯網、Wi-Fi……場效應制造商業機會,場效應維持產品實相的存在。沒有場效應,像亞馬遜和特斯拉這樣的企業早就消失了。
唐力權認為,在場有的活動作用過程中,信號和能量不斷有機會凝聚,不斷以不同實相的形式展現。如果信號內容越來越深刻,與能量結合的形式越來越生動,信號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有影響力的信號代表“權”。如果能量疊加的累積效果越來越大,它的“能”級別越高,它與信號之間就有加權效果。二者組成不可分割的“權與能”。它只能在活動作用的歷程中不斷展示。“權能”既可以昇華,也可能走向寂滅,這就是它的造化(去創造或被化解)。
如此,“實相”的企業和產品其實是權能(信號和能量)在場的活動過程中的凝聚效果。企業是場的權能活動作用現象。產品是場活動的信號和能量凝聚的暫時實相。二者都是場效應,不是實體存在。
商業活動中,人的意願依場活動中的信號變化而改變。那些有高超信號能力的企業家善於把企業和產品化為傳達信號的媒介。他們的高超信號能力直接有助於企業組織調用資源。這些企業家成功地收穫意願場有中的權能效益。馬斯克就是這類企業家中的佼佼者。而賈躍亭的失敗仍暗含其思維的先進性。
從實體論的角度看,特斯拉是失敗的產品,因為每個階段的價值承諾(數量、設計、質量)都沒有兌現。從意願場有的角度看,特斯拉、SpaceX和太陽城是利用場效應的典範。
馬斯克管理的重心在於保持一個權能(信號和能量)不斷凝聚的意願場有。每個時期的產品不過為企業權能開顯的實相。它們不斷被替代,持續昇華到下一個權能境界,以另一種實相出現。他的危機在於,一旦昇華活動停止,作為信號媒介的產品(例如特斯拉電動車)發出紊亂的信號,消費者追隨的意願開始消散。於是,作為場有的企業將塌陷。
到2018年6月,馬斯克就處於這樣的臨界點。
從“意願場有”的角度看,樂視把產品當作發送商業模式信號的媒介。
每過一段時間,樂視就推出具有轟動效果的計劃,從影視、超級電視、體育到超級手機和超級電動車。它的系列計劃確實有梳理意願的效果,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資深企業家參與其中。不過,賈躍亭的先進性只停留在“空間時間化”的維度,即不斷有新版本的產品概念牽引市場意願。但是,在“時間空間化”的維度,樂視從計劃到計劃,每一代產品都是未完成時態。這就極大地削弱了樂視只是在商業和社會“場”之中的權能地位,使之無法獲得實相凝聚效果,最終走向潰散和寂滅。
目前失敗的樂視從另一方面說明意願場有效應存在。
較之於核心競爭力理論,意願場有論和信號能力更加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解釋水平。它把管理活動聚焦在三個維度上:① 時間空間化。企業要利用消費者意願,激發場效應,及時將能量和價值信號具體化到產品形式中去。② 空間時間化。企業尊重消費者意願的變化,持續組織新的場效應,新產品的設計、製造和營銷必須對應意願場有的變化。③ 企業對意願場效應的深刻把握就反映在它提純和溝通價值信號的能力。產品只不過為發送價值信號的媒介。
如圖二所示,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公司是這三個維度的集大成者。現在,蘋果在維持中等待被超越。
按照“奧克姆剃刀”(Occam’s Razor)原理,最簡潔的(自洽)解釋也是最合適的。意願場有論和信號能力為後工業時代的管理提供了簡潔並且自洽的理論解釋。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眾號:imciow
閱讀更多 CIO之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