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据新华社

据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18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的“灾难墙”上,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8000余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解放军仪仗大队18名礼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伫立。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同一时间,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礼兵将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之后,王晨发表讲话。

除了曾遭遇浩劫的古城南京、在浸润着同胞血泪的白山黑水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抗战纪念场所,各地群众通过各种追思纪念活动重温民族痛史,缅怀同胞先烈,祈愿和平永驻。

12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以国家公祭筑牢共同记忆》的评论。评论指出,今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又新增了26人;今年,已有20位幸存者永远离开,他们没能见证第五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时光无情流逝,“哭墙”不断延长,幸存者不断离去……一增一减,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关于那场悲剧从未消失的民族记忆。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是沉痛缅怀的仪式,更是振聋发聩的警钟。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

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南京这样立法悼念

在南京,国家公祭日所有人都需要默哀吗?娱乐节目还能播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能穿吊带、热裤吗?对美化侵略战争之人该如何惩戒……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当天正式实施的《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对这些问题都做出了回答。

条例明确,国家公祭活动期间,国家公祭设施周边禁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本市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在国家公祭日当天应当停止刊播一切娱乐性报道或者节目。

条例还明确,对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侮辱、诽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等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特设了“宣传教育”专章,提出了构建全面、完整的国家公祭宣传教育体系,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中明确,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学术交流、史料巡回展览、民间交流活动等方式,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推动国际和平城市建设,提升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影响力。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普及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新华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