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最後一次的財富週期(下)

原創:顧子明顧子明明公2018-12-12

前文回顧:

如今,很多坐在辦公室的80後90後白領們,享受著“小資”的生活,總以為自己優於自己的父母。

其實,坐在格子間裡面寫代碼和PPT的白領們,跟當年車間和工礦上的工人,在生產關係上並沒有區別。

為了三五毛捧著手機等紅包,和長輩們在菜市場為了三五毛砍價,樂趣都是一樣的,為珍愛的手機套上殼,與長輩們把結婚三大件中的電視遙控器包上塑料布也是一個道理。

不一樣的,只不過是產業經濟結構升級改革,讓新的產業鏈取代了舊的產業鏈罷了。

在產業鏈升級的過程中,雖然個人的相對層面並沒有提升,但是生產力的提升增加了絕對消費力,因此相比於過去,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優越感。

反過來看,一旦收入增速下滑,就像曾經美國驕傲的汽車工人如今淪為“鏽帶工人”那樣,勢必引發民眾的強烈不滿。

而只有主動提前通過供給端改革帶來的新就業,以及不斷的消費升級,才能滿足中國源源不斷畢業的大學生,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所以很多時候,在中國產業搞升級不能等市場的調節,而需要依靠政府的主導,這也算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秘訣之一。

不信你看看中國的那些富豪們,哪一個不是趕上了政策的風口?

上篇文章,解讀了中國成功的奧秘,在於大規模的基建以換取生產效率的提升。因此,我們也會明白,按照歷史的慣性,中國下一波的風口與“電梯”,依然會是基建,畢竟,還有龐大的就業嗷嗷待哺呢。

但是,出來混都是要還的,大規模基建帶來的負債,如今對工業和消費的副作用已經大於正反饋,曹德旺們都不得不把工廠往美國開,如果我們繼續搞實體的基建只會適得其反,降低中國的勞動生產效率。

故而在歷經五年的反腐之後,下一波基建的主要方向必然不會再是傳統的房地產,而是要為十九大報告中的那些“新動能”,搭建他們所需要的基建配套。

這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就像之前的三波房地產電梯,以及移動互聯網電梯一樣,只有抓住電梯上車,才會有機會。

那麼,下一波的“中國電梯”是什麼?什麼時候來呢?

要解答這三個問題,作為中國人,我們要明白有一種經濟規律,叫做中國特色。

1986中國發出了第一封“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郵件,但是時隔13年之後,第一代互聯網巨頭BAT才先後誕生。同樣,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標準在2000年就有了,但是時隔14年之後,第二代的移動互聯網才迅猛崛起。

因為中國作為後發展國家,並非是有了技術,市場就會自發的形成,而是要看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來如何搞基建,來人為的締造龐大的市場。

就像80年之後的三波基建大放水,放水半年之後房價就會一路飆升,同樣,99年和14年的互聯網兩波浪潮,分別源於98年中國政府組建了電信和聯通,開始大規模鋪設網絡骨幹網,以及14年拿到4G牌照的中國移動,以一己之力建了全球一半的4G基站。

記得90年代初上網需要5000的初裝費和6塊每小時的上網費,這種資費雖然能幫助電話局回收成本並獲得鉅額的利潤,但是根本無法締造中國龐大的互聯網用戶。

因此,在中國政府主導的兩波提速降費之下,大規模基建為中國帶來了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和移動互聯網用戶。

而正是用戶的迅速擴張之後,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才會迅速產生效果。

因此,幾乎所有的外國成功模式,移植到中國都會取得成功。甚至憑藉著中國的人口優勢,在第一次互聯網時代,就使得淘寶反超了eBay,QQ反超了 ICQ。

更不要說,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憑藉著中國移動鉅額斥資打造的4G網絡和廉價的資費,中國擁有了全球最多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阿里騰訊率先搞出來的移動支付和微信生態,反而成為了全球其他國家抄襲的目標。

因此,沿著通過基建將原本阻塞的龐大人口打通,利用人口和資本的聚集效應,實現高速發展這個中國成功的秘訣,我們會得出一個結論:

中國下一波的發展,跟之前的城鎮化、互聯網化、移動互聯網化一樣,根本的方向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增加“消費者數量”。

但是問題來了,無論是中國城鎮化還是移動用戶,中國都已經近乎接近於極限,能夠增長的空間已經不大,即使大規模投入也無法增加“消費者數量”。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下一波的增加的“消費者”,很顯然不會是“人”,而只能會是“物”了。

所以,未來中國如果要將物品之間建立廉價使用的“物聯網”,那麼一定就要在5G領域進行大規模的建設。

畢竟,5G和物聯網想要實現,需要投入的基站和資金要比4G多太多,以至於央企混改第一案,就是聯通拉著BAT在一路綠燈之下的混改。甚至今年從CDR到科創板,也都是給未來的生力軍們補充彈藥的。

但是,知道了電梯是什麼,未必會提前趕上風口,因為歷史上,以上一代技術的思路,模擬下一代技術的思路,都會撞得一頭包。

譬如依舊抱著第一代互聯網思路的百度,作為曾經中國互聯網的霸主,如今早已被騰訊和阿里甩得很遠。同樣,如果騰訊內部沒有孵化出微信而是繼續依靠QQ,那麼企鵝帝國也許早已淪為二線。

如今,以第二代移動互聯網思路為內核的美團王興和頭條張一鳴,早已開啟了對擁有搜索引擎這個絕對護城河百度的追趕。

就像世界第一架飛機,是由沙俄的莫扎伊斯基所建造,但是世界上卻公認美國的萊特兄弟是發明者,這是因為莫扎伊斯基的飛機用的是蒸汽發動機,而相比晚了20年的萊特兄弟用的卻是燃油發動機,雙方驅動力的內核根本不一樣。

4G和5G之間也是如此,不僅僅是速度的提升,而是速度和延遲突破了一個閾值。

就像蒸汽機的功率再怎麼優化,也無法達到內燃機的效率,因此也就無法誕生飛機和汽車等現代生活最重要的幾條產業鏈。

互聯網領域也是如此,就像百度的搜索引擎再優秀,頭條的引擎再垃圾,但是以移動互聯網為內核的後者,提升的空間遠比前者要大,在追趕前者並形成新的產業鏈時都會有著異常的優勢。

而這種後發優勢,能夠打碎既得利益集團的禁錮,本身也是中國最大的優勢之一。譬如騰訊這種“懶傢伙”,我們的體制也會逼著他們不得不跑起來。

十一

今天聊5G的時候,朋友發來一個段子,說2G時代用手機是看蒼老師的小說,3G時代就是看蒼老師的圖片,4G時代則是看蒼老師的視頻,等到5G時代則可以跟蒼老師一起玩AR.......

因此,一旦大量人們日常使用的物品,被接入互聯網之後,那麼70億人口的信息交互,就不再是互聯網的上限,數以百億千億萬億的“消費”會互聯互通,未來唯一的限制的就是人類的想象力。

所以,擁有龐大智能家居體系的小米,能在一路綠燈之下斬獲第一個CDR,同樣,精明商人的馬雲也一邊虧本賣天貓精靈,一邊搭建獨立架構的阿里雲。

因為,他們都在賭物聯網的風口以及5G時代的入口。

而這種物聯網和5G通訊管道之下,洗牌的不僅僅是泛互聯網領域,更是整個的實體經濟。

以智能汽車為例子,時速180公里,意味著1秒的延遲就是50米,高延遲的4G時代,打個手遊都擔心意外,根本無法想象低延遲的5G時代的互聯網駕駛。

因此,不要以為賈躍亭的法拉第和騰訊等主導的蔚來起步早就會有多大的優勢,因為按照中國政府大基建的尿性,一二線城市的主幹路道邊必然會有大規模無線基站的建設(這也是為什麼我看衰三四線房價的原因),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無人駕駛肯定會是依賴於基建技術的,而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造出來廉價而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

用汽車只是舉一個例子,在中國妄想依賴於市場或者照搬歐美經驗,在沒看清道路和國家導向之前的盲目佈局,一定會被市場狠狠的教訓。

因此,5G和物聯網的佈局,做穩妥還是要抓時機。

而中國的體制有個特點,就是能很明確的告訴你準確的時間節點,就像第一次互聯網時代的標誌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全面鋪設骨幹網,第二次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標誌是中國移動全面鋪設4G網絡。

很顯然,第三次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標誌,就是將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的基站服務收歸一起的中國鐵塔,與中國移動一起開始全面的鋪設5G基站。(話說昨天文章之後,鐵塔漲得也太猛了吧?)

所以,在政府的推動下,未來一連串的風口,幾乎都是可以預期的,而之前的兩波週期也都明確給了大傢俱體的指導。

十二

聊了這麼多的風口,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一年多來貿易問題乃至一系列的通信行業問題,就能夠有另一個思路。

二十年前,我們正在與美國進行WTO談判的最後階段,當時無論是南聯盟大使館還是臺海危機,甚至國內改革帶來的下崗,危機比我們現在嚴重多了。

不過,當中美達成協議之後,大量的美國資本紛紛湧入中國的同時,全球消費市場向中國開放,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基建基礎發揮了優勢,不僅讓中國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也讓在潛伏在中國的美國資本賺得盆滿缽滿,更是將中國的經濟死死的捆綁在了美國經濟發展的馬車之上。

以至於當美國經濟因在馬車驅動之下,泡沫過度膨脹爆裂之後,經濟體量遠不如美國的中國反而挺身而出積極來“救美國”,因為雙方的利益實在是綁定的太深了。

同樣,過去兩年,隨著5G的各種標準的大規模談判,這個開啟下一代廣闊的市場的角逐也即將展開,而憑藉著體制優勢的中國,必然能夠率先將各項成本壓縮到極致,使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中國創造的成功,向物聯網時代的中國智造來複制。

很顯然,誰都會垂涎如此大的市場和利潤。

但是,不同於2G3G時代中國的毫無話語權以及4G時代的薄弱話語權,中國在5G時代已經有了接近於美國的話語權,尤其是物聯網領域的短碼方案,相信前段時間聯想事件時,那麼多的科普文章,已經讓大家明白了我們的優勢在哪裡。

就像共享單車目前依然使用2G技術,只能實現很少的功能,是因為支付不起高通們在4G上面的專利技術。很顯然,辛辛苦苦在5G領域投入了鉅額研發費用,指望著藉此獲得鉅額利潤美國高科技資本們,自然不會允許中國這麼快就把5G搞成和4G一樣的白菜價,也不會允許中國誕生的高新產品反過來佔領美國的市場。

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如今面臨的很多矛盾,背後仍然是一次利益的博弈,否決高通收購恩智浦並非絕對的意外。

而如果看懂了國內和國際一系列的風雲變化,就會明白中國政府為何頂著國際利益集團的巨大壓力給國內爭取時間,並逼著國內既得利益集團捨棄大量利益,來鋪設中國的邁向未來發展高速之路。

所以,這既是中國體制的優勢,反過來看,也是我們未來十年之內,最後一次靠著坐電梯就能實現人生飛躍的機會。

畢竟,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如此大規模經濟和外交資源的全面投入,十年之內我們看不到第二次了,就看大家各自怎麼把握了。

不得不感慨,昨天留言區中,大部分讀者都能猜到下一個週期是什麼。


未來十年最後一次的財富週期(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