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北山乡“10100”工作 激发综治工作新活力

为消除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减少不安定因素,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基层,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门源县北山乡党委、政府立足实情,在充分尊重群众愿望,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群众意愿,推行村级网络服务制度,在全乡各村聘任老党员、卸任村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警、返耕地管护员、防疫员、乡医、食品药品协管员、农业协保员、保洁队长“10类”人员100余人组建成村级网络服务队,广泛深入地协助村“两委”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


门源:北山乡“10100”工作 激发综治工作新活力

充分利用村级资源,开拓村级事务管理新路子。考虑到村级事务纷繁复杂,村“两委”有时力不从心,乡党委、政府整合村级人力资源,借鉴“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创新性提出组建村级网络服务队,协助村“两委”开展村级相关事务工作。在聘任人员选择上,之所以把重点放在老党员、卸任村干部等“10类”人员上,是充分考虑到这些人员在各村均是觉悟高、口碑好、有威望、协调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开展工作时群众易于接受,加之他们均享受国家报酬,便于统一管理。对聘任的村级网络服务员,乡党委、政府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了现职和兼职工作培训,明确了工作制度和职责,提高了做好村级事务的思想认识。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聘任人员不同身份明确了任务分工、职权范围,做到“一岗多责”,扎实推进村社内所有基础工作,详细实时动态信息,及时建立民情台帐,做到了家庭情况清、人类别清、区域设施清、工作内容清、隐患矛盾清。

门源:北山乡“10100”工作 激发综治工作新活力

着力健全长效机制,构建村级事务管理新模式。为便于管理,村级网络服务队采取“支部+村委会”的管理模式,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进行统筹安排,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内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上,延伸到每个社、每户、每人。制定了《北山乡村级网络服务人员工作实施方案》《北山乡村级网络服务人员工作制度》,颁发了聘书,编印发放了《北山乡村级网络服务队工作流程图》,制定印发了各类惠农政策登记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登记表等。同时,将村级网络服务队是否发挥作用,纳入村“两委”绩效考核中,实行绩效制考核直接管理和协调业务部门双重管理,从而形成了以统一管理、制度约束、业务指导、绩效考核为一体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门源:北山乡“10100”工作 激发综治工作新活力

强化隐患排查化解,营造社会和谐发展新环境。村级网络服务人员严格、合法服务村内各项事务,广泛参与涉及村民重大利益事项的民主科学决策,形成了统一领导、责任明确、各负其责、攻坚克难的工作合力。村级网络服务人员组建以来,协助村“两委”办理和解决了大量村级事务,尤其是在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青克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过程中,一些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乡党委充分发挥村级网络服务人员的作用,及时与农户协调沟通,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很好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东滩村清真寺学房建设过程中,一些群众质疑寺管会成员账目不明,村级网络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对寺管会修建资金进行了核查,对修建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及时进行了公示,使每位农户心中都有一份明白“账本”;2018年全县光伏产业项目选址问题上,因征用沙沟梁村集体草场,部分群众情绪激动,甚至出现当面谩骂乡村干部的现象,村级网络服务队在此发挥“缓冲器”和“带头羊”的作用,在做群众工作的同时,率先在征求意见书上签字,最终保证了施工队如期进场施工;在普法活动中,村级网络服务队积极自学争当“法律明白人”,协助乡政府和司法所广泛宣传各类法律法规,带动辐射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在未组建村级网络服务队的2015年,全乡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6起,刑事案件1起;2016年组建村级网络服务队后,对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等纠纷均由村级网络服务队员进行调处化解,使村干部有精力地做好村内其它事务,2016年全乡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5起,治安案件7起;2017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起,治安案件1起,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治安案件发生率分别下降 6.7 %和85.7%,领里关系、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门源:北山乡“10100”工作 激发综治工作新活力

村级网络服务队成为北山乡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排解民忧的敏感触角,畅通了村级事务的“毛细血管”,激发了综治工作新活力,成为北山乡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抓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