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都玩过的《暴力摩托》,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

在黑网吧遍地的时代,网吧中的单机游戏还是数以百计的存在,但是真正能称得上树立于各种时代、各种网吧、人尽皆知的游戏,有一个叫《暴力摩托》的游戏基本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部分最先接触这个游戏的玩家都是学校的机房中,后来年龄大点之后就开始往网吧中跑,将玩暴力摩托的习惯又带到了网吧中。

小时候都玩过的《暴力摩托》,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

就算最早接触这个游戏的玩家也就是在2000年左右,这个游戏首次出现在电脑端的时间是在1996年,当时这个游戏还是以硬盘为主,后来硬件条件不错了,才让玩家玩到了有剧情的完整版,在游戏中看到了真人上演的剧情,这个游戏中有很多地方都有电影《疯狂的麦克斯》的影子。这游戏是有一整个系列的,背后的开发商是大名鼎鼎的EA,从96年第一款游戏登录街机到2003年最后一个作品,其中有9个完整的作品,而只有一个作品登上了pc端,就是那个玩家特别熟悉的版本,它移植的原型是来自于91年世嘉MD上的初代版。

小时候都玩过的《暴力摩托》,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

当时pc端的技术非常落伍,没发和主机上的画质比,主流的游戏还都是以画面粗糙的RPG为主,让人玩了没法产生“爽”的感觉。与《暴力摩托》一同上线的还有著名的《极品飞车》,都是EA的看家大作。《暴力摩托》的游戏方向与《极品飞车》截然相反,想想平时在网吧的时候什么时间才去玩《暴力摩托》,都是在等正经游戏开始的那段垃圾时间,《暴力摩托》主打的就是休闲,所以竞速都是次要的,能把敌人踹飞才是主要的。还有的玩家相对来说比较“M”,就喜欢看自己被撞飞十几米在回来找车的样子,还有一种“跑酷”玩法,就是活生生的放弃摩托跑到终点。

小时候都玩过的《暴力摩托》,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

“玩的爽”是《暴力摩托》的直接定位,也是因为当时世嘉的定位就是这样,当时EA出这个作品的时候也参考了95年世嘉推出的街机“摩托”游戏,当时正是世嘉与任天堂交手水深火热的时候,任天堂主打的风格是“卖萌乖巧”让孩子们玩的开心家长放心,世嘉的风格正好和他相反,叛逆的摩托飙车族就是很好的证明

小时候都玩过的《暴力摩托》,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

其实《暴力摩托》这个游戏还是很有深度的,游戏中那些脸型夸张每个都个性十足的人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擅长的领域,其中有一个叫“庄臣”的角色,看起来长相憨厚,其实他才是下狠手的那个,游戏中默认的道具是一根铁棒。他还有一个兄弟叫做“杰斐逊”,是一个不用武器只用拳头锤人的角色,两三拳就能锤翻一个,他们也不全是好惹事的主,女角色“赛琳娜”的车技就很棒,每次都是领跑在最前面的那个,但是纤瘦的她也是最容易被打翻车的那个。

小时候都玩过的《暴力摩托》,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

在赛场上每个人都是出手很重的,到了场外大家还是开开心心,这都能在游戏中人物的对话中体现出来,不过这个对话系统根据不同“汉化”的版本有所改变,毕竟这个游戏就是山寨过来的,很多情况下游戏中的翻译都是程序员自己瞎编的。《暴力摩托》系列在03年就已经结束了,有一款《暴力摩托2006》就是借鉴了《暴力摩托》系列的名声,它的原名其实叫“暴力机车”,这款游戏后来随着年份的发展也变成了《暴力摩托2010、2011、2012》直到现在还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