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机器制造局:三朝“元老”,抗战时大显身手


金陵机器制造局,即南京金陵兵工厂,1865年由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筹划兴建。金陵机器制造局历经清朝、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谓是三朝“元老”,不同时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特别是抗战时大显身手,给前线输送了大量轻重武器。图为位于南京城聚宝门外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聚宝门即今天的南京中华门。

1868年英国人汤姆逊正在调试一架由金陵机器制造局生产的手摇机枪,他的一名中国助手展示出该枪有37孔弹巢。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金陵制造局生产的军火在此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图为金陵机器制造局生产的四门神机连珠炮,射速每分钟350发,射程2000米。该炮在中法战争时为中国军队立下过汗马功劳,清廷对此炮特别青睐,北洋水师的“经远”、“来远”等舰也装备了此炮。

到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金陵机器制造局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机器厂、熟铁厂、翻砂厂、木工厂、火箭厂、火药厂、水雷厂等工厂,数千工人,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的大型军工企业,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图为金陵机器制造局加特林手摇机枪生产车间。

1913年民国初,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始生产6寸勃朗宁手枪, 至1919年开始生产8寸勃朗宁手枪。图为金陵机器制造局仿制生产的6寸勃朗宁M1900手枪。

1929年金陵机器制造局改称为金陵兵工厂。1935年,国民党政府开始制造82迫击炮。图为国民党政府金陵兵工厂82迫击炮引信铁盒。

1935年,金陵兵工厂以德国造7.92mm 08式马克沁重机枪为蓝本,仿制生成7.92mm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成为抗战期间国军的主要制式装备。图为抗战时期,中国士兵用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向日寇飞机射击。

民国时期,每挺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都有一个这样的序号牌,序号牌上的序号采用一个英文字母加4位数字,如图中这款序号是B3906。

抗战时,金陵兵工厂所生产的新式枪炮的产量和质量均占当时全国之首,给前线输送大量轻重武器,对全国的抗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图为抗战时期,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的高射机枪作战中。

金陵机器制造局,三朝“元老”,抗战时大显身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金陵兵工厂为人民接收,在新时期国防建设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12月2日,它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图为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