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馬藺

馬藺

拼音

Mǎ Lìn

別名馬蓮、蠡實、馬藺花

來源為鳶尾科鳶尾屬植株馬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Koidz. [I. pallasii Fisch. var. chinensis Fisch.],以花、種子入藥。夏季花盛開時採花,陰乾備用;秋季摘取成熟果實,曬乾,搓下種子,除去雜質即得,在同一季節可挖根,洗淨,切段曬乾備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而粗壯,有多數堅韌而垂直入地的細根。葉基生,成叢,有殘存纖維狀葉鞘,葉片條形,革質,堅韌,兩面有突起的平行脈數條,綠色,基部略紅褐色。4~5月間,花葶從葉叢間生出,有花1~3朵,每花有一條狀披針形苞片;花被藍紫色,莖約6釐米;外輪3片匙形,向外彎曲,長約4.5釐米,中部有黃色紋,內輪3片倒披針形,直立,長5~6釐米;花柱3,先端2裂,花瓣狀。朔果紡錘形,有3稜,先端具一尖喙。種子形狀不規則,有稜,棕褐色,光滑。

生境分部生於原野、路旁。也有栽培。我國大多數省去有分佈。

藥理作用1、馬藺子的醇浸膏對小鼠有抗著床作用。

2、對家兔無抗排卵作用。

3、對家兔子宮內膜轉化實驗:馬藺子醇浸膏無黃體酮樣作用,可使幼兔子宮內膜處於增殖期;而對照組(用黃體酮組)則使子宮內膜處於分泌期。

4、馬藺子的種皮醇浸膏對小鼠有抗著床,而種仁則無明顯的抗著床作用。

性味:鹹、酸、苦,微涼。

種子:甘,平。

: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消腫。用於吐血,咯血,衄血,咽喉腫痛,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癰癤瘡瘍,外傷出血。

種子:涼血止血,清熱利溼。用於吐血,衄血,功能性子宮出血,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骨結核,小便不利,疝痛;外用治癰腫,外傷出血。

:清熱解毒。用於急性咽炎,傳染性肝炎,痔瘡,牙痛。

用法用量花0.5~1.5錢;種子、根1~3錢。

複方骨結核:馬藺子,炒幹研粉,每服5~7克,每日3次,小兒酌減。外用馬藺子粉2份,凡士林5份,共攪勻成膏,塗患處。用藥時間最長8個月,最短2個月。對淋巴結結核亦有一定效果。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材馬藺

中藥材馬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