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安東於1907年制定出市街的建設規劃。這個規劃是以近代產業都市為目標,著眼於長遠設想,既不模仿大連、哈爾濱那種俄式建築風格,也不追逐歐美的樣式,而主要根據鄰近都邑的交通狀況及地方產業情況,綜合中日兩街特點形成相互依存的繁榮局面,按火車站所在地的要求確立了獨自的建設方案。這就是以火車站為中心建成矩形街路網為原則,道路的構造為柏油或碎石式,10米寬以上的道路兩邊修人行道。特別把重點放在同中國人街道的聯結上。這就是丹東站前一帶經緯街路的矩形網式結構的由來。

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大和橋通(七經街)(拍攝年代:20世紀40年代)

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現如今的丹東七經街

第一期規劃:把由火車站到舊市街直線連接的大和橋通(今七經街)作為中央幹線(平行江岸方向),與此平行的市場通(今五經街)、堀割通(今錦山大街)為經路方向幹線。與此垂直相交的從江岸到鎮江山下的崛川筋(今十緯路)、京橋筋(今六緯路)、花橋筋(今三緯路)作為緯路方向幹線。經、緯方向各平行、垂直等距離設置道路,使鐵道(或車站)以東的整個附屬地規劃由東西向經路12條和南北向緯路11條組成。

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日本“安東旅館”樓頂的“空中花園”,遠處為元寶山(拍攝年代:20世紀30年代)

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坐落在七經街的日滿旅館和撒坡羅啤酒屋(現在的新一百商場)(拍攝年代:20世紀30年代)

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現如今的新一百商場

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大和橋通(七經街)上的郵電局全景(拍攝年代:20世紀30年代)

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現如今的郵電局

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早期大和橋通(七經街)兩側的銀杏幼樹,右側為郵政局(拍攝年代:20世紀20年代)

安東大河橋通(現丹東七經街)新老照片對比

現如今七經街兩側的銀杏樹已經長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